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124

第124章 日本时局

赵昺的这一手,确实让大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但赵昺现在是铁了心要去这样做,无论谁反对,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手段,他都无动于衷。有些人已经到新的部门去上班了,有的人还在观望,有的人更是极端地要求辞职,但赵昺一率不准。笑话,你们都跑路了,剩下的活谁去干?难道都留给我去做吗?那要你们干什么?

赵昺不管朝中情形如何,只要文天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这三架马车还在运转,他就能完全放下心来。这三个人对赵昺的做法也有质疑不满,但他们现在和赵昺是一体,就是反对,也得按官家的意思去执行。有了这三个人的威望和他们做榜样,其他的朝臣们也就掀不起风浪了,赵昺也就心安理得地躲出去,准备反攻大陆的备战任务。

凌震这老夫子,的确是个有能力的人。这几年来,随着海南岛和台湾移民的增多,凌震在征兵和练兵上是很下功夫的。现如今各类部队的现役人员都增加很多,过去的族级单位都变成了师级单位。这也是赵昺制定的最终最基本战术作战单位,再往上,就应该是军团作战单位了。

一个师级单位,连各直属队,一般也就是两万到两万五千左右。如果战时,算上后勤保障人员,那做为独立作战的战术编制单位,总人员有可能达到最高十万人。但是,赵昺不希望有这么庞大的人员进行作战。民工对战时的支援作用非常大,可是,赵昺现有的人口基数还是过少,所以,他只能用械补充了。他要的是精兵,不是靠人数来决定战场胜利的。

不过,海军陆战队就是扩张到师级,因为作战的区域和交通工具的限制,人数也不可能突破一万五。这里还包括了强大的炮兵直属部队。

现在赵昺直接能集中使用的军队就达到了十万人之多,这还不算现在大陆上还有陈吊眼、许夫人的两个福建独立师,广东马宝南的现在也扩编的两个挺进师。而江钲的大宋海外拓展军团三万人,赵昺根本就没有考虑进去。因这个军团虽说这几年人数急聚增长,但大部分是南洋各小国征召的各族人员,再就是那些个忆达八千人的黑人组成的雇佣军。

所以,就凭现有的这些训练已成的精兵,赵昺要想攻下闽广地区,那还是非常容易的。况且他现在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做后盾。

自从蒸汽机大量运用到各个部门后,大宋的初级工业时代已开始,各类相关的机器也都投入生产。这对大宋现在的军工产业,尤为提速。各种工艺的提升,机器制造产品的标准化和简易化,使得大宋的后膛枪制作越来越先进,各种零部件的加工批量化后,流水作业也就更加的省时省事,每月成品枪都是不少于两千支,这个数目现在还在增加。而且镗床的出现,许多枪已经开始进入线膛枪时代,精准度更高,射程更远。只是子弹还是纸壳定装子弹,不过,米尼弹的使用,已经让赵昺感到很满意了。现如今虽说大宋的枪支更新换代很快,但就部队的装备来说,三分之二的人员已经装备了枪支。**的使作,更是让冷兵器的使用者大量减少。

而火炮的标准生产更是月新日异。做为战争之神,赵昺不可能不重视大炮的作用。现在最基层的连队都有自己的炮火支援,各团有炮连,各旅有炮营,各师有炮团。这还不算各级单位本身就有自己的战术炮火。如果一个师级单位作战,全师的大炮可以摆几百门于敌人的面前,不说炸,吓也能吓死敌人。

而将士的防护也进一点提高,铸压成形的板甲,简单轻便实用,对付游牧民族一般的骑射已不在话下。

海军就更不用说了。虽说百年海军,可赵昺就是学这个出身的。他用超越这个时代的战舰和炮火,以及远远超越这个时代的战术,再加上不惜成本的今天来个联合演练,明天来个夺岛演习,那都是用钱砸出来的。虽说大宋海军还显稚嫩,可在当今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强大的海军?如果说大宋海军还是蹒跚学步的幼儿,那别人的水师只能算是刚生躺在襁褓之中的婴儿。这已经足够大宋海军驰骋万里海疆了,说她现在天下无敌,绝没有人敢否定。

有了蒸汽机后,“长江号”级别的战舰早已在三大舰队大量服役,连江钲的手中都有十艘“长江号”级别的战舰了。现在造船厂已开始试制吨位更大的一级战列舰“泰山号”级别的战舰了,试想,不久的将来,世界的海洋上终会刮起一股黄色飓风,全新的海上马车夫即将诞生,大宋的旗帜会插遍世界的各大洲。

