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方合方辨治疑难杂病
41245800000020

第20章 《伤寒杂病论》方(19)

贾某,男,52岁。有多年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服用中西药治疗,可效果不明显,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胃痛,胃胀,吞酸,夜间痛甚如针刺,饥饿疼痛明显,倦怠乏力,舌质暗紫,苔薄白,脉虚。辨为气虚夹瘀证,治当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与失笑散合方加味:桂枝12g,炙甘草12g,白术9g,红参9g,干姜9g,五灵脂12g,蒲黄12g,白芍24g,延胡索12g,山药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胃痛减轻,胃胀解除,以前方6剂。三诊:吞酸消除,胃痛止,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较前明显好转,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病已痊愈。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倦怠乏力、脉虚辨为气虚,再根据夜间痛甚如针刺、舌质暗紫辨为瘀,以此辨为气虚夹瘀证。方以桂枝人参汤补益中气,通达阳气,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山药补益脾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大肠癌术后腹痛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指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生和凋亡之间平衡失控,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被抑制,以及生长因子参与等多种因素,使肠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又不能启动凋亡信号而渐渐发展为大肠癌。

【导读】肿瘤是临床危害性很大的疾病,西医治疗肿瘤常常采用手术及化疗、放疗等,从中医辨治术后肿瘤必须辨清病变证机。根据大肠癌的病变证机是寒,治以桂枝人参汤、吴茱萸汤温阳散寒;又因病变证机有湿热,故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既清热又兼顾阳气。

徐某,女,56岁,2006年4月29日初诊。1年前因身体消瘦、大便色黑,腹痛等,在某医院做多项检查,诊断为结肠癌,即行手术治疗,接着化疗,可术后仍然腹痛,脘腹拘急不适,复经B超等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近因腹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腹痛,食凉加重,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肛门灼热,里急后重,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倦怠,舌质淡,苔黄厚腻,脉虚弱。辨为阳虚湿热证,治当温壮阳气、清热燥湿,给予桂枝人参汤、吴茱萸汤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桂枝12g,炙甘草12g,白术10g,红参10g,干姜10g,吴茱萸10g,生姜18g,大枣12枚,姜半夏12g,黄芩12g,黄连10g,薤白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腹痛减轻,大便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肛门灼热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转温,饮食增加,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12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腹痛、食凉加重、舌质淡辨为寒,再根据倦怠、脉虚弱辨为虚,因肛门灼热、苔黄厚腻辨为湿热,以此辨为阳虚湿热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补气健脾;以吴茱萸汤增强桂枝人参汤温补散寒;以半夏泻心汤清热燥湿、调理脾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房性传导阻滞

房性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传导异常延缓或中断。

【导读】桂枝人参汤既是主治中焦脾胃虚证的重要方,又是治疗心胸阳气虚弱证的常用方。根据房性传导阻滞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更因病变证机有风从内生,故与玉真散合方治之。

郑某,女,24岁。在3年前因感冒而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又在1年前出现心悸,心绞痛,抽搐,曾在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其间虽服用中西药,但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绞痛,时而抽搐,时而肌肉蠕动,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虚弱。辨为阳虚生风证,治当温补阳气、息风止痉。可选用桂枝人参汤与玉真散合方加味: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桂枝12g,天南星10g,防风10g,白芷10g,天麻10g,羌活10g,白附子10g,桃仁12g,红花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缓解,以前方6剂。三诊:用药后心绞痛未再发作,以前方6剂。四诊:未再出现抽搐及肌肉蠕动,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20余剂。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乏力、脉虚弱辨为气虚,再根据口淡不渴,苔薄白辨为寒,因抽搐、肌肉蠕动辨为风从内生,又因舌质暗红辨为夹有瘀,以此辨为阳虚生风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阳散寒、健脾益气、补益阳气;以玉真散通络祛风止痉;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是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的心脏增大、心音低钝、心动过缓、心包积液、心力衰竭的心脏病,又称黏液水肿性心脏病。

【导读】根据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的病变证机是虚寒,治以桂枝人参汤补虚散寒;又因寒凝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乌头赤石脂丸合方治之。

