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099

第99章 为人民服务

祥兴三年在一片炮竹声中走了,祥兴四年也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来了。

初一这天,赵昺在宫中接待了各大臣们的拜年,然后,就回到后面陪着杨太后,哪里也不想出去了。

那些个禁卫军中有家口或和女子禁卫军结婚的人,赵昺全打发走了,只留下无家可归的单身汉们,一时,宫中冷清了许多。但赵昺可不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人。除了除夕夜,他组织个宫中联欢会,把那些个内侍和两只禁卫军留下来的单身,都组织起来乐呵了一把,大年初二时,就窜掇着杨太后去旅游。

海南岛可是曾经自己的家乡,当然,也是现在自己的家乡,这地方他太熟悉了。杨太后自来到海南岛,进了这个所谓的皇宫后,就再没有挪过窝。甚至连海口都没有看过。年前被赵昺连哄带骗地剪个彩,回到宫中,好一阵兴奋。

太后年纪轻轻就守着寡,整日坐在宫里,睁开眼就看着那几个熟悉的宫女内侍,可以说无聊之极。赵昺早就想着让她出面帮自己做些社会工作,但朝中自古以来的规距,让赵昺不敢从这方面下手。现在好了,杨太后剪个彩,总算是打破了这个规距。那赵昺可就不想放手,想着把她再带出宫去,来个海南岛旅游。

现在,趁着众大臣都放了假,赵昺组织起那些个无家的禁卫军士兵们,也不管男女,全部带出宫外,直接往南去了。只是这一走,委曲了张达两口子,一个团长,一个营长,带队保护赵昺和太后,他俩只能寸步不离。

到底年轻人,大家也都圈在宫中腻了,这一出门,如出笼的鸟儿,满世界的笑声不断。好在他们还知道自己守卫的职责,分别放出前哨、后卫,剩下的就围着赵昺和杨太后的马车周边,寸步不敢远离半步。

三亚是去不了,太远,但海南岛的山间还是可以去看看的。那些个黎家村落,座落在山谷林边,虽说房屋破旧,村民也在部分衣衫褴褛,但树头地角,鸡鸣犬吠,也别有一番情趣。

当然,看到这一大帮子身穿军服的男女青年,黎家人都赶紧呼儿唤女,牵猪赶牛,躲进家中。搞得赵昺一点心情也没有,本想出来玩个痛快,却不想还惊扰了黎民们的安祥。

赵昺本来还想着以皇帝的身份来个探访民间,搞个亲民活动,张达当然是死活拦着不让,而且黎民们看他们这个架式又都躲得没有一个人,赵昺也就死了心,领着大家快速远离村庄,找没人的地方玩了。

反正禁卫军的官兵们可不管你心情如何,他们能躲开人流,免了自己的提心吊胆,放松下来游玩,乐得不知东南西北。

好在赵昺前期修建的大马路,大家走在上面,少了许多路途的劳累,也没有吃灰的苦恼,杨太后也不会坐车颠箥,心情就格外开敞起来。

找一处较为宽敞的地方,大家把带来的食品摆好,然后摆开架式烧烤。这活大家现在在赵昺的培训下都是熟练技工,不一会儿,滋滋冒着油、香味扑鼻的肉块就摆在了杨太后的面前。赵昺挑了一块成色看起来比较好的肉块,劝导着杨太后尝尝。不想杨太后一吃,顿时高兴起来,一边夸着赵昺孝顺,一边文雅地品尝着烤肉。

禁卫军里一些小伙子,更是从野地里打了一些野味,也拿来烧烤,再加上盐沫调料,吃得杨太后直夸宫中没有这样的滋味。

可赵昺还是小瞧了那些个文臣们。听说赵昺私自出游,可是吓坏了众位大佬,急忙忙骑马的骑马,赶车的赶车,几十个大臣忽啦啦就追了过来。

赵昺也知道他们是为自己的安危担扰,虽说心中气苦,却也不能发火,只好先安慰他们,然后找许多的借口,反正是不想回去。

最后搞得文天祥首先不乐意了,他和陆秀夫对个眼神,一弯腰行个礼说道:“陛下,您万金之躯,何况还有太后。这远离宫城,如有不忍言之事,陛下想过我大宋国运如何?臣民如何?还望陛下移足回城。”

赵昺到现在没有办法,只好又开始耍赖:“文丞相,就是要回去,也得先吃了饭吧?朕饿了,走不动路。要不,丞相陪朕吃点东西再走?”

