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82

第82章 出使日本

五月的大都,虽春意满城,但京城里还是时时略过一阵阵的北风,携带着从荒漠刮来的风沙,让路上的行人不由地缩一下脖子。

忽必烈正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台阶下跪着的几个人。

右丞达春、左丞吕师夔,吏部尚书留梦炎以即宋朝降将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左丞夏贵、中书左丞兼宣慰江东吕文焕、两浙大都督范文虎、陈奕等被忽必烈召至廷堂议事。

现在忽必烈的日子很难过,说到底还是钱弄的。

虽说元军几乎攻占了大宋的陆上土地,搜刮了许多的钱财。但蒙古上层贵族日复一日奢侈的生活,连年的征战,再加上蒙古人本就不善理财,这进的少,出的多,搞得忽必烈现在想做的事都无法做成。

新年刚过,赵昺亲征拿下了泉州和福州,两路军深入福建内地,把个福建搅得乱七八糟,还劫了许多银坑金矿的金银,损失可谓极大。二月时,派往日本的特使及随丛谈判不成直接被杀了。

再说这皇宫。忽必烈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原,至元四年,也就是1267年开始,命令中书省官员刘秉忠为总负责人,郭守敬担任都水监,开始修建大都,到现在为止,大都尚未完全成型。据刘秉忠估算,如果资金充足,还得有五年才能完全峻工。整整十八年了,花费无数,现在还得五年才能完工,忽必烈感觉这银子呀,就象是捧在手中的清水一样,拦也拦不住地往外流。

忽必烈本来很生气,想着一举拿下海南岛,也想着渡海过去把日本搞个天翻地覆,但船呢?福建两广的战船全没有了,高丽和江浙一带的船还在造着,总不能游过去吧?所以,现在的忽必烈变得很没脾气。

屋漏偏遭连阴雨。四月份,杜可用以白莲教组织民众,在都冒发动起义,号杜圣人,引兵万人,攻打周边州县。虽说元军最后杀死杜可用,但也是劳民伤财,花费无数。

现在南有残宋,东有日本,忽必烈突然间失去了争霸草原培养起来的雄心与勇气。

忽必烈看着下面跪着几位大臣,双目来回巡睃,然后把目光停在某个人的身上,停顿一下,再接着盯着另一个人专注地看。

压抑的气氛终于被范文虎打破:“皇上一代英杰,威武果敢,文治武略,一统天下,建不世之辽阔疆域,乃千古一帝。残宋小儿,实不足挂齿,化外倭夷,跳梁小丑。此两者,实不足为皇上担心呀。”

不愧为不倒翁范文虎,这个时候还能拍出如此响亮的马屁,怪不得忽必烈残暴之君,针对范文虎的过失,都没有动过一次杀机。一则他为了更好的笼络汉人,二则,就是这范文虎打仗永远是败将,拍马屁永远是胜者。

达春鄙视了范文虎一眼,想了想慢慢说道:“皇上,奴才认为,现今我大元南征残宋,就得加强水军。但残宋船坚炮利,非我大元一时能拿下。泉州和福州失落后,我南方水军更是片船不存,实为非战之时。”

吕师夔也紧跟着说道:“攻打残宋,非海战不可。我元军水师初成,船小兵微,战则不利。奴才以为,残宋偏居一隅,身处荒蛮之地,粮食依赖于安南和占城。如我军南下缅国,进占安南、占城,断其粮道,残宋不攻自破也。”

忽必烈听到这里,不由暗自点点头。

达春一听,马上补充:“残宋依仗者,船坚炮利也。如我元朝东占倭国,断其北上之路,南下占城,进而攻打爪娃,从西南包围,依靠陆地,断其西面货易,阻其北上联络倭国,西边控制广东、福建,再派两浙水师南下侵挠,其必自灭。”

留梦炎一听,不由问道:“西南吕宋、南洋如何防范?”

达春接着解释:“吕宋、南洋蛮荒之地,土人不事农桑,以渔猎为生,况且土著人少地广,未必有粮食供应残宋。再说,那万里石塘,台风时起,不利远航,残宋虽有坚船利炮,也未能远行。即使远行南洋,也无米粮,势必困而自灭。”

忽必烈听到这里,心里亮堂了许多:“这么,攻打安南占城,势在必行了?”

大家这时难得齐心,齐声答道:“皇上明鉴。”

“那么日本如何处理?”忽必烈又问了一句。

夏贵和吕文焕都支持进攻日本,但要准备充足,方能一举拿下日本诸岛。

范文虎抬头看一眼忽必烈,看着他的表情小心说道:“前一次东征日本,非我军不尽力,而是恰逢台风登岸。如要东征,就必须打造大量战船。臣以为今年不适合攻打日本。但使明年春复之时,待我大元万船齐发,定能拿下日本。”

夏贵、吕文焕和陈奕齐声答道:“臣附议。”

大的方针定下来,忽必烈马上任命铎喇哈六月发云南行省四川军一万人,六月,将与前所遣将同征缅国。

而水军方面,初步定为高丽为主,从高丽南下日本,再派水军万户都元帅张禧重新上阵,泛海东征。一方面移福建行省于泉州,重新修复泉州各官衙,恢复泉州商港对外经营。并下令江淮等处颁行钞法,废宋铜钱,从经济上扼杀大宋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下令扬州、湖南、赣州、泉州四行省制造战船六百只,商议用南宋降军“新附军”侵日计划,准备发动新的战争。不过,忽必烈定为当年八月,再下诏招募征日本士卒。

