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046

第46章 用计毁古松2

“是有这么回事,据说是有人特意上京献宝,还直接到了皇帝那。应奉局的公文已经送来,几天前,本县已经派人封树,现在就等河间那边来人。”谁都猜到这献宝人是谁,但是谁又能说?苏老爷叹口气:“大人,老朽见过那古松,如果要将那古松取下,恐怕……今天乡亲们就想和大人商量商量,看有没什么办法免了这道税。”

“其实本县最近也在琢磨这事。你们也知道本县到任不足一月,没有功绩不说,还要大发徭役,大派钱粮。心中有愧啊。”常智光皱了眉头走了两圈:“要说这事,现在谁说的都不算,我们不算,河间那也不算,即使是郑娘娘说的也不算,只有一个人能阻止。”“是谁?”一干乡绅忙问。

“皇上。”常智光见大家失望,轻笑下道:“其实本县到任前也和皇上有过几面之交。觉着皇上并非不讲道理之人。你们想,他哪知道这松这么难运,要知道肯定不成。”苏老爷问:“要依大人意思?”

“依本县看,真要废这道税还得交好内阁大臣。我们和皇上说,这松不能运,他不信啊。但是大臣们说了,他就得信。”苏老爷苦笑:“我们哪认识什么一品二品的大员。”“本县倒是认识,可惜交情不深。”常智光叹口气道:“大家都是商人,也知道交情不交情的其实就是一个“利”字。”

几个聪明人立刻明白,一户长小心问:“大人的意思是……要疏通关节?”常智光不肯定也不否定:“要说我们这些当小官的,摊派摊派也许就够了。可是……大家也知道,衙门新立,钱谷一应具空。老实说,我连个税吏都派不出去。”苏老爷马上道:“大人放心,只要能免了这税,安国百姓必然不敢让大人自掏腰包。”“那本县姑且试试,不过切记,不可扰民过甚。”

各乡绅和头面人物回去后立刻布置摊派。一干百姓听说只要交少量的钱就可以免了人头税,哪有不干的道理?要说乡绅们也够意思,遇见实在没钱的人家,自己就贴上一点,县城的商户再互相筹集一笔资金。在他们筹钱时候,常智光和两名亲信衙役消失了,留下的话说是上京疏通,一干钱财全部交由赵信和常智平打理。

京郊德云宫香火旺盛,此宫非比寻常,乃是御赐冲虚妙道先生——刘长卿的道观。这刘长卿不简单,秩太中大夫,特进徽猷阁待制,主管教门公事,成为当时统领道教的领袖人物,父母叔妻弟皆得封赠。说他道他是道,说他官,官还不小。他创立了神霄派,至清朝,道脉尤存,死后到清代仍旧被册封为冲虚通妙灵惠真人。

常智光在公主府就听说此人虽得穆宗宠信,但不交结权贵,不干预朝政,且能洞察时事,知进知退。事实上此人品德确实不错,屡次劝告明穆宗勤政练兵,但都没被采纳。常智光知道和皇帝讲道理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干大臣哪会去管百姓死活。要免税,只能落在这道人的头上。

只可惜常智光太高估自己这从七品芝麻官的能量,虽然进了里面,但册子递进去半个时辰,一点动静也没有。再等了半个时辰,终于一个名叫朱智卿的道人出来:“家师身体不适,居士请回吧。”“恩……麻烦你再通禀一声。”朱智卿摇头:“家师一向不和官场来往。”

“麻烦您再通禀一声,就说令师的母亲遭到了绑架。”靠了,非逼自己出杀手涧。“绑架?”朱智卿大惊。“别这么看我,道长,不是我干的。”常智光很无辜道:“本县就是路上打尖,听说有两个强人绑了仙长的母亲,这才好意来相告。”

“好。”朱智卿脸色三变后道:“贫道这就去禀告。”要说这效率可没得说,只十分钟,朱智卿就屁颠出来:“大人,家师有请。”“谢谢!”

常智光进了大殿,当即吐口鲜血,******也太搞了。大殿上供奉两座神像,右边的常智光不认识,左边的那位太认识了,那不就是明穆宗吗?一背对常智光的道人团坐在地,身子也不转道:“居士远来辛苦,请坐,看茶。”“多谢仙长。”

两句话后,两人开始沉默。刘长卿闭目打坐,常智光闭目养神。从中午一直到日落,两人都没有开口说话。直到初灯时分,刘长卿才缓缓道:“居士养气之修为,似乎和年龄不太相符。”“求人之时,理当恭敬。”“贫道乃一方外之人,虽入了朝堂,但无心过问世俗之事。”

“那道长可知你食五谷之物何处所出?”常智光再道:“你身之遮羞之布何处所出?你无生产,却衣食无忧,可知何处所出。”又一阵沉默后,刘长卿:“居士有何事,请说。”“事情是这样的。”常智光把朝庭欲到安国搬古松的事情说了一遍。刘长卿听后轻摇头:“皇上所行,不是贫道所能干涉。”

“只要仙长听我安排,就可救百条性命。”“碌碌凡尘……”“你母亲被绑架……”靠,油盐不进,非逼自己用这招。“看居士必然不是对无辜下手之人,否则必然不会为百姓死活快马到京城,还得罪贫道。贫道之母想必应当安全得很。”常智光道:“本县当然不会,但不是本县干的。”

刘长卿听出常智光的杀意后转身,和常智光眼睛对在一起。刘长卿眼神清澈,在其中读不出喜和怒,常智光眼神洞察,如同苍鹰一般。刘长卿叹口气道:“贫道真未想到,轰动东京的状元郎有如此犀利的眼神。”“所以人家都叫我犀利哥。”常智光轻笑下道:“本县也没想到,仙长确实身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气度。本县一直以为,但凡是教,必然六骗四诈,没想还有真人。”

“鱼龙混杂,并非无龙。”刘长卿问:“居士就不怕贫道帮完你后,秋后算帐?”“为了百姓,一死而已。”这当然是胡扯,其实就两项选择,事后卷款跑路,事后卷款继续当知县。不管怎么样,款是要卷的,为百姓谋福利的同时,不能忘了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员。不过常智光挺佩服刘长卿,当就通过鼻子闻就知道自己是快马而来。什么?算出来的,打死常智光也不信,否则会算不出自己老母被绑架?

“既然居士有这心,贫道怎能不助。否则千年之后,此税之帐必然算在贫道身上。”刘长卿道:“贫道只能是尽力向皇上说明。至于后果如何?”“别!别和皇上说。”常智光凑近刘长卿:“本县有一策,我们这么……这么……这人头税自然就免了,就是委屈了道长,本县心里过意不去。”“就按居士说的办。明日五更。”“就这么说定了。”常智光站起来:“有劳仙长,本县这就去搭救仙母。”

又过了一些日子,一册应奉局公文送到了明穆宗的案上。明穆宗很奇怪,这种公文不应该送给自己批阅的。是应奉局不会做事,还是内阁糊涂,竟然要皇帝来批阅公文。打开一看,明穆宗大吃一惊。这公文是河间局发来的,内容很简单,就问皇帝还要不要那棵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