陆秀夫也挤上前来劝道:“官家慎之。这乱世之中,陛下还是以国事为重,请陛下移驾吧。”

赵昺无奈,只好假装坐下来大口吃起肉来。不想那边文天祥早就开始训责张达夫妇,说什么不守法则,引诱官家出游,搞得杨太后首先不好意思起来。

“丞相,都是奴家不对,随了陛下擅自外出,丞相先息怒,奴家这就劝说官家回宫。”

赵昺连肉也不吃了,只好下令回去。一帮子禁卫军男女青年,顿时失了来时的热烈,一个个低了头,有气无力往回返。

紧接着正月十五到来,这花灯礼花又比往年更是不同。杨太后这次说什么也不再同意赵昺领着自己外出赏灯,但也架不住赵昺的轻磨硬泡,同意去议会堂的三楼挑台上看广场放灯。

第二日整个朝廷算是大假结束,大家都新奇地各自到自己位于议会堂里的办公处上班。但赵昺却来了脾气,非要在第一天召开重要朝会。

那个大会议室这次第一次发挥功效。赵昺坐在主席台上,看着下来坐着的百八十个各部臣工,气哼哼地开始讲话。

“诸位臣工。朕新年时,携太后郊游,被众大臣拦截而回。但朕只是扫了一眼路上事物,内心却痛得滴血。”赵昺故意夸大言辞,“朕只不过离开行在不逾百里,满目尽是破旧村落。朕欲私访村寨,那黎人却唯恐躲避不及,搞得路遗无人拾。”

底下一个人轻声回了一句:“那都是陛下治理有方,臣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古风回转,祝贺陛下乃明君也。”

赵昺一听拉下了脸:“朕乃明君,你在哪本书上看到明君走访,臣民如躲乱兵一般?亏你还能拍的出马屁来。朕时时听各位上奏,什么国泰民安,民富国强。但朕满眼却是与大家所言不符。今天子巡视天下,臣民如见虎狼,这也能说明朕是明君?”

邓光荐说道:“或许某一村落尚未开化,陛下威颜,众民不敢惊扰了陛下。”

“亏你还管着个教育部,宣传处也属你管吧?朕的政策实行一年有余,却无法达百里之遥。这难道不是你的失误?再说,黎人如何贫困,如此不知朕之强军乃是子弟兵,这宣传的事,已是不堪。我大宋报纸,难道只发行汉人?难道黎人不是我大宋子民?”

赵昺转回头来,盯着大家说道:“看来,朕前一段时间安排了那么多人手,要求上山下乡,深入基层,关心民众,引导大众发展经济,宣传我朝富国政策。现在看来,朕很失望。”

文天祥一干大臣赶紧说道:“陛下,此乃臣等过失。”

“这本来就是你们的过失。首先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再次严重脱离人民大众。有句话说的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哦,那个红薯现在还没有,那就卖木薯吧。我们的职责就是教化民众,服务民众。现在民众还不认可我等,要我等做官为何?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吗?这样脱离人民大众,心里不想着为人民服务的人,朕养着有何用?”

下面的人虽说不同意赵昺的言论,可自古以来,为民驱使,为民富利,这道理任谁也不能辩驳。

赵昺看着大家也不说话,口气严厉起来:“朕决定,那些下层的官僚,必须走入田间地头,深入基层,了解百姓疾苦,引导民众富裕,这是以后考核百官的首要参照标准。连朕都可以深入基层,难道你觉得你比朕都金贵?”

