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19

第19章 《伤寒杂病论》方(18)

性厌恶

性厌恶是指阴茎勃起功能与射精功能正常,且对正常性行为和性活动具有持续性憎恶反应或避免任何形式的性接触。

【导读】根据性厌恶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故与四君子汤合方治之。

邵某,男,39岁。在5前因性生活睾丸刺痛而引起性厌恶,逐渐加重,服用中西药2个多月,睾丸疼痛缓解,可性厌恶加剧,在2年前又对异性产生厌恶感,但能自我克制,服用西药如镇静药、调养神经药,均未取得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性厌恶,倦怠乏力,面色不荣,时有睾丸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弱涩。辨为气虚瘀阻证,治当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茯苓丸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红参15g,白术15g,牡丹皮12g,桂枝12g,茯苓12g,白芍12g,桃仁12g,山药30g,黄芪24g,三棱10g,莪术10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睾丸偶尔出现轻微隐痛,未再出现针刺样疼痛,以前方6剂。四诊:睾丸隐痛未再出现,以前方6剂。五诊:性厌恶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性厌恶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倦怠乏力、面色不荣辨为气虚,再根据睾丸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辨为瘀血,以此辨为气虚瘀阻证。方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生化气血;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加山药、黄芪以补益中气,三棱、莪术以活血破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前列腺结石

前列腺结石是指前列腺组织或腺泡内形成的结石。

【导读】根据前列腺结石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有痰热,故与贝母栝楼散、失笑散合方治之。

郑某,男,33岁。在5年前出现腰骶部及射精疼痛,经B超等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结石,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腰骶部及射精痛如针刺,尿频,偶尔出现血精,口苦口腻,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厚,脉沉涩。辨为痰热瘀血证,治当清热化痰、活血化瘀。给予贝母栝楼散、失笑散与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味:贝母10g,栝楼6g,天花粉5g,陈皮5g,桔梗5g,五灵脂12g,蒲黄12g,桂枝12g,茯苓12g,白芍12g,桃仁12g,牡丹皮12g,鸡内金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腰骶部及射精疼痛如针刺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口苦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尿频缓解,以前方6剂。五诊:疼痛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悉除,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经B超复查,前列腺结石消失。随访2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口苦口腻、苔黄腻厚辨为痰热,再根据疼痛如针刺、舌质暗红辨为瘀血,以此辨为痰热瘀血证。方以贝母栝楼散清热化痰,兼防化痰药伤阴;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加鸡内金消石排石。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指后尿道黏膜下的中叶或侧叶的腺组织、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增大的腺囊、增生的腺管上皮呈乳头状向囊腔内突出,形成间质腺样组织的混合性结节的疾病。

【导读】根据前列腺增生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有气郁,故与六磨饮子合方治之。

陈某,男,69岁。有10余年慢性前列腺炎病史,在5年前又诊断为前列腺增生,B超提示增生大小为(5.9cm×4.1cm×3.9cm),曾服用多种中西药,前列腺增生未有明显改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尿频,排尿困难,欲小便不得,排尿如细线且分叉,排尿不尽,小腹胀痛难忍如针刺,因情绪异常加重,舌质暗淡瘀紫,苔黄白夹杂且略腻,脉沉涩。辨为气滞瘀血证,治当行气化滞、活血化瘀。给予桂枝茯苓丸与六磨饮子合方加味:沉香6g,槟榔6g,乌药6g,木香6g,枳实6g,大黄6g,桂枝12g,茯苓12g,白芍12g,桃仁12g,牡丹皮12g,蒲黄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诸症略有改善,以前方6剂。三诊: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尿频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疼痛缓解,以前方6剂。六诊:排尿困难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七诊:诸症减轻。之后,以前方治疗约100剂,经复查,前列腺增生为5.2cm×3.7cm×3.4cm。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约半年,经B超复查,前列腺增生为4.4cm×3.5cm×3.0cm。之后,为了防止病症复发,继续服用散剂,每次6g,每日2服。随访1年,一切基本正常,未再出现明显不适。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滞,再根据小腹胀痛难忍如针刺、脉沉涩辨为瘀血,因欲小便不得、排尿不尽辨为气郁不化水,又因苔黄白夹杂辨为寒夹热,以此辨为气滞瘀血证。方以六磨饮子行气导滞,兼泻郁热;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散瘀结;加蒲黄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利水。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生殖系结核病

生殖系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继发性生殖器官的炎症病变。生殖系结核病包括阴茎结核、睾丸结核、附睾结核与前列腺—精囊结核等。

【导读】根据生殖器结核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阴虚热扰,故与大补阴丸与增液汤合方治之。

梁某,男,51岁。在1年前发现附睾结核,服用抗结核类西药及中药汤剂等,可控制症状表现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服用中药期间仍用抗结核类药)。刻诊:遗精频繁,早泄,性功能减退,血精,射精痛如针刺,小腹坠痛,潮热,盗汗,舌质暗红瘀紫,少苔,脉细涩。辨为阴虚热扰、瘀血阻滞证,治当滋补肾阴、清热通淋。给予桂枝茯苓丸、大补阴丸与增液汤合方:熟地黄16g,龟板16g,黄柏12g,知母12g,生地黄24g,玄参30g,麦门冬24g,茯苓12g,桂枝12g,桃仁12g,白芍12g,牡丹皮12g,猪脊髓30g,蜂蜜30mL。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盗汗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潮热好转,射精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遗精次数减少,潮热止,以前方6剂。五诊:早泄止,小腹坠胀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血精止,其他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因病情变化适当加减用药治疗15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汤剂变散剂,每次6g,每日3服。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盗汗、潮热,少苔辨为阴虚,再根据痛如针刺、舌质暗红瘀紫、脉沉涩辨为瘀热,因遗精频繁、血精辨为热扰精室,以此辨为阴虚热扰、瘀血阻滞证。方以增液汤滋补阴津、清热凉血;以大补阴丸清热降火、补血滋阴;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散结消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高血压

