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古人运用这种说法,在长期的实践观察中,总结出人体经脉气血的周流情况,不但随着季节气候的差异变化,而且随着昼夜朝夕光热强度的不同,在生理病理方面亦出现相应的变化。现代研究证实,动植物随着昼夜交替也有一种近似二十四小时的节奏。祖国医学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以子午为经,卯酉为纬,有阴阳周期和节律性的改变是符合辩证法的。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夜半子时发病率高于其他时辰,因而把观察的重点集中到夜半子时进行研究。人之正气(人气),也有人把它说成是人体的能量存在于人体脏腑循环交替中,一旦失去了正常的规律,就在失去规律的某一时辰所归属的某一脏腑范围内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认识到就在失去规律的某一时辰所主持的某一脏腑则多属虚症,孙氏中医世家经过反复的临床观察,终于找到了酸枣仁配甘草,通过疏补胆气,来治疗夜半子时发病这一虚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临床治疗中,当初只以温胆汤、小柴胡汤为治疗夜半子时发病的方剂而仅取微效。治疗呕吐苦水证,每用正胆汤则屡奏功效,又设想到用正胆汤来治疗夜半子时发病,在治疗观察中,发现正胆汤的功效优于温胆汤,二方相互比较,正胆汤比温胆汤在药物配伍方面多酸枣仁和代赭石两味,鉴于酸枣仁酸甘性平,“主散肝胆二经之滞”,这样又以酸枣仁为主药,配用甘草,甘以缓急,其余诸药皆摒除,以“先其时”的服药方法进行治疗,发现这一方法屡奏卓效,其比温胆汤以及正胆汤的疗效更为显著。长此以往,该方的疗效越来越被临床所证实。
我们曾采用枣仁甘草汤治疗子时发病患者105例,其中男32例,女73例;年龄1~20岁9例,21~40岁46例,41~60岁35例,61~80岁15例;心悸10例,惊恐8例,胃疼8例,汗出8例,哭泣5例,抽搐5例,腹痛5例,少腹痛5例,腹胀2例,腹泻1例,饥饿1例,呃逆1例,胁痛4例,脘胁痛1例,喘4例,咳嗽2例,烦躁4例,痛2例,腿痛3例,心气虚痛2例,头汗、头痛、手痒、失眠、鼻衄、郑声、脑鸣、腰痛、气上冲胸、中指作痛各1例。
腹满甚者基本方加陈皮;咳嗽哮喘甚者基本方加川贝;胃痛兼食积者基本方加炒莱菔子。其中1~3天病愈者70例,4~6天病愈者25例,7~12天病愈者6例,子时发病而又兼丑时、寅时而显效者4例。
如治夜半心气痛患者贾某,女,68岁,市民,1981年3月16日初诊。一年前患冠心病心绞痛,经中西医多方治疗,其病减而未瘥。近2个月以来,每逢夜半子时,心气掣痛,痛引左臂,心悸汗出,易惊易恐,夜间一点钟后,病即转安,酣睡达旦,白天如常人,脉象虚弦,舌苔淡白。根据“心与胆通,心病怔忡,以温胆为主,胆病战癫狂,以补心为主”之意,治以安和心胆。处方:酸枣仁30g,生甘草10g。水煎1杯,夜间10点顿服。服药2剂,心痛大减,汗出亦微。原方继服6剂,心痛汗出皆止,寐已转酣,精神振作,停药观察。1982年12月3日追访,情况良好,病未再发。
如治夜半抽搐患者马某,男,5岁,1980年4月25日初诊。家长代述:半年前被狗惊吓,至夜间11点到凌晨3点之间,精神躁扰,张口伸舌,四肢抽动,甚至角弓反张,手足汗出,两耳红热。3点钟后,病却入睡,白天精神正常。以后每夜如此发作,曾经多方治疗,均未取效。脉象弦细,舌红、苔白腻。病发于子时,延于丑时,渐波于寅时,属肝胆虚火郁勃,渐灼肺阴。拟柔肝宁胆、肃肺安神以平木火。处方:酸枣仁20g,生甘草15g,川贝母6g。水煎1杯,夜间10点顿服。服药3剂,病未再发,全家甚喜,继服6剂,以资巩固。后来获悉,家长恐其旧病发作,一连让其服药20余剂方止,今已20余岁,思维良好,病未再发。
如治夜半脘胁痛患者董某,男,55岁,农民,1980年11月15日初诊。每至夜半子时,上脘作痛,痛及右胁及背部,心中烦冤,甚则抽泣,迄今两月,时轻时重,未曾间断,白天偶见轻微疼痛,服理中丸、逍遥丸、暖肝煎等均无效。脉象弦滑,舌淡、苔薄白,证属胆胃气滞。处方:酸枣仁30g,甘草10g。水煎1杯,夜间10点顿服。患者按时服药,4天后,一切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上方加白术10g以奠定中气。迄今情况良好,宿疾未作。