赵昺想了想又道:“还有,户部成立个专门管理民间疾苦的机构,了解民情,扶持贫困,解决伤残军人退役后的生活问题。这个机构就先叫民政处吧。还有,那报纸也要下乡,找一些会黎语的人士下乡读报,让黎人更了解我朝政策。山地旅也要派下去识字的将士,回到村里宣传‘军民渔水情,人民子弟兵’的我军政策,让他们以后再看到我大宋的军队,不会如躲土匪一般的躲着。好了,朕就想起这以多,就先说这些吧。散会,去上班吧。”

这也是赵昺第一次郑重向各位大臣发出做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赵昺这里正在给大臣们套紧箍咒,大都那边已是为二次征日准备的热火朝天了。

去年年底时,高丽国王王暙,已是做好了征日的准备工作。这不刚过年,就又开始增加兵力,集中了一万兵马,一万五千水手,打造九百多大小战船,加紧训练,随时出征日本。

刚刚过了年,还在正月里,忽必烈就特设征东行省,命令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领新附军及应募江南士卒十万人,行省右丞忻都、洪茶丘及都元帅金方庆领蒙古、汉军及高丽军四万人,准备两路远侵日本。二月,诸将陛辞,北路一路人马当先准备各项军器,筹备粮饷,择机出征,正式拉开了东征日本的行程。

转眼就到了三月二十日,崖山战役二周年,造船厂新造成的“黄河号”级别的驱逐舰试航成功,其中十五艘驱逐舰全部拨给北海舰队服役。在崖山战役二周年纪念日阅兵后,开赴台湾,和东海舰队汇合,两舰队进行联合演练,进行实战摸拟训练。随行的有以张达为旅长的海军陆战队第三旅将士,也一起到了台湾岛。

放张达走,赵昺很有点舍不得,但这员猛将,他也总不能拴在自己身边只做个禁卫军团长。赵昺觉得以张达的勇猛和战斗经验,还是让他上第一线锻练,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

北海舰队是现如今大宋最大的舰队,共有新式“黄河号”级别驱逐舰十五艘,改装后的护卫舰四十艘,最新“得欣式”飞剪船八艘,还有两艘已在佐渡执行任务。其它大小舰船一百二十多艘,大型运兵船和给养补给舰五十余只。北海舰队主要任务是防守长江口以北蒙元水师和高丽水师,搔扰和打击北方敌人码头和北元及高丽商船,封锁北元南下之海路。当然,现如今任务是训练完备后,先秘密驻守佐渡岛,伺机打击蒙元二次东征日本船队。

因为作战的目的,赵昺这次格外偏重北海舰队,配置的“黄河号”级别驱逐舰为大宋现在最新式战舰,二层甲板,装备着最新研制的镍钢合金火炮五十多门,大小佛朗机二十多门。这种战舰在当今世界上绝对是超前的先进,航速快而灵活,火力猛而续航时间久远,人员配置完整,可近战远攻。

而海军陆战队第三旅的装备更是让赵昺显得大方了许多。最新研造的后装枪五百只和前期八百只遂发枪全装备了三旅。除此之外,还有大小佛朗机二百门,最新研制的拉火式手榴弹也装备到三旅,以便实战检验效果。而后装式**虽说现在只有二百只,赵昺本想分配给琼崖山地旅,最后一咬牙,也全配给了三旅。

一时,大家表面没说什么,私下里心中都有不平之言,就因为张达做为赵昺随身侍卫,官家有偏心之疑。赵昺听到议论后,也只能苦笑。北海舰队这次的主要秘密任务是与十六七万兵马,四千多艘蒙元的东征船队作战。就这样,他都怕武器装备不够,舰船过少,只是他现在的家底就这么多了。这事还不能明着说,只能等八月后再告诉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