【导读】根据高血压的病变证机是瘀血,治以桂枝茯苓丸;又因病变证机心肝阴血不足,故与酸枣仁汤合方治之。

谢某,男,58岁。有10年高血压病史,近3年来服用西药,未能将血压(145/94mmHg)降至正常范围之内,又服用中药,也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头晕目眩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头胀痛,头晕目眩,失眠多梦,心烦,舌质暗红夹瘀紫,苔薄黄,脉沉涩。辨为瘀血阻滞、热扰心神证,治当活血化瘀、养心安神。给予桂枝茯苓丸与酸枣仁汤合方:桂枝12g,茯苓12g,桃仁12g,牡丹皮12g,生白芍30g,酸枣仁50g,川芎6g,知母10g,龙骨24g,牡蛎24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烦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头胀痛好转,头晕目眩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头胀痛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失眠多梦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头晕目眩解除,血压130/78mmHg,以前方治疗3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头胀痛、舌质暗红夹瘀紫辨为瘀血,再根据失眠多梦、心烦、苔薄黄辨为心热,以此辨为瘀血阻滞、热扰心神证。方以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以酸枣仁汤养心安神、清热除烦;加龙骨、牡蛎重镇潜阳、育阴安神。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人参汤合方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别切、四两(12g),炙甘草、四两(12g),白术三两(9g),人参三两(9g),干姜三两(9g)”所组成,是益气温阳的重要代表方,可辨治脾胃虚寒证。方中用桂枝有表证则解表散寒,若无表证则尽发挥温中散寒的作用。再则,运用桂枝人参汤且不能局限于脾胃虚寒,凡是病变证机以虚寒为主者,均可以法选用。

术后食管癌

食管癌是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中老年发病率较高。中医辨治食管癌的最大特点是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以及减弱化疗放疗等治疗的毒副作用。

【导读】桂枝人参汤既是治疗脾胃虚寒重证的基础方,又是治疗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的基本代表方。运用桂枝人参汤主治病变部位不能仅仅局限在中焦,必须考虑到食管部位属于中医脾胃范围,临证只要审明食管病变证机符合桂枝人参汤主治,即可选用桂枝人参汤。再则,运用桂枝人参汤治疗食管癌,则能从整体角度调节机体,改善病情,减轻痛苦,延长寿命,增强抗病能力,又因病变证机有浊气上逆,故又与丁香柿蒂汤合方治之。

李某,男,56岁。半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癌,先进行手术治疗,后又化疗,手术虽然成功,但仍然吞咽不利,呕吐痰涎,曾多次服用中西药,可症状改善不明显,近因呕吐痰涎明显而前来诊治。刻诊:吞咽不利,食入呕吐,下肢轻度水肿,面色萎黄,形寒肢冷,呕吐痰涎,气短乏力,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腻,脉虚弱。辨为阳虚痰结证,治当温补阳气、散寒降逆。给予桂枝人参汤与丁香柿蒂汤合方加味:桂枝12g,炙甘草12g,白术10g,红参10g,干姜10g,丁香6g,柿蒂12g,生姜24g,姜半夏12g,陈皮15g,茯苓15g,香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自觉吞咽好转,呕吐痰涎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下肢水肿,形寒肢冷消,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较前明显减轻,又以前方治疗20剂。五诊:病情趋于稳定,以前方每2天1服,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辨为寒,再根据气短乏力、脉虚弱辨为气虚,因呕吐痰涎、下肢水肿辨为痰阻,以此辨为阳虚痰结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以丁香柿蒂汤降泄浊逆;加半夏、陈皮醒脾理气、燥湿化痰,茯苓渗利湿浊,香豉宣利胸膈。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的一种疾病。40~6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导读】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变证机是虚寒,用桂枝人参汤既能补虚又能散寒;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生化汤合方治之。

党某,女,63岁。有8年胃食管反流病病史,曾在数地各级医院诊治,服用中西药虽能减轻症状,但停药后又复发,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胸骨后烧心疼痛,夜间痛甚,反酸,吞咽不利,倦怠乏力,形体消瘦,饮食不佳,口干欲饮热水,舌暗红略紫,苔白腻中心略黄,脉虚弱。辨为中虚夹瘀证,治当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与生化汤合方加味:桂枝12g,炙甘草12g,白术10g,红参10g,干姜10g,当归24g,川芎9g,桃仁3g,五灵脂12g,蒲黄12g,黄连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胸骨后烧心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反酸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均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治疗40余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用药2个月,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饮食不佳、倦怠乏力辨为中气虚弱,再根据夜间痛甚、舌暗红略紫辨为夹瘀,因口干欲饮热水、苔白腻中心略黄辨为夹郁热,以此辨为中虚夹瘀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健脾益气;以生化汤活血化瘀;加五灵脂、蒲黄活血化瘀止痛,黄连兼清泻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指胃、十二指肠黏膜有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吞酸等症状。多发于秋冬或冬春之交,情绪异常诱发本病。

【导读】根据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变证机是虚寒,治以桂枝人参汤;又因病变证机夹有瘀,故与失笑散合方治之。再则,方中人参与五灵脂配伍,虽属十九畏,但在临床若能针对病变证机而用之,常常能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