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117

第117章 工业革命

赵昺还沉浸热气球的试验成功之中,宫勇又走上一步,低声说道:“陛下,请您移步,臣还有东西要向陛下请教呢。”

赵昺奇怪地看着宫勇,宫勇的眼光沌清地要命,一点也看不出什么来,但赵昺听他的语气,就知道肯定还有好戏在后面,点点头说道:

“好,那就走吧,让我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压箱底的好东西,今天就都一块儿拿出来吧。”

一个巨大的棚子下面,四周用竹篱围起来,里面静悄悄的,许多人围着一个圈站着,看到赵昺走进来,马上让看一条道来。

赵昺远远就看到,那里面放着一个如后世拖拉机一般大小的机器,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真的搞出来了?”

“是的,自从陛下给了构造图,经过这些年来的各项试验,现在已完全试验成功,而且已具有使用功能。这个只是样机,只要经费到帐,马上就可以量产了。”

对于这样的机器,赵昺是再熟悉也不过了,但对于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之流的人物来说,这样的东西那就是一头怪兽一般。

是的,这就是一台蒸汽机,而且是一台最原始的蒸汽机车。它静静停放在一条简易的铁轨上。虽说现在的的铁轨还是靠着工人们浇铸以后全凭人力打造,不可能形成长轨,但是这两条窄窄的铁轨铺成的运输线,早已在各大矿区使用了,用来用绞车牵引小矿车运送矿石和工人。但今天试验场地这短短的线路上停放的机器,却是将要开辟一个历史新时代的开始。

随着宫勇一声令下,几个工人开始加煤加水,并做了一番详细检查,然后一个工人点燃了炉火,随着温度的提升,锅炉里的水蒸汽逐渐喷发。一个技师扳动了一下某个阀门,只听到“吭吃”几声,那巨大的惯性轮慢慢转动起来。等机器运转了一会儿,坐在机器上的技师觉得机器运转稳定了,再一操作,那机器竟然顺着跑道走动开来。

一大帮子人瞪大眼睛看着这个现象,吃惊的嘴张下老大,只有赵昺满眼的兴奋。突然,一人发声喊,一时,大家都叫嚷起来,巨大的工棚里欢呼声四起。

“这东西还能走?”文天祥终于缓过劲来,吃惊地问赵昺。

“丞相,它不仅仅能走,还能做许多的事。有了它,从此以后,许多的机器都可以用它做动力来带动,有了它,就能造出更多的机器,有了它,一个展新的时代就提前到来。”赵昺也不管文天祥听得懂听不懂,只是一个劲儿的解说。

是的,赵昺现在是从心底里高兴,大宋的工业革命开始了,一个工业大生产的时代即将到来。

这几年,两个科学研究院相互配合,在赵昺的指导和参与下,许多的新产品充实着人们的生活。由于大宋这两年的海外商业发达,尤其是绵纺织品非常受西方的欢迎,“珍妮纺织机”早已在商业上大量使用,但只能依靠水能和人力来驱动。现在,蒸汽机的出现,具备动力机、传动机和作业机这三大部件的真正意义上的机器出现了,工业革命开始了。这是划时代的革命,世界从此将要进入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而工业革命就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从此以后,蒸汽机会把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力,推向新的起点,随着蒸汽机的推广,将会推动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将会出现用机器制造机器的近代工业,这个时候,就将标志着工业革命的使命完成,大宋将会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而工业革命带来的一切变革,也将会由此改变世界的格局。

而工业革命,也会改变社会的性质,它会大大促进大宋资本主义的产生,也会使资本主义生产快速完成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的阶段。这种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生产与科技革命,将是人类进步的一大飞跃,是工业真正从意义与农业上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现在,大宋这个四个因素都占全了,这也就意味着大宋从此步入工业化国家。

等到蒸汽机的动力稳定后,赵昺幻想着,那时,就可以以蒸汽机为动力,制造工业上各种各样的众多机器来。很快,各类机床开发出来后,又可以制造更加精密的车床。到那时,不说别的,自己的武器装备那可是彻底能进入一个更新换代的时代。只是现在钢铁的硬度不够,炸药的力度也不够,后世的许多自己熟悉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还无法制造出来。但是,什么米尼弹,线膛枪已经不成问题,各种较为高级的火炮也不在话下。

还有运作蒸汽机为动火的交通运输工具,也应该优先发展。今天这个“火车”模型机,只不过是赵昺恶作剧也罢,还是心急想着一步到位也罢,总之,是能开动起来了。虽说只走了十几米,就罢工了。但赵昺脸上的喜色一点也没有减少,让那些个提心吊胆的技师们才把一颗忐忑的心又放了下去。可是,就是这十几米,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让人类文明步入到了工业革命时代。

一旦蒸汽机技术成熟,赵昺马上会把这一超时代的技术投放到军事力量上来。那时,蒸汽机带动下的车辆,最起码军队的后勤运输将会大大减轻负担。而轮船军舰动力的更新,会让大宋提前进入海上马车夫的岁月。

