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116

第116章 热气球

赵昺虽说平时怕这些个大臣们见到自己而不停行礼,有点烦气,但今天来到了议会堂,总不能就这么一拍屁股走人吧。所以,和几个大佬开完了会,赵昺还是要在一些重要部门转转的,以示皇恩。

大宋中央政府议会堂三层楼里现在已经满满的,赵昺在这几年内,又增加了几个新的部门,这样,各部门都挤在这座大楼内。平时,赵昺也常来看看大家,但他的要求就是自己来了,只是看望大家,检查工作,所以,各部门不能因为他来而停止工作。所以,这次赵昺随意走了几个部门,每个部门的人只是站起身来,向赵昺及三位大佬们行个礼,然后又埋头自己的工作。

赵昺走在前面,每到一个部门,进入房间后,先和大家打个招呼,然后检查一下各办公室的内务,查看一下各种办公设施。现在的议会堂办公设施,那已是很先进了,除了一开始就有的自来水,现在的卫生间都装上了抽水马桶。不过,楼顶的几个水塔供水除了对雨水的收集外,主要是通过风车把进水或渠水提升到楼顶上。只不过海南岛多台风,这些几车常常被吹毁。现在的风车是用镍钢合金造的,虽说抗风能力强了,但遇到台风,风叶还是要在大风来之前,通过人力卸下来。

具体沙发和公用四轮马车,那已经是很普及的事了。四轮马车自从弹簧被批量生产后,这样的马车已成了出口的主要商品,大街上一部分有钱的商人,更是四轮马车的拥有者。好在一开始赵昺制定的交通规则和一些因伤退征伍后又转业到交通部的交警指挥下,交通秩序非常好,人们也习惯了右行的规则。

具体各办公室里的书写工具,都已开始使用沾水笔了。对于装订成册的记事本来说,官员们已经很适应了。

但赵昺更注重人们的工作态度和效率,在他的眼里,各部门起用了许多早前安排在各地的基层官吏,还有相当的琼崖学府里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有了在幅度的提升,而且各行其是,各行其责,少了扯皮和推委,效率大大提高。

中午时分,赵昺也和大家一起,在食堂里吃了一顿四菜一汤的工作餐后,来了兴趣,又打算领着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及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去军科院和民科院去看看。

大街上人来人往,几人分坐在马车里,随行的护卫四面围定,慢慢行走大街上。街上各色人种,各国服装,时时从三人的马车旁闪过。但人群里最醒目的是那些个穿红色礼装的女军人。自从大宋女子禁卫营成立后,许多无家可归的女童就都被赵昺收留后,交给了陈璧娘,除了那些年龄过小被送到女子学校读书的以外,有一些还送到了军校里学习。这几年来,随着这些女孩的长大,许多都参加了女子禁卫营。但赵昺觉得自己和杨太后的宫厅本就不大,放不下这许多的禁卫人员,他就和杨太后商量后,又扩建了一些适合女性的兵种,诸如文艺兵,医辽卫生兵,宣传队等,反正那些个大臣们也在阅兵场上见过这些风彩迷人的女兵,也就只好默认了赵昺的做法。

现在,海口街上女兵的风彩早已成为大宋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及《大宋时报》连编累牍的登载一些文章的说教,现在海南岛和台湾岛的人们,思想观念已经有了些许的突破,对于女兵从开始的惊奇和谩骂,也发展到现在人们的熟识无睹,而军队对于女兵的态度更是变得越来越好。这些女兵无论是医辽救护,还是宣传演唱,都极大的鼓励了将士们战斗的决心,所以,将士们对女兵是敬仰有加,碰到她们,都会主动举手敬礼。而女兵们除了对军队服务,因为平时也常走上街头进行宣传,不定期举办文艺晚会,也活跃了大众娱乐,也受到广大市民的喜欢和尊敬。当然,也有不宵之徒想搞点什么猫腻,只不过,这些女兵的女子防身术还真不是说的,再加上身后有杨太后做靠山,只能哑巴吃个眼前亏。

在赵昺“才思泉涌”的指导和参与下,如今的海口街头,出现了许多超时代的产品,这极大丰富了百姓和官员的生活,所以,这些大佬们跟着赵昺走在街上,碰到什么新奇古怪的东西,也不象过去那样,大惊小怪或评说两句奇技淫巧之类的话,反而多见不怪,态度平淡,似乎本该如此。

“大宋军工研究院”还设在原地,只不过这几年扩展了许多,随着场地面积加大,护卫更加严格,高大的院墙上拉满了铁丝网,四个角上还有角楼,上面架着手摇警报器。这东西摇起来,全城都能听得见。不过,只不过军情警报、火情警报和平时紧急警报的声音,以长短不同的几组构成,大家听怪了,也差不多能知道警报响起来,是哪里出事了,出了什么事,所以,并不会因为警报的响起而引起哄乱,因为大家每年几次的预警演练,按照预案如何去做,大家都很熟悉。

