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045

第45章 用计毁古松1

看了很多电视,县官扔牌子喝道:“斩!”其实是很没有道理的。在大明,县官职业其实相当派出所。可以拘留、罚款。但是要到了徒刑、充军、斩首是州里决定。真有这样的犯人,县官会派出公差押解犯人,带上文书资料到州里交差。州设刑司,会审核定罪,要是“流”刑以上还得交审刑院复核。不说县级别,就是州级别也是没有直接砍人的权利。

而临时大牢就是拘留所,关押的是未过堂的犯人,或者需要延审查明犯罪情节和决定送州与否的犯人。常智光进去一看,里面是破败不堪,已经成了老鼠的乐园。常智光转头,还是等招聘下一批人时候再收拾。

接着常智光去了铁匠铺,铁匠看了常智光画出的手铐图后表示,这东西可以弄出来,但是他弄不出锁。而且如果要质量好,价格会很高。常智光表示可以不用锁,质量要好,订做了两副。接着常智光去逛了下几家赌场,随便玩几把,赢了几百文走人。暂时还不会对这些地方下手,他就是来看看,专业名叫踩点。

再就是去了两家青楼。凤阳楼,听起来象是酒楼,但是每字拆开念就明白意思。安国有两家妓院,先前一家戏凤楼常智平不在时候已经去过,挺一般的。这两楼都没有官奴,但是民奴不少。常智光询问后才知,多是父母还不起赌债或者是其他原因,卖女儿进青楼。也有自己卖身养家的,也有是追求安逸点生活自愿的。两家头魁虽然比不得苏三,也比不得大城市的茗霞,但还算是不错的。

这一天,还走访了各家米行、商铺,甚至郊区的义庄。从清早出门,初灯时分常智光才回到县衙。到了内堂一看,不由眼睛一亮。要么说都是人才呢,十几间大小屋子全部修葺的整整齐齐,池塘按照要求扩充至后门,还将水井里面杂物全部整理干净。常智光对常智平交代:“选好的十个人明天上班,未入选的每人发三百文工钱。”

就这样衙门雏形终于是建立了起来。第二天,常智光安排了两班倒制度,宣布了一些底线,出了底线就地开除。一干衙役均都心服。第三天,疗伤完毕的赵信开始担任起了主簿职责。这么缝缝补补,安国县衙终于是初具规模。

“少爷,这么贴钱可不是办法。”虽然有点积蓄,虽然还没到月底,常智平就开始先忧虑上,这衙役的工钱也开太高了。“急什么。先撑几个月再说。”常智光不紧不慢道。“大人,不好了。”赵信火急火燎拿了一份文书跑进来道:“出大事了,大人。”

“什么事?”常智光问。“您看。”赵信把公文递了过去。“玛丽隔壁!”常智光看了一眼大怒,竟然是京城应奉局派来的公文,说是看中了连云山天狼崖上一棵宋朝年头古树,要常智光立刻封树。常智光问:“只听说应奉局搜刮的是东南一带,这么连保定府的古树也看上了?”

赵信回答:“刚询问了公差,说是有人特意到京城献宝,京城派人来看后,称此树甚为奇特,已经快马到河间应奉局让人来搬运此树。大人,我估计应天那边人一到,我们这边就得发徭役,献谷粮。但如今官粮空空,就等七月稻熟,我们去哪找谷粮?还有大人上任才半月有余,就大发民夫徭役,恐怕也有损大人威严。”“我威严不算什么,这应奉局一来,非把安国和我们折腾到鸡飞狗跳。”常智光问:“能不能把那树砍了。”

“啊?大人,不仅不能砍,现在就要派人去看树。”赵信道:“在他们人到前如果花木枯死,那大人可是难逃其咎。属下已经派了两名衙役去看守此树。”

“知道了,你去忙吧。”常智光叹了口气,靠,他郑则鸣,使这种阴招。他知道,这时候自己说的已经不算。河间那边肯定是和州里的兵丁一起到达。到时候县衙出户籍,他们去征调民夫。按照人手要求,可能会一户出一丁,也可能会一村出十丁的抽。那树常智光知道,离县城也就十多里地。按他理解就是歪脖子的古松,但问题是歪的比较别致,百多树干竟然凑出一个“王”字。

本来人头税一般是不会祸害到黄河以北,郑则鸣显然是给常智光出了一道难题。他通过他的女儿在穆宗面前吹那古松的优美,穆宗就把这事传给了设置在安国附近的河间应奉局,应奉局立刻就派人去查看,一看,果然如此,于是就上了程序。

才三天,全县人心惶惶,大家都听说了要移古松之事。要知道那可是棵大古松,两个人抱不过来。再加天狼崖本无路,三面峭壁,那树本就是半崖远观而已,这要将其完整的从崖顶挖下来,再输送到官道,就不知要多少人力。再者还不知有多少冤魂要葬身于此。不仅是县里,这事一阵风都传到了各个乡村,所有人都关心县衙公告,是怎么个徭役法。

常智光现在就在这棵古松边上,这边已经搭起了一个简易小棚,提供给两名看守的衙役临时住所。此崖平台二十来米,三面悬崖,一面满是树的陡坡,别说是运树下去,即使上下也有危险。一衙役在一边道:“大人……”常智光摆手,他在想事情,左右转了一圈后问:“这棚子倒是搭的蛮结实的?”

“回大人,小的家里是木匠。这边又有现成的树木,于是就临时搭了这个棚子。”衙役甲回道。“恩,很结实。这几天辛苦你们了。”衙役甲回道:“如大人所说,辛苦点没有关系。但是大人您看,这数又大又高又弯,如果真要将这古松完整的运到官道,不死百来人恐怕不成。”“恩。”这时候半崖位置有一衙役喊道:“大人,衙门有事。”“知道了。”

常智光回了衙门一看,好生热闹。盐商苏家,米商王家、绸缎庄的赵家……等等二十几名本县的头脸人物。还有八乡的户长、耆长、乡绅全部到齐,一个公堂是人潮汹涌。常智光忙道:“看茶啊,本县换下衣服就出来。”

赵信尾随了常智光入内堂道:“大人,这些人一早是去拜访郑则鸣,想请郑则鸣帮忙消了这道人头税。但郑则鸣却说,自己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亲,再说如今这事已经上了程序,河间府马上要来人了,也不是他所能阻止。最后就说谁管事找谁去。”“你意思是说他们先去找了郑则鸣,然后无奈的才来找本县?”“这个……”赵信觉着常智光话中有话,虽然是事实,但这里面还有自己下个月的老丈人。

常智光换了衣服出来,拱手朝四下行礼,大家也站起来回礼,常智光客气示意大家坐下后道:“大家都是我安国县的头面人物,不知道今天怎么会……”

苏老爷先站起来道:“我们听说皇上欲征古松,这才来大人处问问。”他是知道这人头税的厉害,象他这样的可以不出人,但是要出钱。钱虽然是小事,但他在安国也有家族的,家族的人都来找他打听这事,生怕裹里面去,他自然是要管管的。他虽然州里有人,但那是盐运司的,根本在这事就说不上话。再说谁不愿意太平点过日子,谁又愿意再过月余安国就被折腾鸡飞狗跳,这一税没有三个月根本拿不下来。俗话说的好:覆巢之下,安有好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