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78

第278章 是战还是和

不反抗不是常智光的作风,又是一年的年节,年节上午,彭子晨私下会见了常智光。“此人姓金,因为排行老三,所以就叫金三。是大前年招募到禁军,由于其孔武有力,武功不凡,目前担任校尉一职。此人寡言少语,没有交好的军士和其有来往。我堂弟注意此人,一是因为此人的食量乃是东京禁军中出了名的,二来是擅长使刀。我和堂弟说孔武有力的玩刀人,我堂弟第一个想到就是他。”彭子晨道:“案发左右,此人还向我堂弟申领了一套禁军衣服。”

“食量大,不合群,孔武有力,这样的人很引人注目啊。”常智光冷笑:“而且还在案发时领新衣服,九成九是个陷阱等我去查。哪里人?”

“京城东路齐州人,他老家地址都拿到了。”

常智光点头:“恩,年后你辛苦去齐州一趟,就说外出公干。我相信没有人能跟踪到你才对。”

“大人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好奇心人皆有知,常智光自然不会只是因为好奇而去胡搞乱搞,但是涉及到自己生命的事,那就得留意了。当然常智光也好奇,这个金三那边是个怎样的陷阱呢?

西北战事激烈程度虽然由于冬季的严寒有所减缓,但是缺衣少食的瓦刺士兵却是非战斗减员严重。反看明军,棉衣不短缺不说,连薪炭都运到了前线。此消彼长,无论是士气和整体战斗素质,两方都在逐渐拉大。再加总指挥部兴庆府被包围,中央和地方指挥脱节,瓦刺军队更加被动。

元宵节刚过,光明报总社收到消息,瓦刺人请东方家出面向朝廷议和。据采访,瓦刺的条件是保留四州给拓拔氏做为采食封地,同时对其他部族贵族也有所安排。相对瓦刺开出这条件,瓦刺将对明称臣,不仅不需要明每年给予瓦刺物资,瓦刺反而每年进贡。

据东京社消息,朝廷上下对是否议和争论势成水火。本次争论不再有文武之争,说支持议和和反对议和都有自己的道理和心思。

目光聚集焦点一是在军机处上,李成梁支持议和,并且分析,瓦刺保留四州,根本不可能对大明形成威胁,实力再次被削弱,并且还会被大明慢慢同化,最后归回明土。李成梁还密奏公主,只要控制瓦刺军马数量,将来对鞑靼开战,仅存的瓦刺王国将成为一道天然屏障。

但是军机处年轻人不同意李成梁这个观点,举例说明了诸多曾归顺中原异族部族最后反叛的事。并且说当前已经花费了巨大军需,瓦刺已经无所依靠,当然是一鼓作气将瓦刺纳为明土。

另外一焦点是在文官上,张居正表示,如果瓦刺人鱼死网破,虽然最后可以将瓦刺灭国,但我方损失也很惨重。并且年年打仗,国库干涸,民有积怨,应该休兵止戈。

但户部尚书、十几名二三品大臣,还有地方文官反对张居正的意见。王锡爵为西北军道节度使,上万言书说,大明得势,瓦刺自然不敢反叛,但大明失势,瓦刺就未必会不反叛。其列举了太祖皇帝的事来说明瓦刺人由庇护而独立,由小而大。攻城掠地,壮大自己,侵略大明,掠人占城的事实。王锡爵认为如果不趁此次机会,恐怕瓦刺将来有识之君出现,又会由小而大,威逼明边。

所有的意见都代表自己利益集团。李成梁自然是不想打,目前战略重心应该是养兵待战,为将来征鞑靼打好基础。儒家思想启蒙,安国大学资本思想的熏陶下有思想的年轻人则是代表了商人利益,不打商人怎么做生意。

张居正是代表封建主们说话,再打下去人力、物力资源消耗严重。王锡爵代表地方利益,不彻底解决隐患,边境不宁。

朱玉是头疼万分,连续三次朝会,每次朝会一个多时辰,都是吵这件事。朱玉先命令攻击部队暂时停步,由于天气寒冷,暂时停火等待朝廷决定倒也没有太大问题,但夜长梦多,必须尽快决定。

光明报在京城、保定进行民意调查,四成民众赞成对瓦刺继续用兵,三成民众希望见好就收,另外三成民众回答不知道或者是不清楚。光明报出台瓦刺战略分析,认为如果继续打下去,有望在七八月左右覆灭瓦刺,但耗费的资金、物资总计预计达到当年财政收入的六成。

这边很关键一条,瓦刺人还占领着十几州的地盘。如果按照和议,瓦刺全境原则上全部属于大明。但在划分的四州内,瓦刺有自主权,包括征兵的权利。如果瓦刺放弃这条权利,事情就好说了,但是瓦刺人哪有这么蠢?

再过几天,永兴军路和西北军路两名主将的意见到达。永兴军路本战元气大伤,穷寇勿追,希望朝廷可以考虑议和。西北军路虽然也有损失,但是马千乘表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最少要收纳兵权与朝廷,否则万不可养虎为患。

在多方争论中,安国多了很多客人。这些客人不仅有政界的,还有商界和各方士族。而今两边支持反对基本五五开,公主的态度摇摆不定,而常智光这一颗能影响天平的棋子显得格外重要。事实上,常智光已经接到要他上京的朱玉口喻,只不过还没出发罢了。

在和这些人周旋中,常智光看见了矛盾,封建和资本的矛盾。征服瓦刺所能带给资本的利益是重大的,而带给封建土地主的利益就少了很多。封建的儒家思想影响下,部分人一直认为以仁治国,先前是瓦刺先挑唆事端,现在人家低头就要会包容。什么有容乃大,还举了春秋时候很多典故。还有佛学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仁者无敌等等。

另外代表资本一方,则是希望更多的养殖场,更多的消费者,更多的劳动力,更多的原材料。还有专家拿数据和常智光解释,每占一块地每年可以获得多少利润。

两者争端起因只有一点,在有异族拥兵的情况下,商人不可能在附近做生意。不灭瓦刺,此战打了白打,灭了瓦刺,瓦刺全境成商区。而另外一边担心开发瓦刺将从明土抽走大量劳力,而今由于商业手工业发展,农村人口已经很紧张,如果还要抽取这么大面积的百姓,谁来种田?再者,商业越发展,让守着田产的封建土地主们就越眼红,因为两者投资回报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细心的人也发现,文官集团由于新进官员的增加和年迈官员的退休,张居正已经领导不了文官,而武将也一样,各种声音都有。

常智光还没启程时候惊闻一消息,在争吵中,张居正上表,乞求告老还乡。虽然在朱玉亲自游说后,没走成,但是可以看出朝廷势力争斗已经让这老人心疲。虽然朝廷有争斗,但是对于喜欢玩平衡权术的帝王来说,倒是一件好事。朱玉犹豫不决中也是比较满意,如果张居正总领文官一言堂,反倒会让她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