宫勇早就领着一帮子主要人员站在军科院的中心办公大楼门前迎接这些大佬们。

现在,不论是军科院还是民科院,只要是贡献巨大的工匠或设计人员,都被赵昺给授了一种叫什么“院士”的名誉称号,没有官职,但有研究经费和补贴,再加上这些人按赵昺规定的“专利法”,每年的分红和提成,就是一大笔不小的收入。所以,凡是叫“院士”的人员,几乎清一色的成为“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但这些人依然穿戴着工作服,看着赵昺的眼色依然是炽热而崇拜。废话,谁敢小瞧为个眼前的这个小孩子呀,这里的所有人加起来,穷极一生,也不会能超越这个小孩偶尔张嘴一来的知识和构想。拿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爆炸时代的东西,随便哪一项发明,都是这古代无法想象的东西,况且,赵昺在某些方面本身就是专家,无论是动手能力还是设计能力,放在后世,那也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

大家听说今天赵昺要来,想着给赵昺献个大礼。试验场的中心,一个巨大的红白相间的大布袋平铺在地上,旁边几个人正忙着检查。赵昺一看,心中大喜,加快几步走了过去。

“怎么样?试验成功了?”

“启禀陛下,按陛下构想和设计,前几次的试验,已成功升空,并携带狗、羊进行了空中滞留试验。今天,正式载人试验飞行。”宫勇向前一步答道。

“呵,林大虎这小子,还真行。他人呢?”赵昺回头寻找着。

宫勇笑了一下:“陛下,他正在那边检查呢。今天就是他要亲自试验。”

赵昺回过头去看去,果然,一个身穿怪异服装的人,正在那边指挥着几个人转转团,不是林大虎还能是谁?

热气球在赵昺的多方参与下,今天终于要载人试飞了。其实,当“黄河号”初次用石棉布做帆时,赵昺就想到了这个大利器,只是做燃料的东西,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用料。开始时,赵昺也想到了鲸鱼油。海南岛大量的捕捉鲸鱼后,军队和民用的肉食量增加了不少,所以,街面上才有了大量销售的鲸鱼肉瓷瓶罐头。但那些大量的鲸鱼油,除了制作肥皂外,就是提炼后做为军营中晚间的防备性照明灯火,许多人并不喜欢食用。可用来做热气球的燃料,发热量和重量都不是很好解决,而且到高空后,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下降后,鲸鱼油容易凝固,不易燃烧。

后来,赵昺对于猛火油进行土法炼制后,有了煤油和低档的汽柴油后,又制成了密封气压喷压器,这样,可以人工摇动油泵加压喷射燃烧,这样,才真正有了热气球的试验。只不过,那猛火油量少,虽说大宋现在和安南、腼国双方合作开放猛火量,但这东西在现行的技术条件下开发,还不可能提高产量。好在玄明子老道和他的爱徒已带领一部分人开始了煤焦油的提炼,或许会有成效的。

林大虎指挥着人开始点火,并把喷火嘴对准热气球的大嘴,随着热气不停地吹入,那热气球慢慢鼓涨起来,最终渐渐升到空中。林大虎坐在热气球下悬挂的竹篮里,亲自操作喷嘴,热气球终于慢慢升了起来,并带着竹篮升起了好几丈。下面的几个助手赶紧把固定索砍断,那竹篮失了控制力,猛地一跳,又升上去几丈,然后慢慢开始升高。随着喷火嘴不停的喷出炽热的火焰,热气球慢慢升高,终于被下面坚拉的固定绳拉住,悬浮在空中,变成一个缩小了好倍的圆球。

赵昺虽说他也是因为实验成功而兴奋不已,由于在后世见识多了,还不是很惊奇。可那几个大佬们,嘴张得老大,自始自终就没有合上过,都能放下一只拳了。

只见竹篮里的林大虎探出头来,向下大声地喊叫着什么,然后手里挥动两面颜色不同的旗,开始挥动,下面的一个信号员也举着两面旗向前挥动着。不一会旗号员跑步过来,向着大家举手行礼后,大声报告:“报告校长,林大虎让我代问陛下好,并报告说北边海面上来了几艘大船,应该是我大宋海外开拓军团的船队回来了。”

赵昺哈哈大笑:“你也是军校毕业的?第几届的?”

那信号员大声回答:“报告校长,属下宣海涛,第三届短期班参谋系毕业,请校长指示。”

赵昺过去,轻拍一下宣海涛的肩膀:“好,就告诉林大虎,祝贺他热气球载人试飞成功。让他下来吧。”赵昺因加强锻炼,营养又好,现在虽说十四岁了,但比同龄人长得高大许多,现如今想拍谁的肩膀,那还真能拍得上。

“是!”宣海涛立正回答后,跑步过去传达命令去了。

张世杰终于回过劲来:“陛下呀,如果我军有这利器,两军对阵,高处探敌,那敌人的一切布暑不是都了如指掌,料敌于先,那我大宋军队还不是百战百胜?”

“对呀,太傅,这东西也就是这么个作用了。呵呵,太傅真是合格的军人呀,一眼就识破了这东西的作用。”赵昺微笑着看着他,又看看文天祥、陆秀夫和其他众人。

赵昺还想着亲自乘坐一下热气球,并鼓动大家也上去试试,结果被一帮子人拉扯着,说什么也不同意,只好叹口气作罢,不过,心里却在想着:看来,那三角翼我得悄悄加紧制作了,到时,哼,找个高山,我给你们来个大惊喜,到时,皇帝真如天子,飞临臣民上空,哈,不知你们如何感想?他恶作剧地歪着嘴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