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306

第306章 献计除高拱1

“这个要求倒不算过分。”常智光道:“只不过我不太相信你只是为了看看他们。”

“你不会明白的。”斡勒兰叹气道:“我们摊开说,大明野心是路人皆知。将来我女真人或战死最后一人,或者投降亡国。最可怜的当然就是这些在大明的劳工。女真人变成了汉人,他们待遇仍旧是好的,但是在大明的女真人……”

倒也有几分道理。斡勒兰自从第二次来大明后,就脱离了女真管理阶层。和常智光会面的几次,都是希望常智光不要再制造战争悲剧。出发点一直都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上位者的以权为本。

她是真的关心女真的子民,而不是努尔哈赤那样,关心的是打败敌人,女真人的尊严是他用来收买女真人的口号,女真人的生命是他皇位的奠基石。他起兵的直接原因是鞑靼要对他下手,才放手一搏。还有在护步岗达开战之前演出那场哭戏,比得上三国的刘备。

斡勒兰却是纯真认为,努尔哈赤真是一心为女真人着想。每次常智光说的,斡勒兰都会替努尔哈赤尽力反驳,认定女真起兵的正义性。而越到后面斡勒兰越看清那些上位者,不过是利用女真人的民族情感罢了。

如红色剧“沂蒙”中说的,打仗时候靠农村,而解放后,农村却没有人去理会。农村人救治的红色贵族们,甚至都不回来看望下自己的救命恩人。

常智光道:“如果你真出于这么简单的目的,其实不用什么交换条件,直接和我说一声,我也会帮忙。”

斡勒兰点头:“如果你们还有什么要问金大的,尽管问。”

这么大方一定是没什么可以问的。常智光道:“你们把张金儿送到京城提刑衙门去吧。”

“当然!”双方气氛变得友好起来,常智光写了封书信让斡勒兰自己去找周安,三更时分送斡勒兰到门口离开。

“大人别怪我多嘴。”彭子晨道:“每见一次斡勒兰,我就感觉她就更不简单一分。”

“有些事只能选择信和不信,我欠过她人情,而且她说的也合情合理。”

“恩!”彭子晨见常智光这态度不再说什么,而是静静看着远去的轿子。

彭子晨读书,而且读过很多书,文学的造诣绝对不在常智光这个状元之下,而几千年先人所遗留下的文学智慧彭子晨也略有心得。他直觉告诉自己,斡勒兰不仅不是表面看的那样,而且还另有所图。

也许安国沉尸案真是她干的,也许沉尸案不过是所有阴谋的一个前奏罢了。也许一切都是自己多想,但彭子晨知道,斡勒兰绝对不只是第一次来安国的斡勒兰那么单纯。

彭子晨感觉今天的常智光处事有点妇人之仁,那也更说明斡勒兰的可怕,常智光竟然忘了问金三的事,虽然问了也是白问。

又过了一些日子,光明报报道了王锡爵接任相印的过程。至于王锡爵在西北军道遗留下的空缺,将由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接任。

常智光知道这个宇文虚中也是有大才的人,和王锡爵不同的是,他不会指责谁是奸臣,谁做得不对,而是专心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并且性情坚忍,不仅能承受肉体之苦,还能承受精神之苦,乃是大明少见有远见有胆识的实干爱国大臣。

又过了几天,刚上任的王锡爵奏请朱玉定高拱之罪。期间把大量人证物证造表成册,并且还有各苦主的状书。墙倒众人推,百官也上表弹劾高拱。高拱的下场已经决定,不会重也不会轻,流放是必然了。

但是朝内在一致同意法办的气氛下,却分了两派,一派是王锡爵为首的要求抄没家产,一派是于世昌为首的认为,非附逆等或者是刑事大罪,祖制是不对士大夫抄没的。

其实官员们倒不是对高拱有同情心,而是怕此例一开,将来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恐怕也是同样下场。但是新拜相的王锡爵意志非常坚决,认为高拱乃是百贪之首,必须严惩。朱玉这时候才知道,让王锡爵这个黑白分明的人上位有什么副作用。

朱玉深知,百官中贪污者多如牛毛,其中弊病甚大,如果不是因为持续打仗,朝廷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早就会暴发。有人能贪,并不是人人都能贪,比如一个是气象局,一个税务局,哪个有油水呢?如历史记载那样,陈东等人实在是看不下去,上书把张居正高拱等人列为六贼,要求严办,最后也因为这事,让六贼都没有好下场。

同意抄没吧,百官中必然人心惶惶,王锡爵还会变本加厉。不同意抄没,那就是对新任宰相不负责,在这样左右为难的情况下,朱玉宣布:投票吧!

投票时间是半个月后的朝会,而王锡爵在亲信提醒下,连夜来安国找常智光问计。他知道常智光的手段,他读了太多的圣贤书,想不到如何用君子行为来解决问题,但他相信常智光一定有办法。

“啊?”常智光听说王锡爵亲自跑来安国,吓了一跳。拜托,这不是西北时候,我当钦差,你当下属。你现在是正一品大臣,我只不过是从六品的芝麻官,再说你这么大张旗鼓的感谢我举荐你,就没觉不合适吗?

“什么?”常智光听说王锡爵来的目的再吓一跳,由于王锡爵是当天就开马车到安国,常智光甚至不知道朝会发生的事。

王锡爵正色道:“自古邪不能胜正,食君之禄,替君分忧。而今朝堂上下污官遍地,难得公主认真处置高拱,如不趁此机会,严肃朝纲,势必后患无穷。”

常智光苦笑道:“王大人,我们私下说话就直接点。公主未必不知道污官遍地。而处置高拱则是因为张居正一事而平民愤,总不能将已经告老还乡的张居正抓回来审吧?”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凡剥削民脂民膏则为恶中之首,亏空军需中饱私囊为恶中之恶。我也知道群臣皆恶,百官欲清亦无法,公主欲治而无方。而今公主圣明非常,难得又开吏治之道,所以我认为应当趁热打铁,即使无法根除弊病,亦能警示世人,身为大明之相,也是职责所在。”王锡爵义正辞严。

道理常智光也懂。非法占田占地剥削人民,会引发民变。隆庆七年,也就是穆宗被篡位的前一年,高拱置应泰局,苛取四方水陆珍异之物,据为己有。高拱听说朝廷有意联女真抗鞑靼,高拱竭力怂恿,不遗余力,且大肆搜括,计口出钱,得钱六千余万,相当常智光二十几年的暴利收入。亏空军需,更是要命,一旦打仗没后勤,甚至连武器都不好用,那还打个屁。

但……常智光实在不想搅和到这种事中。

王锡爵见常智光不说话,诚恳道:“常大人,我王锡爵长你十多年,又有交情。称呼大人一声老弟不为过。就请老弟帮我这忙,惩凶除恶,为国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