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79

第279章 钦差去瓦刺

常智光接口喻还等待了几天,是因为在选择出行保镖上有点困难,张虎、李强和白莲何勇本是第一人选。从沉尸案中看,白莲是可信的,但是何勇白莲已婚,陪自己不太方便,也会对其家庭生活造成一定困扰。所以问题就是要不要带张虎、李强。

据线索分析,这两人很可能最少有一人已经成为朱玉的人。而常智光本次去东京还想暗中观察下金三,带他们很不方便。不带吧,那就是明显不信任他们,而且还会打草惊蛇。

最后询问了惠兰,惠兰给常智光分析,他们是公主的人的话,你不带上他们遭公主更深的猜忌。如果他们不是公主的人,带上自然无所谓。所以惠兰认为无论怎样,都得带他们上路,但是必须放弃暗查金三的计划。

张虎李强没想那么多,他们也不会去猜疑常智光。一呼叫,他们很快就收拾好了衣服和干粮,准时到达城门口,三人一起出发去东京。

常智光见他们那样子,心中还是略有愧疚。如果换了现代,常智光不会在没铁证之前就轻易怀疑自己下属,但是到了连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古代,常智光不能不小心。

张虎话多勤快,李强精明沉稳,旅途是不寂寞的。并且由于赵信的交代,两人本次都比以前更家谨慎小心。彭子晨年后去齐州打听金三底细后,就一直没有回来。本次彭子晨名义是去太原府看望叔伯,要绕一个圈子,最少还得一个多月。

常智光一行人波澜不惊的到了东京,和李德本这钦差待遇不同,太监入内禀告后,常智光直接被宣见。

朱玉照例问候了几句,话锋一转道:“朝内之事本宫相信你已知晓,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常智光道:“其实很简单,请问鞑靼人对瓦刺议和是什么态度?”

“鞑靼人?”朱玉反问一句。

九公公一边回答:“公主,鞑靼人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希望瓦刺和我大明同意议和,一旦大明鞑靼交战,瓦刺人必然会重燃复国希望。另外一种意见是希望瓦刺坚决抵抗,消耗我大明国力。”

“既然我们假想敌是鞑靼人,那就不能让鞑靼人拿了好处。按微臣看,瓦刺给议和条件我们,倒不如我们反给瓦刺人条件。第一,放弃兵权,可以封几个王,由我们划几个州给他们。第二,必须放弃兵权。这么一来,球踢到了瓦刺那一边,不是我们不仁义,我们已经开出了条件,我们已经仁义了,我们也希望休兵停戈。如果瓦刺非抓兵权的话,再支持议和的人也会看清楚,瓦刺人有复国野心的,继续出兵他们也无话可说。如果瓦刺放弃兵权,对商人也没有威胁,支持商人的大臣也没有理由反对。所以我们就问瓦刺,要么当个安乐公,要么就玉石俱焚,无论瓦刺人怎么选,朝堂的意见就一致了。”

朱玉连连点头:“还是你常智光看得清楚。”常智光又愧疚了,他相信同样的话别人也说过,但是朱玉单听自己一家,显然是给予自己非常大的信任。

见朱玉那微笑,常智光有告老还乡解甲归田的冲动,甚至有当面问清楚郑则鸣之事的冲动。

朱玉道:“对我大明来说,最希望就是瓦刺人放弃兵权,再打下去,对大明和瓦刺都不是好事。常智光,你左右没事,不如再去趟瓦刺吧。”

“去瓦刺?”常智光马上不愧疚了,开始寻思,难道这招就是传说中的借刀杀人?

“当然不会让你去瓦刺境内,和谈地点暂定在河西走廊,马千乘将军派大军保护。你是出了名的占便宜好手,名头也够。也和瓦刺议和过,和李乾顺有过交手,本宫想大明你是最合适之人。”

“是!”常智光又开始愧疚了,在心中常智光很不愿意相信朱玉将自己置于死地,但证据毕竟是证据。

“本宫有个还没宣布的好消息。”朱玉心情很好道:“昨天玉州来报,两个月前,秦良玉带领的舰队已经有五艘战船先行抵达玉州码头,还在地中海的秦良玉亲笔书写了一封表章,你看看。”

九公公拿过信来,常智光打开,是自己婆娘的亲笔,里面描述了舰队的动向。其中提到了非洲黑人还有白人,舰队基本上是按照航海计划进行。除了小部分在海上或者港口维修的船只外,大部分船只都在地中海一线。

舰队正挨国进行访问,表章上说,舰队受到了大部分国家国王的亲自接见,特别是地中海国家,对舰队相当礼遇,并且不少拜访的国王和总督还回赠了礼物。

表章特别提到了在法国接待舰队的德弗鲁瓦爵士,就是曾经带领十字军和明军干上一架的最高主官。其非常热情的带一干文武臣子游览了法兰西,并且法兰西将会派遣十艘商船跟随船队来明。而已拜访诸国也有商量派遣船只,将商议后定下来大明的时间。

表章上提到,本次舰队作战七次,攻击对象全是海盗。并且有两艘海盗强行登上一艘搁浅修理拖后的战船,经过战斗,船长和十一名禁军阵亡,毙杀海盗四十五名,击沉海盗船两艘。拷问被俘海盗,而后舰队对海盗盘踞的海盗村进行报复围剿,搜得珠宝金器若干。预计再有四个月,主力舰队将达到玉州,停留一个月后,将按计划返回。

信写得很长,显然事情非常多,每件事情都是简单述说。虽然很平淡几句话,但可以想象到发生这些事时候的紧张。海盗多是集中在地中海阿拉伯海峡一带,特别是罗马边境海盗猖獗非常。而明军也采用了灭绝的报复,找到海盗村,无论男女老少,全部杀光。

至于后来,海盗见旗望风而逃。他们不会理解,连审判都没有的报复方式乃是东方传统。即使不是为了给阵亡禁军和船长报仇,明人也从没有对强盗有人道的想法。

信中还说,各国的武器、船只、战术都非常落后。生产能力低,商人还没形成规模经营,他们使用的都还是冷兵器。还有提到收集了很多的蔬菜种子,有专门的官员记载种子培植的环境。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火药是元朝蒙古人传过去的,但又有历史学家说,在九世纪时候,欧洲就有火药雏形。又有历史学家说不是中国传的,又有人说是阿拉伯人传的,所以很难有定论。无论怎样,安****厂的火药称霸全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秦良玉认为,在地中海受到礼遇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明国拥有他们所没有的武器和舰船。

朱玉见常智光看完道:“此表章本宫已命史官造册,原文不动的抄录下来留史。本宫很欣慰,此事你有大功。”

“谢公主夸奖。”良玉你个死女人,怎么不给自己写封信呢?

朱玉点头突然转话题:“安国沉尸案进行怎样?”

“回公主,郑则鸣一死,微臣没有半点线索。”常智光问:“这郑则鸣久居东京,不知道提刑那查到郑则鸣生前和谁来往密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