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25

第25章 第一次海南岛保卫战(三)

这是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赵昺好容易在崖山逃过一劫,决不会再一次落入元军的包围中,陷自己于死地。

赵昺马上召开战前会议。

虽说大学里他学会海战,但那是理论,对于大兵团作战,赵昺自认为是外行,搞个特种作战,这个他还真明白。但现在敌情明确,他也不得不逼迫自己就位了。

群策群力,发动群众,集思广益。果然群众的力量就是大,文臣武将,你一言,我一语,各说各的理,各提各的法,只有赵昺一人悄悄坐在那个位置上听大家发言。杨太后作为一个**女人,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担心不已,皱着眉头听下面的各位大佬们争吵。

飞云号和飞鱼号两条飞剪船交替着送来了敌人的各种最新军情。赵昺已经显得有点不耐烦了。那些文臣只要武将提出一个方法,总会引经据典地驳斥,一会儿的功夫,就把一众武将说得个个低头不语。让他们拿个主意吧,他们也只会说些“子曰”、“孟子云”之类的之乎者也,要不就背诵《孙子兵法》等之类的兵书。好在还有个张世杰,这是个从基层打出来的人物,海战不行,陆战还是有两把牙刷子的。

“陛下,与其在朝堂上争论些无谓的道义,不如先派一军前往阻止敌军上岸,或暗出一军沿途骚扰敌军,以迟缓敌军,为我军守城赢取时间。”

张世杰的一番话,一下子就让赵昺思路清晰起来。“游击战、”“麻雀战”、什么“全民皆兵”,那个“敌进我退”,等等,毛太祖的军事理论都涌入脑海。

“太傅的话有道理。谢有奎、李实听令。”赵昺早已不满朝堂上的争论,现在有了主意,更是接着张世杰的话直接发令。“令你部速速前往敌军可能登岸之处。你等不可与敌接战,只快速让沿途百姓只带细软粮食,全部转入深山密林之中,做到坚壁清野。而海口附近民众,全部迁入海口城中。等事做完了,你们就退入山林,沿途扰乱敌军,延缓敌军。注意,不能正面接触敌人,按黎人狩猎技能,下套子也罢,埋竹签也罢,总之,只要能伤了敌人而不伤自己就可以,具体方法无所不及,无所不可。”

谢有奎、李实赶紧接令下去准备去了。皇上已经让他们不择手段了,而这正是天天走串于深山老林之中的黎民打猎的特长,他俩何乐而不为?

“小杜子,马上替朕办两件事。第一,告诉宫勇,把刚制好的炮火速抬上城头,所有的弩炮、手雷全部给朕运到城上去。看看两艘飞剪船哪只回来了,马上让回来的船直接去找王道夫,传朕的命令,让王道夫直接去元军登陆处,无论朕这里打得如何,只管把登陆的船只全部给朕灭了,断了元军的后路。”赵昺眼望着小杜子,眼里已是充满杀意。小杜子从没有看到小皇帝眼中这样凶狠的光芒,颤颤地应了一声,就跑出去传令去了。

赵昺又打量了一下众人,看着众人都抬眼看着自己,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太傅听令,朕令你统率全军,先行把海口城周边民众全部撤离到城里,有违令者,以通敌论处。非常时期要行非常手段,这事要快。事办完后,率全军入城,坚守城墙,以待王道夫战事结束。如果你守不住城,朕来守!”

张世杰平时看惯了赵昺的奇思妙想,只是觉得这小皇帝不务正业,不想,现在赵昺满眼杀意,搞得张世杰也是一愣一愣的,心里慌慌地领命而去。

“文丞相,你领百官马上分散到城中百姓之中,动员青壮,堵塞四门,辅佐军队守城,同时,做好安抚百姓工作,收容伤员。”赵昺又看一眼陆秀夫,“老师,你要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城中一应守城所需物品,直接征用,供应部队,不用请示朕。这事就拜托你了。”

“张达,你领禁卫军,随朕镇守城中,守护皇宫;防备骚乱,维护治安。有散布谣言,扰乱人心,或有违法乱纪者,不论是谁,一律按通敌论,当场格杀。同时,你我做好准备,随时做预备队上城杀敌。”

赵昺最后环视了一下众人:“此诚危机存亡之时,需各位同心协力,精诚合作,共赴国难。如有谁在这个时候给朕捣乱,事后朕不想说不顾及你们追随朕有护朝之功。”

阿里海牙正在生着闷气。

这个月份进攻海南岛,本就不是最佳时机。首先季风走向不对,由北向南多数情况是顶风。而自己的船好容易找个转风向的时机出发,不想,绕个大圈子,接近海南岛时,风向又转了。好在这些水手们行船经验很足,利用走“Z”形,虽慢点,但达成战略目的还是能完成的。

不想,一只也许是两只,从没有见过的小型船,有着奇怪的船身和奇怪的风帆,象影子一样跟在后面,甩也甩不掉。而且这样的小船侧顶风也跑得飞快,不停地在四周转来转去,一忽儿出现,一忽儿消失。

阿里海牙知道自己的偷袭是失败了,但他并不担心。凭着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即使强行登陆,也能打败南宋小朝廷的军队。

