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431

第431章 朱玉显摆游

“哈哈,由他去吧。”常智光道:“彭子晨,你辛苦帮我整理下这些挑衅边关,边族的资料。”

“是!大人意思是?”

“没意思,你先整理吧。能不能有意思也不是我说得算。”常智光道:“不过,既然是我当右相,肯定不会让他们好过。”

虽然不当知县,但安国人见了常智光还是很热情。常智光当了右相,却没处理公务,也不认领自己的直属下属,甚至连办公室都没去看一眼就请假游玩去了。这样的举动让大多数人比较放心,常智光态度表明,他对朝廷的事还是不关心的。

直到朱玉离开的前几天,常智光才带了金娘来到京城,认领了自己的办公点,还有自己的临时住宅。金娘也大方在常智光办公桌对面设置了一个办公桌,把自己当成中书省官员,在中书省进进出出。一干官员不禁感叹,常智光就是比较有档次,配备了随身小秘书。

朱玉临走前特意来看常智光,但没找到,金娘说常智光去和师傅吃饭去了,她负责接手常智光的公务,朱玉也只能是留几句话斥责常智光。

是月,朱玉终于出行。在常智光印象中,朱玉除了杭州舰队驻地去了一次外,最远就是去安国。本次御驾规模在朱玉时期是空前的,五万名禁军随同保护,前面两万人遇山开路,遇河搭桥。后面两万人保证大队人马的饮食。

虽然如此,毕竟是御驾出行,不是御驾亲征,否则那一出去都是几十万人的。还有泰山封禅,动则也要十几万的禁军和厢军。

朱玉虽然走了,但是朝会还是要开。王锡爵身为监国,站在龙椅的一旁。也有太监在旁边喊:“有本上奏,无本退朝。”按照原本监国,一般都是太子监国,或者是亲王监国,也有大臣监国的少数例子。

万历懒惰,不愿上朝,而朱玉没有重新立储,显然对群王爷人品和能力信不够,于是就弄出了宰相监国,当然,历史上不是第一个宰相临时监国。

“臣有本!”常智光出首。

“奏来!”

常智光道:“巴蜀羌族不服王化,先有囚禁我大明钦差,现在又袭击我大明边贸。其不仅不感恩我大明历年来的照顾,而且还恩将仇报,害我大明子民,祸乱一方。所以臣认为,应当立刻出兵,剿了他们。”

王锡爵道:“公主临走时交代,羌族一事,让大家先计较个办法,等她回来再做处置。”

常智光道:“王相,而今羌族嚣张跋扈,如果不派兵围剿,等公主大半年后回来,恐怕危害一方不说,而且还会让边关矛盾恶化。”

王锡爵考虑一会道:“即使是这样,还是先要奏明公主,由公主进行裁决。再说,我等都无调兵之权。”

“恩……”常智光考虑一会后转身道:“王锡爵身为监国,遇事犹豫,不敢下定论,不敢负责任。所以本相恳请诸位大臣同意开朝议,让大家投票表决王相是否交出监国之权。”

王锡爵一愣,他没想到常智光把矛头对上自己。诚然,常智光说得也没错,朱玉任命王锡爵为监国,这种奏本王锡爵是要负责的,不能再把皮球踢给朱玉。

常智光这边道:“经过本相调查,羌族不过四千来人,青壮不过两千来人,但却逼迫我五千万人的大明隐忍。这是何道理?既然王相不敢决断,还请让出监国之权,本相必然会做出出兵计划书,得诸位朝臣批准后施行。”

一名大臣道:“常相说得有理,监国者不可推却责任。常相是办实事之人,还请王相答应,朝议监国权。”

“虽然公主是交代王相监国,但是朝议结果可以报给公主,无论结果如何,臣看公主也不会不批才是。”

王锡爵看下面人蠢蠢欲动,这才明白,这是有预谋的夺权啊。不过王锡爵不会去想常智光要造反,因为监国并没有出兵权。即使要出兵,也要公主的批准才行。王锡爵自问自己没有魄力敢调动军队对羌族下手,但同时也同意常智光的说法,不能等朱玉回来后再处理羌族。想念到此,点头道:“明日朝议,看由谁监国”朱玉左右去的不远,如果朱玉感觉常智光胡闹,一句话就可以搞定。

王锡爵陈词:“公主远行,托臣监国。就想安定地方,不要再起纷争。朝廷安定,百姓自然安定……”

常智光则说:“民要养、匪要剿。如果我们不重视商人、百姓们的意见,他们被人欺负找谁说理去。不能粉饰太平,不能姑息养奸。发生事情就是发生事情,我们要实事求是想办法去解决这问题。今天的事,今天解决。不仅是指羌族……”

两个人风格是不一样的,王锡爵行事老成,必要时候会牺牲局部利益,粉饰太平,维护和谐,总的看起来他就象是一块盾牌。而常智光则是锐意进取型的,如同一把利剑,问题出现,无论大小都要解决,为解决问题他可以不惜代价。

常智光亮相夺权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但是很多人也表示理解。边贸的商业活动已经接近不可调和的地步。国家原先的政策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威信,也损害是商人们的直接利益。朱玉连续采取忍让的手段,但大家明白,常智光是不会忍让的。此人虽然读的是儒学,但行事干练,讲究是公平二字。

常智光道:“我已经拟了公文,如果群臣们同意由我来监国的话,我就发出公文请公主许准,随同的还有可以调动东京卫戍三万禁军前往巴蜀边境剿匪的公文。另外,我如果监国,将采取群议办法。比如说要不要对一些产业调节税利?大家也知道,现在米价波动很大,很多原因是因为税利过高引起,还有茶叶税,是我常智光修订的,现在也跟随不上大明社会发展步伐,也要改一改。能做多好我不保证,我只能保证,如果大家拥护我监国,第一,对外不能丢了面子,我们不欺负别人,但别人也别想来欺负我们。第二,重点改善民生,对暴利行业进行增税,对生活用品行业进行减税,降低百姓必须品的价格。第三,提高大米、小麦粮食价格,刺激农民种田积极性。第四,商业市场规范的健康的发展,实现互盈互利的原则……”

常智光总共说了十条,王锡爵一条都没说。互相一比,大家都知道该选谁。从政策面看,常智光比较具有侵略性,常智光是寻找问题,或者是询问可能发生问题的问题进行解决。王锡爵是发生了问题后,再想办法进行解决。

群臣们还了解一点,如果不是朱玉默许或者最少不反对常智光的行为话,常智光就是瞎折腾,朱玉一个手谕就能把常智光打回原形。而常智光敢这样说话,大家都觉他有底气,有底气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公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