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15

第15章 民事

这本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宋军主要是靠着震天雷和手雷,突发袭击,有备攻无备,一下就把从没有经历过如此打法的元军打蒙了,然后趁敌人惊慌失措之时,手雷炸,枪刺刀砍,快刀斩乱麻,趁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以绝对的优势兵力,对小股的敌人进行围歼。对于赵昺来说,这算多大的事儿,最终还死了十几个人,伤了几十号人马。按理说,他本想着就是来个零伤亡的战斗,结果却让他大摇其头。

文天祥和陆秀夫两人观看了全部的战斗过程,都圆瞪着双眼,张个大嘴,直到船靠了岸,看到岸上那些个死去的人的惨样和满地残肢断臂,更是惊得不能说话。众位大臣也如他俩一般,梦游一样的跟着赵昺下了船。等反应过来,在文天祥和陆秀夫的带领下,都齐刷刷地向赵昺行个大礼,连声称赞:“陛下真神人也,用这个震天雷和手雷打败元军,真乃我大宋洪福。陛下神威,上天保佑我大宋不亡,时代兴隆。”

赵昺看着大臣们的气势因一场小小的战争有了起色,当然也高兴,不咸不淡地歉虚两句,又把功劳都让给了各位:“这里也不全是朕的功累。各位大臣出谋划策,诸将士奋勇冲锋陷阵,这才有了今日的胜利。”

张世杰本来堵了江,安排好人马想着截断了元军的退路,必有一场惨烈的拚杀。不想,听到江口爆炸声声,浓烟滚滚,人喊马叫的,不一会儿,逆江而上的只有三五只南逃的船,被沉船堵住水道不能前行后,象征性的撕杀了一阵,看到张世杰这边人强马壮,发一声喊,全部投降了。

张世杰命人收容战俘,自己带一队人飞马前往江口,却看到一地血肉,江钲和周文英正在领着人员在打扫战场。张世杰看到江钲,愣了一下,本想上前打个招呼,可看见江钲故意不瞧自己一眼,假装忙着做事,张世杰只好叹口气,朝着那一堆重臣围着赵昺的人群走去。

张世杰边走边看,江中还有许燃烧的船只,苏刘义正领着人在整理俘虏和牵引尚能使用的船只。

张世杰先向赵昺行礼参见,又朝着文天祥和陆秀夫打个招呼,对着赵昺说道:“陛下,此战场凶恶险地,陛下万钧之躯,怎可身临险境呢?”

赵昺看了一眼张世杰,奇怪地问道:“太傅来了?战斗都早已结束,这里怎成了凶恶险地?朕亲自制定战役计划,为什么不能身临其境?”

张世杰一听,愣了一下。也是呀,这次战役本就是这个小孩子定下的计策,但他还是忍不住劝道:“陛下,这里血溅船损,尸横遍地,有碍陛下眼睛。”

赵昺一听,更是不乐意了:“就这场景,还能比得上崖山海战?各位臣工和有功将士都在,朕在他们的围护下,有何来不得的?算了,咱们还是先找个地方,商议一下以后事吧。”

元军海北海南道宣慰使朱国宝的府衙中,赵昺坐了上座,朝中大佬们也分两侧坐好,赵昺先开了口:“今日海南岛可以说已在我手中了。其他地方还有零星敌军,太傅可派少量兵马前去剿灭了。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加强防务,如何安置人员。这许多的人员一下全上了岛,这衣食住行可是首要问题。众位大臣,可有万全之策?”

一时,朝堂上一片议论,众说纷纭,各有妙策。只是宋朝的朝堂永远也不会有统一口径的时候,说来说去,不免又开始争论,最后互相攻伐。

赵昺听得呵欠连连,心中怒火顿生,可又不能随意发火,只好不停地大声咳嗽。

朝堂上的争论终于在赵昺的咳嗽声里安静下来。

赵昺瞅瞅这个,又看看那个,回过头去再瞧瞧杨太后,发现谁都装着一副认真思考的样子,叹口气,只好点将:“文丞相,您有什么良策?”

文天祥清清嗓子:“民以食为天。这个海南岛上人烟稀少,土地贫瘠。现在一下添补了这许多的军民,臣以为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赵昺点点头,回了一句:“文臣相言之有理。但这海南岛人烟稀少是对的,土地可不是贫痟的。而且朕听说这里可是能种三季的。”然后又朝着陆秀夫问道:“老师,您有何良策?也一并说出来吧。”

陆秀夫最近一段时间,提的建议真的少了许多,许多时候,都是只听不说,今天被赵昺点了名,只好说道:“臣以为,文丞相所言极是。除了粮食是最要紧的,还要立刻动手修建房屋。此地风多雨稠,这许多的人上岛,房屋需量大增。臣以为,这安居之后才能乐业。”

