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79

第79章 北海舰队

看着苏刘义无精打采的样子,赵昺问道:“苏殿帅,见朕何事?”

苏刘义虽说有点不好意思,心里还是不停打着鼓,但他既然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陛下,臣虽被陛下称为殿帅,但臣也只能安于朝堂之上,不能征战沙场,未能了却臣的心愿。臣愿能亲帅将士,为陛下杀敌立功,复我故土。”

赵昺看着苏刘义,他那脸色不像是说假话的样子,奇怪地问道:“你现在是全军最高统帅了,难道还不满意吗?难道非得亲领一军,沙场驰骋,才算是统帅?”

苏刘义苦笑一下:“陛下,臣祖上以文安身,但臣却自小好弓马兵法,立志征战沙场,马革裹尸。然现在臣虽为殿前司一职,却是枯坐朝堂,一事无成。臣宁愿引领一军,为陛下驱使。望陛下能随臣意,以安臣心。”

赵昺又追问一句:“苏殿帅,你真的愿意领军作战?”

苏刘义一听,竟然跪下行了一个大礼:“臣愿意。臣只想为陛下做一马前卒,为陛下驱狼逐虎,收复失地,万死不辞。”

其实,赵昺最近总在想一件事。那就是杜浒日本一行,如能真的获得佐渡岛,总得派一支舰队过去驻守。而且,现在虽说蒙元的水军尚未完全成型,可也是有一定的战力的。如今大宋已有两支舰队,南海蒙元已是休想再能建的起水军了。但江浙一带,降臣范文虎虽说新附军战力一般,可他手下到底还是有一支水军存在。东海舰队常驻台湾,可防着范文虎的水军南下。然山东半岛上还有个登州水师,高丽现在也附元了,那棒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也得有舰队看着点。还有日本,也得把军力布署好才行。

所以,赵昺从泉州回来后,就想着再设一支舰队,专防黄、渤海地区,最好是找机会打掉黄、渤海范围内蒙元的水军,完全从海上封锁蒙元,这样,他才能安心在海南、台湾两岛全力发展。

只是船厂现在正加紧造船,半年后,新的战舰就可以下水了。这次又从泉州和福州“拐”回大量的水手和以前南宋的水军。而且刘师勇也收服了许多的海盗,那些禁军之中,也有许多本来是水师的将士,后来才改成陆军。这些个人,凭着赵昺现今已有两个舰队,对这些人手下苦心训练,也能成为合格的海军将士。只是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所以,到现在赵昺还在考虑人选。

江钲本来是最好的人选,只是赵昺一开始就把他放在殖民军的带头人来训练的。把他打发到北方,赵昺还真有点舍不得。杜浒一心一意替赵昺跑腿,也应该给安排个位置了。但杜浒现在搞敌工和外交,似乎已经上手,赵昺对他将来还有更大的用途。张达跟着自己还行,如果让他独领一军,赵昺还真不放心。

现在,苏刘义不想干那个殿前司了,想着领军。赵昺心中偷偷笑了,这可是自己正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

这苏刘义赵昺也了解过,确实是个领兵统帅之才。放在朝中统领三军,赵昺觉得他还有待锻炼,但如果做为一方大将,还真能合了他的才能。

赵昺绕着苏刘义转了一圈,又坐了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看得苏刘义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时,赵昺也下了决心。

“苏殿帅,你果真打定主意要亲领一军了?”赵昺最后再靠实一下。

“臣愿追随陛下,为陛下冲锋陷阵,万死不辞。”苏刘义一听有门,马上坚定地表决心。

“好,好。”赵昺严肃起来,“朕决定再建一支舰队,就叫北海舰队,主管长江口以北战区。你可愿意做这个北海舰队的司令?”

“臣领旨。”苏刘义干脆连决心也不表了,直接就接旨了。

“朕现在就任命你为北海舰队的司令。从明日起,你可以先着心组建海军陆战队第三旅,属北海舰队掌控。然后征选水手船员将士,征集部分船只改装,先跟着王道夫的南海舰队做基础训练。一旦造船厂新舰下水,北海舰队就正式出发北上。朕已派杜浒出使日本琉球王国,先在琉球王国租一港口,做为北海舰队的暂驻之地。”

第二天朝会上,关于苏刘义的人事新安排,一下引起朝堂轩然大波。张世杰首先不同意这样的安排,无奈赵昺让苏刘义亲自在朝堂上一番讲述,张世杰对这个女婿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不再说话。

紧接着,赵昺又抛出一个炸弹。

“朕曾讲过改制之事,而改制首先从军队开始。朕决定从今天起,兵部正式改制为国防部,枢密院改制为总参谋部。过去曾对此事有过议论,但自泉州战役后,朕认为,军政分家做得很好。从今天起,国防部和总参谋部正式成立,并从朝廷中正式分离出去。这两部门直接对三军总司令负责,但不得参与政事,不得参与国家管理,不得有违背国家政策之事。今后,朝堂之上,文官不得插手军事,只管制定国家政策,并做好国家一切民事管理。但朝堂决定之政策,军队要坚持执行并维护之。”