忽必烈这边派兵遣将,磨刀霍霍,准备拿下腼国,打通道路,然后派大军南下征战。

而这时的杜浒已离开琉球王国的首都首里,正准备登船北上。冲绳岛上风和日丽,那霸港口千帆竞渡,正在起碇升帆,准备出发。

古琉球国的地理位置在台湾和日本九州之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著称,贸易发达,号称“万国津梁”。琉球国自古以来与中国﹑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国家保持紧密的文化交流和海外贸易。

那霸港现已被刘师勇以大宋名义租借到手。其实很简单,琉球王国的三个小岛国需要安稳,避免内部互相战争,而虽说周边海盗早已被刘师勇清剿完毕,但岛上大臣和居民对海盗还是心有余悸,希望大宋海军能常驻琉球以示震慑。再加上日本曾被蒙元攻打过一次,而刘师勇传递的消息,就是明年蒙元还要再次攻打日本,对琉球也有觊觎之心。于是吓得琉球国王好不担心,而出使宋朝的使者又是亲身见识了大宋海军的战斗力,从旁引导劝说。琉球国王也没有多加考虑,就同意把那霸港租借给了刘师勇。反正宋军信誉良好,既可以挣到一笔不少的金钱,又能保家护国,何乐而不为?

刘师勇和杜浒在首里一住就是一个月,然后才送杜浒北上日本。其实,除了安顿驻守琉球的海军以外,主要目的还是给北条乙男做样子看,让他看到大宋租借那霸港后的效果和做法,从而为杜浒向日本租借佐渡岛创造条件。

四月底时,东海舰队终于在北条乙男的指点下,进入濑户内海,停驻在大阪附近的港口外。由于东海舰队是军队性质,不能停靠港口,所以,刘师勇在这里和杜浒告别。

杜浒和随丛人员,携带礼物,转乘日本水师派来接北条乙男的战船,靠岸港口,终于算是正式登陆上日本国土。

日本人从没有见过如此浩大的船队,也没有见识过如此大的战舰。一时大阪空巷,大家扶老携幼,都挤到海边观看大宋舰队,据说还发生了挤踏事件。刘师勇在大阪民众惊异羡慕的目光中,缓缓驶出濑户内海,返回琉球那霸港。而刘师勇安顿好那霸港的舰队后,还要继续南下,前往台湾。

北条乙男把杜浒一行人员带到京都,安排在鸿胪寺里,自己先回到幕府去复命。

因为日本的建筑和一些政府官职是仿唐设置,所以,接待外宾的地方也叫鸿胪寺。杜浒住在这个环境优静,外表和大唐建筑一样的小院里,正在听取手下的人对沿途的所见所闻,并把一些具有军事价值的内容整理记录,沿途要道和险要地势及村庄城寨,也要在地图上标注并用文字注释清楚相关资料。

大家正忙着,鸿胪寺的一个小官员匆匆跟进来禀报,报说有一大宋商人来访。

进来的是一个身穿宋装的男人,大约五十来岁,看到杜浒居中而坐,自己眼前此人就是大宋派来的使者,马上上前跪倒行礼:“小民拜见天朝大使,祝大宋天朝万年强盛。”

杜浒命他起身并给了一把椅子,让他坐下来慢慢道来。

那人先双手捧上一个名札,又送上一份礼单,然后才告个罪,侧身坐在杜浒的下手。

杜浒拿起名札一看,上面写着宋商赵挺礼,就召呼一下:“赵挺礼是吧?”

赵挺礼赶紧又起声应道:“小民在。”

杜浒向他摆摆手,没有再说话,低头看那份礼单。礼品除了金银财宝外,不外乎日本当地的一些特产,但里面写的两把倭刀引起杜浒注意。他让人把那两把倭刀呈上来,仔细把玩起来。果然是一把好刀,刀身发出糁人的寒气。杜浒早就听说倭刀的好处,但今天还是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倭刀。他不由得想起,如果把这种刀多收集一些送回大宋,那赵昺小官家一定会很高兴的。

他抬起眼来,看着赵挺礼问道:“这个,赵,赵挺礼。这个倭刀,当地多吗?你可以大量购买到吗?最好是能招一些懂得打造倭刀的工匠最妙。”

赵挺礼一听杜浒问自己此事,马上回道:“这种倭刀,在日本武士中很受欢迎。只不过倭刀档次不一,有的锋利无比,有的如普通刀剑,并不值钱。”

杜浒只想着购买一些最好的倭刀,钱的事,他还不是很担心。但在赵挺礼听起来,就不单单是买几把刀了,而是一种商机。

“小民认识许多贩卖刀剑的商客,也认得几个制刀的工匠。只不过,此倭刀比寻常刀剑,好在刀身坚实,制作费时。最麻烦的是日本多有打制刀剑之人,但他们的身份受日本幕府和皇宫控制,不能远离。最麻烦的是,日本多金银,少铁矿。如果有充足的好铁,小民可以招集工匠人手打制大批量的倭刀。”在赵挺礼的心里,如果杜浒同意自己的想法,那自己就可以招集一大批铁匠,专门打造倭刀,自己就能稳赚一笔了。

只不过,杜浒手上有赵昺特批的活动经费很丰富,这点钱对他还算是小意思的。

两人很快敲定了在日本开设倭刀制作厂,由赵挺礼组织当地汉人开设厂子,赵挺礼招募工匠,杜浒自出钢铁,力争多出倭刀。当然,杜浒也给赵挺礼下了另一个命令,就是让他想法拐骗一些日本铁匠师傅到台湾或海南岛去,领着大宋的徒弟学习倭刀的打制方法。

打发走了赵挺礼,杜浒依然把玩着手中的倭刀,心里幻想着,一旦大宋部队人手一把倭刀,临战时,轻轻一折,就能令对方目瞪口呆看着手中折断的兵器,然后随手一挥,那还没缓过神来的敌人脑袋就飞上了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