赵昺点点头:“是呀,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赵昺一张嘴,自然而然地把马克思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也给说了出来。“这住和穿好说。这里属热带,气候温暖,穿得少了不会受冻挨冷。住也好说,朕觉得先建一些简易茅屋,只要能遮风避雨就可以了。其他的人还可以暂时先住在船上。伤员可住在房屋里。只是这吃喝问题,还得各位多想妙法。朕年少,不懂政治。”

赵昺又把自己年龄小,不懂政治拿出来做当箭牌了。下面众臣腹议不止:你年龄是小,懂不懂得政治我们不知道,但你鬼精灵的,到底懂些什么,我们可真不知道了。但这只是腹议,嘴上是不能说出来的。

一时又开始争论起来,引得赵昺又是咳嗽连连。

赵昺看着朝堂上这样争来争去,就是争到天黑也理不出个章程来,只好再一次点名:“谢有奎谢将军,这次解放海南岛,你可是功居首位。”他不等谢有奎出列谢恩,就接着说道,“你是当地人,最是对海南岛了解,你看,这粮食的事如何处置?”

谢有奎虽只是一个小小的南宁军将领,但一则是有功,二则是地头蛇,所以,这次赵昺特招他参加朝会。谢有奎先上前向赵昺深深行个大礼,然后向着四周做个罗圈揖,然后小心地说道:“谢陛下的夸赞,这是臣子的本份。臣以为刚才各大臣所说也都有道理。不过,臣补充几点。这琼州,不,这海南岛自古以来人烟稀少,已开发的土地不多。前一段时间,赵与珞大人为行朝征集粮食,岛上早已粮荒了。现在来这么多人,再从岛上征粮,我看是远水不解近渴呀。”

谢有奎看着赵昺直点头,又接着说道:“不过,岛上可食之物很多,山中野物也杂,更有海中鱼虾贝类可食。”

文天祥听完后直点头:“谢将军所言极是。咱们军中还有部分粮食,就着野菜鱼虾也可维持些日子。但总不能坐吃山空。陛下,朝庭还得召集人手要开荒种田才行。”

赵昺听了,想想说道:“丞相言之有理。只是开荒种地,也会有青黄不接之时。我听说,陈丞相去了安南占城联系行朝归所。那边有种稻叫占城稻,产量很高。朕想着派一人去寻找陈丞相,利用陈丞相携带之金银,多购稻种粮食,也可暂时满足百姓军士用度。谢将军。海南岛离占城有多远?”

谢有奎忙答道:“近处五百里之路。”

赵昺一听,忙说道:“太傅,你速派人带船过去,顺便多带金银,去占城寻访陈丞相,多买稻米,速速归来。”

张世杰马上领命派人手去办理了。

赵昺又说道:“我早就听说过,移居海南岛的历代汉人,唐以前约有2万人,唐代增至7万多人,宋南渡后增至10万人。临安破城后,这里更是我朝汉人躲避战火的去处。现在大约十五六万还是有的。这些人来得早,应该开发了许多田地,希望户部着人去清算一下,以后也可为朝庭解决部分赋税问题。还有当地黎人,也要好生安抚。这事就委派谢将军和李实李将军去办理吧。”

陆秀夫听着赵昺嘴里冒出一系列的数字,也不知他是从哪里“听说”的,但赵昺的思路超前的意识,还是让他这个做老师的很自豪:“陛下所言极是。臣也以为,这民生大事总是为先。而朝庭的赋税问题应该及早解决。不过,臣还以为,百官跟随朝庭转辗海上,现今已登陆,也应该给予及早的安抚。”

赵昺一听,脑子里一下开始发白。这政事才是自己真正的短板,还得靠这几位大佬操心,自己真的不认识几个人,更不知道这些个文人学士们所长所短。想到这里,只好说道:“这些事,就由着老师和文丞相去处理吧。不过,朕有个想法。海南岛到底是个小岛,现在万事待兴,人事任免上先不要摊子铺得太大了。”

众大臣一听,又开始且要先紧着民生民事为主展一番议论,最后在赵昺的提议下,又补充了几点,总算是把初上海南岛的民生发展的方针定了下来。

第一、先安置随朝**岛的臣民,组织一部分人手建筑临时居住点和海口城的城墙建筑。

第二、由文天祥组织得力人手,分散百姓,到海南岛各地去开垦荒地,筹备稻种,及时耕种。

第三、由谢有奎和李实负责联系黎族各部,传达朝廷善意,并尽最大力量招募部分黎民进入军队,做好长期守岛的准备。

第四、安置伤员,抚恤死者,奖励军功。

第五、继续从大陆上招抚同情朝庭的民众,组织各地反元义军,给刚登陆岛南的朝庭解压。同时,募集各种工匠,为建设海南岛储备力量。

第六、朝庭想法从周边国家,尤其是占城、安南等处,调购大批粮食上岛,以缓解朝庭前期粮食供给的压力。

第七、利用大宋兵器研发所,研制各种较为先进的战争武器。

第八、利用海南岛的木材,大力建造新式战船,优先发展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