赵昺已经在规化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战舰了,到那时,世界的仍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任由大宋游历。

正当赵昺忙着积极备战,寻找战机,一举而发时,外交部部长杜浒给他带来个让赵昺不太喜欢的消息。

由于弘安之役时,大宋海军对日本抗元出了大力,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密月期,这也让出租佐渡和石见两地得以顺利进行。后来,日本认为佐渡远离大陆,荒凉无人,再加上大宋北海舰队长期占据,为屏护日本具有重大作用,干脆卖给了大宋,赵昺为此还偷笑了好长时间。这两地的金银开采,也是赵昺最大的经济来源之一,所以,赵昺派驻了大使长期留住日本,为的就是搞好两国关系,并能时刻探听日本国方面的消息。因为赵昺知道此时的日本政局十分混乱,为避免佐渡和石见两地不发生意外,他必须要时刻关注日本政界动向。

不想,自己担心什么,就真的会发生什么。

镰仓幕府的基础是御家人。将军与御家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御恩”与“奉公”的关系之上。将军承认御家人自先祖那里继承的领地,保障御家人对领地的完全支配,并根据御家人的战功赐予御家人新的领地。相应的,御家人对幕府的“御恩”也必须忠实地承担他的“奉公”义务。总称为“御家人役”的奉公义务包括平时轮替服务的京都大番役、镰仓番役,承担御所和寺社营建的修筑费用,战时率领一族郎党奋勇杀敌等。

所以说,镰仓幕府的阶级基础是御家人制度。所谓“御家人”就是与源赖朝有主从关系的地方上的土豪、武士。幕府率领御家人打仗,得胜后把夺来的土地赏赐给御家人。这种以土地为媒介而结成的将军和武士主从关系的御家人制度,构成了镰仓武家社会。

弘安之役后,幕府没有得到没收自政敌的土地,幕府无法使获有战功而纷纷来到镰仓要求恩赏的御家人得到满足,从而破坏了由“奉公”取得“恩赏”的这个幕府同御家人关系的基础。再加上受货币经济影响,无法恩赏抗元官兵,导致御家人的贫困与御家人制度的解体。北条氏实行一族独裁,加深御家人和非御家人武士的反感。地方武士和农民的联合武装团体到处进行反幕活动。

幕府表面上是由北条家族掌权,实际上还真有个挂名将军,那就是惟康亲王。惟康亲王今天二十二岁,他三岁就出任镰仓幕府,是镰仓幕府第七代征夷大将军。

这就又涉到了天皇家族的事情上,关系非常复杂。

因为幕府还干涉到天皇的继位与更替,权力过大。而此时的后宇多天皇年已十九,算是懂事了。在抗元时,他也曾对大宋帮助日本抗击元朝侵略深有好感。可随着年龄渐涨后,加上周边人的劝导,他逐渐明白了石见租界有辱国格,而且正好又看到幕府内外矛盾重重。后宇多天皇渐渐有了野心,企图想夺回自己的权力,削弱幕府。所以,在此时,他首先提出要求大宋归还石见租界。

1284年,三十四岁的北条时宗因内患外扰,忧虑成疾。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跑到圆觉寺找自己的老师祖元大师。祖元大师知道这位独断专行的弟子心思,就劝他放下杂念,一心向佛,从而远离尘世。可北条时宗还是有点舍不得放弃权力。直到四月时,他已经卧床不起了,才又打定主意到觉圆寺出家,跟随自己的老师祖元大师一心向佛,化解灾难。不想,这位三十四岁的政治家出家当天就去逝了。死后被葬在了觉圆寺,也算是了却了生前的夙愿。

北条时宗死后,十三岁的北条贞时继承父位登台亮相。此时,幕府内部的矛盾,幕府与皇室的矛盾更加激化。

北条家因自己内部的御家人反抗,灭绝一些有力的御家人,只剩下安达一族。安达一族数来亲近北条氏,御家人兼北条贞时的舅父安达泰盛在北条时宗死后,以弘安德政的口号,跟幕府要求幕政改革,因此与御内人平赖纲对立。

1285年11月,平赖纲向北条贞时进谗言,说安达泰盛想其子安达宗景改姓源氏是希望出任征夷大将军,于是北条贞时下令讨伐安达泰盛以及所属的少贰家,平赖纲率军在安达家的根据地上野、武藏地区将泰盛一门杀死500多人,很多被称为泰盛派的御家人被杀,此举亦也波及到朝廷,与安达家交好的龟山上皇被停止院政,此一事件更强化了内管领的专权,确立了得宗的专制支配。因十一月又叫“霜月”,所以,此事件被历史上称之为“霜月骚动”。这一事件,更加加巨了幕府势力的衰弱。

