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428

第428章 幕后的推手

可惜于世昌、高拱、王德新三个小人都被常智光弄死了,不过就因为常智光弄死了这三个小人,朝臣们才更会对常智光生死表示关心。

朱玉沉默多久,下面就沉默多久,朱玉看了很久后无奈道:“半个月后投票,定常智光之罪。”只有这样才能洗刷自己的清白。

“公主英明!”群臣群道。

退朝还宫,朱玉让宫内宫女离开,而后非常愤怒的狠砸几样瓷器发泄心中的郁闷道:“反了他们。”

“公主,如果你冷静下来看看,似乎群臣态度情有可原。”九公公道。

朱玉道:“本宫很冷静,你说!”

“其实此事围绕都是一个清议。清议现在被大家称为小朝廷,很多官员都在一定时间去那里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无论你说得对还是错,只要你能说出一个道理出来,就可以在清议那边发言。”

“这事本宫知道。”

“可公主不知道清议大夫的规则。按照规则,清议大夫、商议大夫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说陈东,他要在朝堂上发表的是清议主流意见,而不能是他自己意见。苏千要发表是商业协会的主流意见,并不是他个人意见。而陈东显然违反了规则,视大家太学中清议结论而不顾,以自己个人看法上了一份进言,这才是群臣愤怒的主要原因。”九公公道:“他们不管陈东是什么意见,都集体反对陈东个人的意见,所以陈东才是让他们生气的原因。”

“陈东?”朱玉想想道:“他可是名直臣和忠臣。”

“公主,陈东是清议大夫,无论他是不是忠直,但他这行为就是犯了众怒。公主也知道,清议不仅代表太学生,而且还代表诸多官员的意见。”九公公道:“陈东确实是想帮公主,但是反倒是帮了倒忙。当然,新任清议大夫之死,是群臣对公主的一种不满。如果不是公主威信够,恐怕当场就有大臣要求公主交出几个在附近出现的内卫。”

朱玉皱眉头问:“听你这意思也相信有锦衣卫出现在那附近?”

“公主,京中内卫数千人,出现在那又有什么可奇怪的?”九公公道:“不过这样的事,说不清道不明。公主即使现在抓住了凶手,公主也不能交出去,否则大家就会认为公主是在欲盖弥彰。”

朱玉想想问:“你觉这事会是谁干的?常智光吗?”

“回公主,那基本不可能。常大人在牢中被看得很紧,而且还有内卫在左右巡逻。这些天下来,也只见了苏千一人,根本就没说几句话。”九公公苦笑:“其实可能很多,有可能就是清议大夫的仇家,也有可能寻仇认错人了,谁知道呢。”

朱玉点头:“本宫暗杀大臣,这就是昏君。这个名头本宫不想背。你去把常智光带来。”

朱玉看一身囚服的常智光,不禁深深叹了口气问:“你还好吗?”

“还好。”常智光回答。

这么一问一答,朱玉感觉到气氛的尴尬。常智光很淡漠的语气和其以前根本是判若两人。朱玉算算,已经把常智光打进天牢两个多月。朱玉问:“你恨本宫?”

“没有!”

这样对话根本就无法进行,九公公咳一声道:“常大人,公主并没有打算难为你,但你也知道做出那么大的事,公主总是要个交代。”

常智光道:“恐怕公主先前不是这么想的吧?草民就希望公主早些了结了此案,要杀要放,早些决定。”

常智光说的是实话,朱玉原先确实是这么想的。虽然不至于杀了常智光,但是却希望给常智光的行为扣上几顶帽子。朱玉道:“本宫已经决定,半月后朝议定你之罪。”

“谢公主。”

由于清议大夫被杀事件,目前朝廷和民间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支持常智光无罪的说法。不过朝廷大臣也明白,无罪是不可能,毕竟罪名还是放在那的。很快到了投票日期,朝内气氛略有点严肃。

陈东被朱玉升为五品翰林编修,当下第一个发言,历数了常智光在各种事中,目无君父的做法。陈东也改了口风,不再说常智光是乱臣贼子,而是说常智光是个好大喜功的奸臣。为了自己的功劳和名声,屡屡违反规矩,辜负公主的信任,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所以他希望没收常智光身家,贬其为庶民,流放边疆,永不录用。

新任清议大夫则认为,常智光本事确实有错,但其出发点并没有为了自己私利,而且此事对中原有大功,所以他们意见是罢免常智光官职就可。

海瑞则表示,常智光的错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没有附逆或者造反的任何痕迹,但不惩不能警戒世人,他的看法是流放常智光到边疆。

朱玉在上面听着,心中打了一个突,开始纠结了,她发现了所有人的共通点,就是都同意罢免常智光的官职和功名。虽然先前已经革去官职和差遣,但还注册在吏部,功名也有。贬为庶民,就是把一切给抹了,并且将来不得再录用为朝廷官员,似乎所有人都觉着常智光还是不要当官比较好。

朱玉想起了运输业,如果当时不是常智光提供建议处理的话,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朱玉出声道:“本宫倒有个提议,这常智光是无法无天了点,但清议大夫说的也没错,常智光并非为了自己私利。海瑞大人也对,常智光的过错确实是大了点。但……大明开国以来,就从没有罢免过状元,本宫觉于情于理都不合,所以建议不罢免常智光官职,随时启用。”

这个提议让所有一楞,这公主怎么说变脸就变脸?立刻有大臣说,常智光有错必罚,希望公主能痛下狠心,给予惩治。

气氛变得很怪异,先前朱玉给常智光扣帽子,大家一片反对。现在朱玉突然想无罪释放常智光,大家也反对。朱玉看明白了,这朝臣中真是包罗万象。

朱玉是想对了,和苏千关系比较好,甚至有直接利益的大臣都是保常智光的,但是势力毕竟太小,只能是利用另外一个集团帮忙。

但另外一个集团的意见是,他们同意保常智光,但是常智光不能再当官,这点两个集团必须有共识。王锡爵这没有利益瓜葛的臣子,也不赞成让常智光继续当官。所以臣子们没有人同意常智光继续担任朝廷官员。

没有人希望常智光死,但是也没有人希望常智光继续当官,这让朱玉心中一凛,她总感觉其中有个阴谋。运输业的涨价绝对不是一个单一事件,而是有预谋有操控的和朝廷有关系的一个事件,常智光显然是一块阻挡他们前进的绑脚石。

想念到此,朱玉道:“本宫决定了,常智光之行确实大利中原,罚俸半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