但当他终于费尽精力登陆时,却发现根本就无任何抵抗。但军士大部分晕船却又让他在海滩上耽搁了不少时间,接着就是沿途空无一人的村庄,粮食一粒没有,水井全被填平。

海南岛处处沟壑交叉,水塘密布,道路泥泞,路两旁的树丛密草,时时让元军感到行军的艰难。但这些还不算,路上时不时有从密林深处飞出的弩箭,射杀路边疲惫的士兵,派兵前去追捕,去的人少了,追捕的人也回不来了,去的人多了,又影响部队的前进。探路的士兵更是莫名其妙地失踪。路上甚至布满了捕兽夹,套兽环,还有可恶的陷井里沾满蛇毒的竹签。

越靠近海口,路边的村庄撤离得越发干净,不但没有粮食水井,连家中的粗重家具都空空如也。

在一条山谷的崖壁上,谢有奎、李实正一人手中拿着一只单筒望远镜,努力地顺着山谷往前看着。

“皇上年龄虽小,但奇思妙想不断,这千里眼就是好,可看清十里之外的动静。”李实四处扫描着景色,嘴角还挂着兴奋的笑意。

谢有奎一脚踹在他的屁股上,手里的望远镜一动不动地盯着山谷的进口处:“别胡说,皇上早说过,这东西叫望远镜。注意山谷路口,元军进来了。”

这条山谷是前往海口的唯一通道,但奇怪的是这山谷不象海南岛其它的山沟一样长满密林野草,而是山两侧多光秃秃巨石。也正是这光秃秃的山谷,才让这些饱受丛林密草之害的人,突然看到一条一目了然的深沟大谷放松了警惕。

其实,如果元军的队伍中有一个当地人的话,就会告诉阿里海牙,这山谷里看两侧,是光秃秃的,如果你能爬上去看,就会发现山谷的两侧全是茂密的丛林。

元军开始也派了一小队人马,顺着沟谷向前搜索前进,但一无所获,而两侧山壁又多峭壁,难以攀爬。阿里海牙看着探路的部队很平安地就要通过这狭长的山谷,马上下令加速通过。

不想人马刚刚进入山谷过半,就听一片巨响,瞬时从山崖两侧滚下无数巨石,拦腰截断了元军的队伍,还砸死砸伤了不少人。

阿里海牙气得钢牙差点咬碎,刚要下令搬去拦路的石头继续前进。而山崖上又传来滚滚如雷的爆炸声,接着烟尘弥漫中,无数的大大小小的石头从天而降,落入元军的队伍里,一时惨叫连连,谷底一时血肉飞溅。

原来这是赵昺受《地雷战》电影的启发,派了大宋兵器研发所两个专门试验火药威力的工匠,跟着谢有奎随军作战。发现这个好去处后,在崖壁合适的位置挑选了几处,埋了不少的火药包,上面覆盖好木板,木板上堆满了碎石,等元军进入谷中,先推下大石阻断道路,趁元军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堵路的巨石上时,偷偷埋伏的人点燃了引线,山崖上的人赶紧用绳子把他们拉上来。这千百万碎石飞向半空,然后砸落下去,真正来了一场“天女散花”般的表演。只是这一下苦了山谷中的元军,不死也要带三分伤,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如同从地狱中出来的一般。

趁着元军在谷底下一片大乱之时,谢有奎一声令下,又是一阵箭雨向着谷底泼下。谢有奎也不管这几轮箭雨效果如何,带着手下拔腿便撤。

阿里海牙身为一代名将,哪里受过这种气,大声地咒骂着,招呼着手下,搬开了巨石,快速通过谷底。这次是没有再受什么搔扰了,总算平安走出这段胆颤心惊的死亡地带。

剩下的路虽说还是被黎兵小打小闹个不停息,但总之担惊受怕的多,伤亡的人数反而没几个。

眼看着天黑了,阿里海牙知道今天也不可能赶到海口,天黑后这茂密的丛林里还不知有什么在前面等着自己,只好找一条小河,在河边建营扎寨,多派游哨巡逻警戒,准备过夜。

士兵晕船劳累,担惊受怕,又饿又渴,刚刚入睡,就听得营寨四周的密林中锣鼓喧天,杀声四起。等派了人去追,那响声如平空里消失一般,连个人毛都没有看见。等回去刚刚躺下闭了眼,四周又是一片呐喊。如此每一个时辰搞一次,搞得次数一多,阿里海牙也想着派些人手悄悄埋伏在四周,等搔扰者一来,来个突然袭击。不想,派出的人伏在树林里两个时辰也没有听到一点动静。等这批人刚刚撤回来,这帮子黎人又来了。

谢有奎严格按照赵昺的指示去做,专门挑选了一批狩猎高手进行袭扰。其实,这些人哪里也没有走,就伏在林中躲藏在密草间。平时,猎手们埋伏起来,连野兽都难以发现,更何况这些不熟悉地形的人在黑灯瞎火里找一小部分埋藏起来的猎人。

夏天海南岛的夜晚也是湿热难耐。元军知道是宋军在搔扰自己后,再也懒得去出营追赶,自顾自地脱了盔甲躺着休息。不想,这次没有鼓声,也没有呐喊,只是营寨栅栏外突然飞进来无数个点燃的铁球。还没有等元军反应过来,那些铁球纷纷暴炸开来。

身上没有穿盔甲的士兵当时就被炸得鲜血淋漓,而靠近爆炸区的更是断胳膊折腿,当场毙命了许多。一时元营内大乱,有的人精神一紧张,发生了啸营,黑暗中也不知谁喊了一声,大家就胡乱拿着刀枪,乱砍乱刺。等阿里海牙命令亲兵点燃火把,制止住了混乱时,营中已自相残杀死了一二百人。

上网卡那个慢,那个掉线,真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