而些时的各地御家人不论是转为领主或贫困下去,一时,为转嫁战争负担,都加强了对以“百姓名主”为主的农民的掠夺,致使农村荒废,饥谨频发,加剧了阶级矛盾,农民的处境更加恶化,只得以逃散的方式来抵抗,变成了“恶党”。

日本的政局本来离赵昺很远,但幕府的衰弱,势必对佐渡、石见两地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影响赵昺的长远规化。所以,为了大宋的利益,赵昺必须要扶持一下镰仓幕府,保证大宋在日本的利益。

而今正是蒙元北方大乱之时,给了赵昺反攻大陆的良机,赵昺正忙着手备战,不想日本又来添乱,他当然不高兴了,但为了金银,他又不能不去管。

赵昺苦思半晌,终于想到一条计策。

此次镰仓幕府势衰的根本原因是无法赏赐有功之臣造成的最初原因。而这些御家人对幕府的不满,也正是因为无法获得土地。他们获得土地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让自己具有更多的粮食,从而养活他们的族人。现在,只需解决了粮食这一问题,也就不会再涉及到土地的问题。日本是个多山的国家,可耕之田缺少,给这些人找土地,赵昺还没有这个义务,但支援一些粮食给他们,让他们安静下来,这个问题,赵昺还是能够做到的。

这几年海南岛和台湾的粮食连年大丰收,再加上赵昺出于战备考虑,每年都要从安南和占城进口大量粮食。而且,江钲在南洋一带也建起了一些殖民地,专营单经济发展,那些适合种植粮食的地方几乎全部都种的水稻等作物。南洋一带一年三季的收成,赵师早已成为地主。但对于这个财迷皇帝来说,白送粮食喂饱日本人,他可不干,这要有利益交换才行,赵昺可不是个赔本赚吆喝的主儿。

赵昺现在缺少什么?原材料,战略物资,如铜,这个大宋从来都缺。而大宋的铜钱因制作精美,是外商们的硬通货,每天都大量流失国外,就更使得大宋更缺铜。海南岛石禄矿虽说也产铜,可那点铜真是杯水车薪,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将来武器升级后,再加上再在蒸汽机做动力,很快就能研制铜壳子弹了。那时,铜的缺口更大。赵昺都想到了要铸造硬币来代替铜钱,以强大的金银贮量来发行银元、金币、铜币等缓解对铜的需求量,但这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日本这个多铜的国家又一次进入赵昺的视线。

日本栃木县的足尾铜山,深入九州内部,赵昺早就想打它的主意,可是,无法下手,也没有借口下手。这足尾铜山还得近三百年后才能被发现,可赵昺现在就需要铜。看来,得提前让他面世了。这可是一个大铜矿呀,江户时代,足尾铜山鼎盛时期的产铜量达到一年1200吨左右。

赵昺可以用大宋的先进技术和人才,派往日本,和镰仓幕府合资开发这座铜山,让御家人的族人和镇压后抓捕的“恶党”开采铜矿。炼出铜来,一部分制造日本铜钱,满足御家人的经济需求,剩余的大量的铜可以用来购买大宋的粮食,用粮食换取那些无法得到土地赏赐的人们,安抚“恶党”,让他们都过上“安逸”的“幸福生活”。这样,既可以扶持镰仓幕府,抵消天皇的影响力,又可以填补大宋对铜的需求的缺口,一举两得。当然,日本缺铁,赵昺还要以良心大发,“支援”一些冷冰器和生铁,让镰仓幕府镇压反抗者,从而换取日本的木材和硫璜和硝石。

赵昺想好了计划,叫来杜浒,不免又得安顿他一下,让他速速去办好此事。

不想,杜浒一听赵昺的计划,急忙说道:“启禀陛下,何必要从台湾运粮呢?现在蒙元为了东北乃颜的叛乱和大都对粮食的需要,开辟了海运粮食之路。何不直接让刘师勇和苏刘义派船截其海路,夺其米粮,直接运到日本,还省了许多事情。”

赵昺一听,对呀,连夸杜浒好计谋。

不想,这反攻打陆的第一枪,反而是从海上抢夺蒙元的海运浪食而打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