赵昺甚至在开始构想能不能用蒸汽机来造出简易坦克车,即便上面没有后世强大的火力,就是上面装配上旋转刀具,无论是攻城掠地,还是野战,对上少数民族的骑射,绝对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

看来今天是回不去宫中了。赵昺心里暗暗想到。

接下来看到其它的改革或改良的各种新产品,赵昺的心思已经不再专注了,草草走马观花一番,却看到了码头上那高大的新船。

这是最新研制的“长江号”战舰,赵昺直接把她命名为巡洋舰,还停靠在船坞中,进行最后的验收工作,等待着天气状况良好后,就下水试航。

这种军舰全长近五十米,三层炮甲板,配备大小战炮八十门,满员最多可达七百人,平时四百五十人,相当于后来的三级军舰。巡洋舰,顾名思义,只是为了远洋作战,这也是赵昺海上霸权思想的表现形式。虽说江钲在这方面很卖力,但苦于现在大宋的人口过少,殖民地建设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对于南海周边岛屿的占领和开发,也只限于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后,引导他们进入农业生产和矿产开发。当然了,这农业生产肯定是针对当地的条件进行单一作物的种植与生产,而粮食生产也只会集中在某些地方。这样,可以通过粮食控制占领地,用较少的人力来控制占领地,只能拿粮食来做为最有力的武器,谁让赵昺现在只有两个岛的地盘,没有多少人口呢?

看着这个小城堡一般的大战船,赵昺想着,等技术再成熟一些,造船的木料再积累一些,就开始搞二级、甚至是一级战列舰了。那时,大宋海军就要走向世界,寻找和开发那些个当今世界还不为人知道的大陆,扩大大宋影响势力,收积各类经济作物和高产粮食作物,增加食品种类,甚至改变部分饮食结构。

这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搞出更多的实用机器,加快各项生产,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扩充军备,提高大宋武装力量,寻找机会,反攻大陆,进行北伐。

晚上,科技研究室内一片灯火通明。自从有了电石后,许多人家都用上了电石灯,两个科研院当然也在使用着这种照明度更高的照明灯。只不过赵昺不太喜欢用。因为每天晚上使用时间过长,第二天起来,鼻子尖总是黑色的。

说起这个电石来还真有段故事。

一个工人在烧制石灰时,错拉了一车焦炭,本来他已经烧制成功了,但也到了换班的时候。另一个接班的工人也没有接到前一个工人的交待,于是,又重新加温继续烧制,不想炉温过高,还烧坏了炉子,结果出来这么一炉没见过的东西。这个工人当时有点害怕,就想把这些东西扔了,结果用小车拉到一个大坑边,刚把一锹电石扔入坑里,不想,那坑里因下雨积下点水。电石一入水,激烈反应,顿时那坑中就如同开水锅一样沸腾起来。吓得这个工人差点从坑边上跌下去。但他又觉得这东西或许是个好东西吧,接着又拿起几块扔入水中,水果然又沸腾起来。他想起厂里有条规定,有了新发明或新设想,都会有奖金和专利费的。于是,就拿着这些东西上报。人们都有个习惯,有了什么新鲜东西,总想告诉赵昺。当赵昺看到这玩艺后,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书上说过的电石,于是赶紧做个简易电石灯,果然一点就着。从此,厂里开始小批量生产,开始大家以为这东西只能点灯,尤其是矿上坑道里的工人作业时用的最多。但赵昺后来又告诉他们,这东西用途很多,还可以在炼钢铁时脱硫。这样,生产电石的技术也就被封锁了,成为军工厂的一项技术秘密。但因为生产难度略大,可产品又很实用,现在虽说不能制出纯氧进行金属的焊接和切割,但点灯还是不错的。

赵昺拉了各部门的一些主要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开始给他们下达任务。

什么金属切削方面的机器,如车床、镗床、磨床、钻床、铣床、螺纹加工机床等等。木工方面改进一下而形成的锯床,刨床等。金属成型机器方面的锻压机、铸造机等,还把水压机都画了个样图出来。

反正他也不管这些人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按照自己的回忆,画出个外型图来,再讲一下自己能说明白的原理和构造,剩下的就让他们去想法解决吧,反正自己肯定是不会制造的。其实,许多机器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因为需要,才发明出来的。而赵昺把用途和原理及简单构造一说,这些人也就马上明白过来了。但只是明白,很简单,真正动手制造,那可就难的不行了。

如铁丝拉丝机,当初赵昺一说,大家很快就明白了,但真正造出来时,还是花了好几个月才最终搞定的,当时,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动力的问题,全凭人才。现在好了,有了蒸汽机作动力,许多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现在虽说蒸汽机还在完善中,但也妨把这些新东西一股脑儿地交待给他们,让他们一边实践一边去发明制造吧。

“一口不能吃个大胖子,让他们慢慢来吧,反正自己还小,时间还来得及。”赵昺心里暗暗想到。“不过,随着煤炭、钢铁、机械、纺织等这些传统工业发展起来后,朝廷里应该再新增一个工业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