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59

第259章 李德本化缘1

张虎担心道:“大人,汉武帝就是独尊儒学,而后强国,如果日本……”

“所以找的名儒必须够儒。”

“什么叫够儒?”

常智光笑道:“就是要迂腐,对儒学深有研究,并且有大志向之人。”

“哦?”张虎道:“这种人翰林院很多啊,天天研究什么子什么子,不过大人,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说。”常智光确实不知道怎么说,但是有一点他知道,儒家比起日本现在就出现的武士精神,对邻居中国来说要好得多。

虽然常智光没打算故意祸害日本,但本着一张卫生纸都有其用处的思想观念,对顺水推舟之事,他还是要干的。

日本不比中国,地震连连,而且土地贫瘠,如果他们不侵略,那本地资源根本就自给不足。常智光知道,过不了几年,日本倭人就会祸害大明沿海地区。

饭后,常智光写密折:“微臣闻知东赢之地武力甚盛,其纠结成群,占地自足是为诸侯。诸侯互战,掠夺子女钱粮占城。虽暂无强者所领,但微臣心忧,东赢地贫物瘠,灾害连年,如有努尔哈赤之辈统领东赢,其武士精神驱使之下必然伸手海外,而吾中原与其一邻带水,必然首当其冲……”

常智光先说了自己的忧虑,认为日本一旦出现统一,那他们将会开始打算把触手伸到海外。上岸是日本呼吁了几百年的话题,常智光并没有诬陷。常智光还分析了日本精神层面,认为其现在主导思想不利大明,所以想出一个办法……

写好一切后,常智光封好交给张虎,让其上京一趟,张虎接信,立刻出发。常智光听更响,已经是两更,当晚也放弃出门的打算,而后和李强还有美智子玩起了扑克。

要么说坏事传千里,祸害遗千年,日本竟然已经有了常式扑克和麻将,结果李强是输惨了。

三更天准备休息,美智子非常殷勤的服侍常智光宽衣解带。既然女有所思,依常智光不做赔本生意的个性,岂能将她拒之门外……

美智子确实漂亮且温柔,说句实话,日本漂亮女生的比例着实是低,相比韩国就差远了,虽然人造,但关自己什么鸟事……

第二天一早,杭州府派人接走了美智子,而后会先居住杭州府内,等待朝廷的回文后,杭州府再做安排。

在东京朱玉看完了常智光的折子,思考了很久,虽然她不认为日本对中原会有什么威胁,但是从几朝态度就知道日本人并非善人。对隋朝称臣,对唐朝称友,对宋对明则是以国相交。最主要就因为隋军强悍,逼其臣服。而日本和高丽王储联姻消息事先不知,让朱玉也感觉不舒服。

再看常智光分析,于是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态度,还是肯定了常智光的办法,反正左右大明没有牺牲。再者说,玉州之后,有大臣说朱玉被常智光蛊惑,有法家的影子,现在好了,施儒家学说于海外,可以看出朱玉是坚定拥儒者。

在诸家学说中,道家和儒家是可以共存的,但是法家和儒家共存大家是无法接受的。至于常智光说的选择一个有大志,有才学的儒家坚定思想拥护未婚人氏……这,不是问题,每三年科举,这些人多到海去。这可以到日本当驸马,又有官籍留明的机会,消息一出,必然很多人争抢。

至于日本会不会答应?朱玉不太担心。从日本来的使节态度就可以知道,大明说一,日本是不会说二的,再说,这是帮助日本天皇竖立威信。当皇帝都知道,儒家最大作用就是,通过礼教促使中央集权,将皇帝权利无限放大。

其实朱玉和常智光一样,不知道日本如果实行了儒家统治之后,会变成什么模样,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儒家是比较温和的思想。

常智光回到了安国,每天都可以看见战报。战争进行并不顺利,为避免损失,马千乘部对兴庆府不下手,而是扫荡附近城县,并且从军中抽认识字的士兵安插当知县管理地方。

一方面又和附近酋长、头人和有声望的人协商,保证明军占领后他们的利益,所以这些人对明军不仅欢迎,而且很配合。

永兴军路虽然啃下了横山三县,把三县以及横山控制在明军手上,但是损失惨重,士气低迷,原地休息整顿。李如松深入之后,士兵诸多水土不服,虽然保持旺盛的进攻欲望,但李如松冷静下来,放缓进攻步伐,等待后勤补给。

瓦刺震惊明军的战斗力,才几个月时间,就占据了一半的地盘,而且无论是攻坚战还是遭遇战,明军就从没处在下风过。

三路比较,永兴军路禁军基本是没打过仗的,但是人数最多,更有明朝特派下来的监军李成梁,杀起将来,毫不手软。打横山某县三天,杀六名正将,一名五品营指挥使,最后防御使进退都死情况下,自提刀上,才拿下。

瓦刺看这路还好,火器还没完全换装,而且士兵素质不高,但是西北军路那就威不可挡。完全火器化装备,战术布置娴熟无比,即使中埋伏情况下,仍旧能反败为胜。

而此时,鞑靼大明瓦刺仍旧在临潢府扯皮,瓦刺之败已成定局,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而大明的消息时时刺激着鞑靼人。

朱玉宣布,原秦凤路所辖将并入永兴军路之中,而西北军路则管辖所有原瓦刺的州县。明面看没什么,但分析后会发现,一旦瓦刺被灭,西鞑靼就完全对上了西北军路这支明朝精锐。

而又有消息称,明朝权臣常智光有意迎娶瓦刺尚公主,明穆宗也同意其女嫁到鞑靼国,此事明朝内部正在筹商,还未对鞑靼派出使节。

“扯淡嘛,这纯粹是假消息你们都敢刊登?”常智光拿着一份刚出版的光明报,上面说自己对尚公主早生情素,还牵马踏青。

常智光问:“惠兰呢?”

惠兰助理回答:“惠兰姐说,大人看了这报道如果生气,就告诉大人,惠兰回娘家了。如果大人不生气,就说惠兰上京了。”

常智光忍不住一笑:“惠兰有没说为什么发这报道?”

“这个我知道,是九公公让惠兰姐发的。”

同样生气当然还有明穆宗,虽然两人都知道是没边的事,因为朝廷都没有和他们商量过。但是两人还在生气,常智光还好,秦良玉毕竟在海外,而明穆宗觉着朱玉非常不尊重自己,摔了十几个上等瓷器。

常智光对助理道:“和惠兰说一声,我这边没关系,让她有空和我去看望下太上皇,给他陪个不是就好了。”

不可否认,朱玉看准了鞑靼人心思,这一手做的很漂亮,本来鞑靼抗大明援瓦刺方已经占了上风,但现在袖手旁观派反占上风,鞑靼朝庭继续着无休止的扯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