如治夜半哭泣患者姚某,女,35岁,工人,1977年3月1日初诊。每至夜半,烦冤哭泣,甚则通宵不眠,看见墙壁上的照片、人头、画像等则惊恐不安,必须摘除,否则哭泣益甚,白天则状若常人,只是饮食减少,脘腹痞满,精神疲倦,病来七日,服一切镇静药均无效。脉象弦滑无力,舌质淡嫩、苔薄黄,证属胆气郁滞,胃失和降,治以和胃宁胆。处方:酸枣仁45g,生甘草15g,生姜6片。水煎1杯,夜间10点顿服。服药1剂,病未发作,又按原方服药6剂,迄今未再复发。
如治夜半胁痛患者井某,女,23岁,化验员,1979年12月20日初诊。夜半子时,胁痛腹胀,辗转反侧不得安寐,约1小时左右,其痛自止,病来五日,届时举发,饮食减少,精神疲倦。脉象弦细,舌苔白腻。服逍遥散调和肝胃,药进3剂无效。遂按夜半子时发病治疗。处以酸枣仁30g,生甘草10g。水煎1杯,夜间10点顿服。服药1剂,病减大半,继服2剂,胁痛腹胀等症消失。
如治夜半腿痛患者田某,女,46岁,干部,1981年3月26日初诊。右腿痛,状若坐骨神经痛,已半月,每至夜间11点举发,并心中烦扰,头痛眩晕,患者自服安定药片,届时其病仍然发作。考胆之经路,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趾歧骨内,出其端。循此端绪,病主在少阳经俞,按夜半子时发病治疗,转其枢机,冀以调达经俞,以弋获之。处方:酸枣仁30g,生甘草6g。水煎1杯,夜间10点顿服,服药3剂后病愈。
关于夜半发病与时辰的关系,孙朝宗主任通过对《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温习,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了人体生理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日之内也是有节奏地变化着,认识到自然界时日的变异与人体经脉气血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近来在国际上成为热门话题的时间生物学、时间药理学、昼夜节律和生物钟,讲的都是人与自然界的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在治疗和研究方面必须要注意这种规律,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研究资料显示,在一天的12个时辰中,各有极盛和极衰的时间。事实上,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已知人体有几十个昼夜生理节律,更重要的是,有学者对107例重症肝炎病人死亡时间的统计发现,以子时较多,如分成白天(5~17时)与黑夜(17~凌晨5时)两组,则死亡人数之比为46∶61,夜间死亡人数较白天为多。上述资料,反映了疾病昼安夜甚的规律。
另则,夜半发病也与“十一脏取决于胆”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胆为中正之官,主中清,主决断,皆以真气主之,真气、正气、人气,一气而三名焉。人气至夜半,即胆之真气主之,真气正常运行,少火生气,气升则气机通畅,无病可作,犹如春三月之发陈,关乎夏三月之蕃秀也。夜半子时,一阳初动,此阳此动,亦寓乎翌日精神之盛衰。人体若无有充实的少阳生升之气,生机便含有衰退的征象,前人有云:“胆平则十一脏安,胆病则十一脏皆受其害。”从十一脏取决于胆的意义看来,就更加显示出它在人体思维活动范围内占有相当重要的枢机作用。王允升在他的“枢机论”一文中,精辟而广泛地阐述了胆主枢机的重要性,他说:“少阳为枢,少阳是稚阳,象气之升,春必有生,而后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气血开合出入之枢,不重在少阴,动即在少阳……枢机动则健运不息,枢机停则运化不周。”由此看来,夜半子时,胆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与十一脏取决于胆的关系是密切的。
据报道,有学者依据此法治疗一例夜半低烧一年未愈患者,方以酸枣仁为主,佐以青蒿、枳壳等,服药三剂而低热消失。还有学者依据此法,把枣仁甘草与芍药甘草作了准确的鉴别阐述,认为:芍药合甘草与酸枣仁合甘草,同属酸甘,但功效相殊,芍药“收摄……肝气之恣横,安靖甲乙之横逆(《本草正义》),芍药甘草敛肝缓急,肝气有余用之;酸枣仁,补中,益肝气(《别录》),酸枣仁合甘草,肝虚疏泄不及用之。二者同治肝气,然虚实有别,当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