赵昺的一系话,算是正式下令军政分离。

然后赵昺任命凌震为第一任国防部部长。凌震四十六岁了,字国威,号雷门,番禺县东圃宦溪乡(今天河区前进街宦溪村)人,原籍福建莆田。父凌栋,凌震为第四子。南宋淳祐四年(1244年),凌震中进士。后任南海道宣慰使,举家迁至广州。次年升任广东都统,官封二品。宋端宗下诏嘉奖,任命凌震为广东制置使、光禄大夫,加封一品。凌震也曾领兵勤王作战,知兵事,有才干,升为国防部部长,也算是量才为用吧。

本来在历史上,凌震自南宋灭亡后,终日忧愤,于七十九岁时去逝。可现在由于赵昺的横空出世,南宋没有灭亡,反而还打了几个胜仗,改写了许多人的命运。

赵昺下召道:“从今日起,凌部长就要从禁军和各义勇乡兵中,抽调精锐,正式组建国防军,严加训练整顿,成为大宋的正规部队。余下来的人员和民间精壮组成预备役性质的国民守备队,平时做为地方防守部队和国防军的后补力量,战时,转制成国防军。

在谈到国防军时,赵昺专门就此事做了必要的解释。做为国家的主要防守力量,起名国防军,也明确了军队的主要任务和性质。而国民守备队,做为后备力量,既可减少平时的军队编制,节约资金,又可在非战争时期,驻防地方,加强训练,做为国防军防守的补充。

而国防军和国民守备队的来源,赵昺也做了补充说明。公民,即现如今在大宋名下的各阶层人士,包括士农学工商,每一位都必须有负兵役的义务,尤其做战时,要无条件执行兵役制度,按国家需要参加军队,保卫国家,维护皇权。而非战时,每个适龄公民,都要有义务进入预备役,进行适当的军事训练。所谓预备役,就是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预备役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重要方式。包括军官预备役和士兵预备役。公民在服预备役期间,定期参加军事训练,执行军事任务,并随时准备应征服现役。

在这里,赵昺提出两个概念,一个是公民,一个是预备役制度。

公民,这个概念早在韩非子时就立著有此一说:指古代为公之民。《韩非子·五蠹》:“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陈奇猷集释:“为公之民少,为私之人众。”

但此时提出的公民,按赵昺的解释就是说,公民是要根据大宋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要有公民意识,与臣民百姓有一定的区别。

其实,赵昺如此做为,还有个私心,就是在这里压下个伏笔,将来在自己的领导之下,大宋政治改革中,看是否能适当实行公民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从而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就把臣民百姓放在了国家主人的层面上了。以往臣民百姓都认为国家之事,就是皇家之事,没有国家这个概念。只要统治者高高在上,就决对服从就可以了。具体到改朝换代,国破家亡,那也只是换个皇帝而已,自己命运不好,才会家破人亡。现在要让所有的人有公民意识,要把国家这个概念放在心里。只有有了国家的概念,百姓才有归属感,才能奋起抗争外族侵略,才能自觉保卫自己的家园。

当然,这预备役的成分,赵昺也把自己熟知的后世那一套拿了出来,先拿来用着,将来有什么问题了,再做一下适应当前社会性制的改革。

只不过,赵昺提出来的兵役制中的退役制,一时让各位大佬们无法理解。

宋时军人的身份可是终身制,是专业化的。但现在赵昺要让这些将士到了一定的服役期,就得退役,他们就不懂了。好在赵昺对后世军队的事门清,对这些个大佬们做了十分祥细的解说,他们才不再鼓噪。

只不过,赵昺计划,这个过程要慢慢适应,所以,除了职业军人外,其他普通士兵暂时先定为五年后退役。而退役的士兵也必须有两年的预备役期。

既然士兵可以退役,大佬们就又有了担心,士兵的来源问题。赵昺又针对这个,给他们讲解了义务兵役法,并让朝中按赵昺的意思,抓紧时间制定一部法规,向大宋全体臣民百姓公布。

其实,在赵昺所在的后世,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都很重视健全预备役制度。有些国家平时还采取编组预备役(后备役)部队的办法,以加强后备力量建设。赵昺现在也只是初步尝试,一旦经验积累到一定成度和百姓习惯了并认可后,就可全面推行这一制度。当然赵昺也有个想法,就是现在只是在海南岛这一个小岛上,推行这个方法必较简单,因为非常时期,就得行非常手段,将来一旦真的要反攻大陆后,必定要在新收复的地方推行新的制度,因为早已提前在海南岛实行而有了经营,也被大臣和社会认可,实行起来反而更容易些,当然,在实行中也更有经验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