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291

第291章 朝议论功过1

事情一样,如果就灭一两个部族的话,剩余部族也会面服心不服,会留下更大的隐患。但如果让他们自己选,谁都知道,合作是生路。顺带离间了部族们的感情,那些部族因为私利就成为鱼肉,任人烹调。萝卜加大棒,虽然老套,但相当有用。

瓦刺虽然还是比较混乱,但基本都能控制住。大明一时的人杰都派向了这里,京城民众自发到皇宫前放烟火庆祝。

瓦刺的灭亡,是自隋朝以来,中原对游牧民族的一次大胜。不仅如此,还彻底拔除了党项人,开疆拓土。

历史上有两位君王,一是汉武帝,驱逐了匈奴,二是隋文帝,武平四方。但都没有朱玉灭了瓦刺国永除后患来得彻底。

光明报毫不吝啬用尽赞美之词歌颂,根据其调查,民间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关注国际形势的读者从原来的一成增加到四成,关注朝廷版的由三成上升到七成。

除了这事外,还有一件事成为热门,就是连载小说《穿越未来》。

《穿越未来》已经成为年轻人,特别是对爱情自由追求的年轻男女追捧的对象,两期连载卖出二十万册。这两册主要是描写梦生在XX国帮助一对年轻男女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在梦生的帮助下,男方通过各种磨难和不懈的努力,终于拥有自己的场业,并且和女方父亲的场业对抗最后被接纳的故事。目前男方还是当学徒,而女方的家长千方百计的为难男方,里面带有现代台湾和香港肥皂爱情模式,更有中国传统的励志传奇,不抛弃不放弃,看了相当过瘾。

至于李乾顺团灭之事件,由于兴庆州还未设立提刑司,所以朱玉责成枢密院张逊负责调查此案。轻轻举起,轻轻落下,一代君王就此烟灰云灭。

张逊在光明报接受采访时候表示,据调查,乃是由于瓦刺部族不满李乾顺单方面投降断送瓦刺百年基业,而采取的袭击。至于是哪个部族,还在调查中,但已经有了大致的方向和嫌疑部族。不过由于要稳定民族情绪,必须采取温和手段请求部族配合,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对本案有实质的判断。

张逊是真想不到让常智光写的填空题,竟然被当成杀人工具送给了王锡爵。导致王锡爵卡在半路不能进不能退,也还好朱玉了解内情后,挺了其一把。

常智光慢悠悠的晃回京城,朱玉让其上朝,在朝会上常智光对瓦刺战争和谈经过进行了描述,而后再大概描述了下瓦刺目前的状况。

“由于商业的跟进,让大量闲散人员找到了饭碗。在州和县一级的城市,目前还是比较稳定的。但是也存在部分民族情绪,汉人和党项人时常有些小冲突。针对这些,节度衙门已经通告各场主,必须控制特别是工头的汉人言语上对党项人的挑衅。不过大家都知道,汉人因为此战有点自命不凡,看轻瓦刺人,所以小冲突还是有的。不过州县正在更换户籍,将党项和其他部族成员入册汉籍。”

张居正打断问:“常大人,这要人家转为汉籍,恐怕不是三两句话就能说服的吧?”

“是的,虽然非汉人都有失败情绪,但如果一概强压,容易激起民变。所以州县按照下官的暂行办法采取的是怀柔政策,改户籍者每人三十斤粮食,全家都改户籍者,每户再补贴三十贯钱。所有支出由当地官府向安国钱庄借贷,将来将通过征收税款还贷。根据安国计划书显示,如果当地保持和平的话,最晚的只需要三年就可以还清。”

张居正再问:“效果如何?”

“回张首辅的话,以兴庆州附近三县为例,十天之内有七成民众自愿办理了户籍手续,下官已经从军中征调识字者帮助知县和户部官员。根据预计,三个月后,办理户籍的居民可以达到九成。现在李德本李大人正在西北道兴建学堂,由于名义都是私学,所以目前只接收汉籍小童入学。据下官所知,十二岁以下小童改籍两个月内可以接近十成。”

张居正点头面对朱玉道:“臣先前告老,公主一直以没有接任者为推脱,臣看常大人接任却是最适合不过了。”

常智光忙道:“张首辅玩笑,左相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职,需德、才兼备之人才可。下官入仕时间尚短,并且官风考评不嘉,蒙公主恩宠才勉强行事,哪敢登朝拜相?”

朱玉今天心情不错,毕竟常智光是她点出去的,常智光干好事,她脸上也有光彩。

她见常智光这么说,笑道:“张首辅,你不知道,这常智光生性疏懒,要他朝九晚五,还要几天一次早朝,他是不干的。这朝中之事,还请你多担当。”

张居正知道再墨迹就是矫情,当下点头:“谢公主厚爱,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辞职最主要原因是,手中权利被分薄了,身为不是昏君的朱玉当然不会让人权势过大。不要小看臣子们的威力,好几任皇帝的接任都是和臣子态度有很大关系。

内阁高拱出首道:“常智光大人在西北任钦差,也多次出任西北差遣主官,而大人只说西北那州县之事,那农村如何?”

“农村很不乐观。”常智光道:“他们多是以游牧为生,放养牲畜为活。而且他们不象汉民,有固定的房屋,多是帐篷一卷,就换了个地方。原先的沙、瓜、西凉等地都是以务农为主,有土地束缚所以管理比较简单。但是目前这些农村,土地贫瘠,高山黄土,很难有种植,无种植就无地,无地就难管民,所以农村还是比较混乱的。不过下官做了一份计划书,相信一两年后会有比较大的改善。”

朱玉问:“什么计划书?”

常智光道:“西北军道之西北地势虽然也可以放牧,但是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养殖。所以微臣联系了安国商业协会的皮革商,将在西北地开设四处皮毛收购点,并且在这四地开设零售商品交易点。也许他们什么都可以自足,但是盐巴是无法自足的,而按照规定,官盐不是谁都能购买的,如果他们需要购买官盐,就必须一户人家有一人登记汉籍。而后还会采取一些小恩小惠的手段慢慢拴住他们,比如在这四点设立冬季避寒处等等办法,但最少需要一年才有所成果。不过微臣认为,他们这样零散的生活,也不会过多影响大明官员的管理。”

“恩,仗打完了,还是要安抚为主。”朱玉首肯常智光的温和做法,但又提出自己的疑问:“听说你擅自提拔非科举的地方官吏,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才是本次朝会的关键。非仕不为官,如同李德本这样朱玉身边人都因为没有功名,活在官场阴影之中。明穆宗时的冯保更是只能依靠无数的胜仗才被扶持到太尉职位,也只能是个武官罢了。有文转武的,但武无功名转文,那是比登天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