赵某,男,38岁。5年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年前又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曾多次服用中西药,病情反反复复,未能达到有效治疗目的,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前区疼痛,气促,劳力性呼吸困难,腰酸,耳鸣,下肢水肿,畏寒怕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心肾阳微证,治当温壮阳气、调补心肾。给予桂枝人参汤与乌头赤石脂丸合方:桂枝12g,炙甘草12g,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蜀椒6g,生川乌3g,附子3g,赤石脂6g,杜仲12g,牛膝24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悸、心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畏寒怕冷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腰酸止,耳鸣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较前均有明显减轻,以前方治疗60余剂,病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5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心痛、腰酸辨病变部位在心肾,又根据气促、劳力性呼吸困难、脉虚弱辨为气虚,因畏寒怕冷、口淡不渴辨为寒,以此辨为心肾阳微证。方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生化气血、补益心肾;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通络止痛;加杜仲、牛膝补益肾气、强健筋骨。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以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及血清肌酶增高的肌肉炎症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年、中年为多,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导读】根据多发性肌炎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用桂枝人参汤温补阳气;又因病变证机有寒凝,故与四逆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阻滞,故与活络效灵丹合方治之。

许某,女,36岁。在4年前发现多发性肌炎,曾在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治,均未取得明显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肉压痛,夜间痛甚,腹胀,腰酸,倦怠乏力,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气短,耳鸣,头晕目眩,舌质暗淡瘀紫,苔薄白,脉沉涩。辨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治当健脾益气、活血化瘀。给予桂枝人参汤、四逆汤与活络效灵丹合方加味:桂枝12g,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生川乌(因无生附子,故以生川乌代)6g,生草乌6g,当归15g,丹参15g,乳香15g,没药15g,杜仲12g,山楂24g。6剂,水煎服(每剂药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20分钟),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畏寒怕冷减轻,腰酸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肌肉压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腹胀、腰酸基本解除,去山楂,以前方6剂。五诊:手足活动自觉有力,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70余剂,病情趋于稳定。为了巩固疗效,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腹胀、腰酸、畏寒怕冷辨为脾肾虚寒,再根据肌肉压痛、夜间痛甚、舌质暗淡瘀紫、脉沉涩辨为瘀血,因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肾阳虚、瘀血阻滞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暖脾肾、生化气血;以四逆汤温壮阳气散寒;以活络效灵丹活血化瘀止痛;加杜仲强健筋骨治腰酸,山楂消食和胃。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的缓慢进行性变性疾病。

【导读】根据运动神经元病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温阳益气;又因病变证机有寒凝脉络,故与阳和汤合方治之。

魏某,女,45岁。在7年前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曾在郑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家医院诊治,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手指运动不灵活和无力,手掌及舌肌肉萎缩,下肢痉挛性瘫痪,走路呈剪刀样步态,自汗,畏寒怕冷,筋脉蠕动,腹胀,腹泻,腰背酸软,口淡,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辨为脾肾阳虚、寒凝脉络证,治当温补阳气、散寒通脉。给予桂枝人参汤与阳和汤合方加味:桂枝12g,干姜12g,白术10g,人参10g,炙甘草12g,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3g,鹿角胶10g,白芥子6g,生甘草3g,附子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自汗、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腰背酸软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腹胀、腹泻止,以前方6剂。五诊:自觉手指运动较前灵活,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下肢痉挛性瘫痪,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120余剂,病情基本稳定。为了巩固疗效,将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3服,继续巩固治疗。随访1年,病情控制,未再加重。

【用方提示】根据畏寒怕冷、口淡、苔白辨为寒,再根据腰背酸软辨为肾虚,因腹胀、腹泻辨为脾虚,又因手指运动不灵活和无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脾肾阳虚、寒凝脉络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暖脾肾、生化气血、强壮阳气;以阳和汤温阳补血、散寒通滞;加附子温壮阳气、驱散阴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所致的脑膜非化脓性炎症。

【导读】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最佳方法是中西药结合,若仅用中药或西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证机是心脾气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健脾益气;又因心神不安比较重,故与安神定志丸合方治之。

夏某,男,63岁。5年前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3年前又诊断为轻度弥漫性肝损伤,在半年前出现低热、头痛、烦躁,经检查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治疗50余日,病情得到控制,出院后仍继续服用抗结核药,并配合中药治疗,可症状改善不明显,近因低热、头痛头沉而前来诊治。刻诊:低热,头痛头沉,烦躁,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四肢困重无力,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厚腻,脉虚弱。辨为心脾气虚、痰湿气逆证,治当益心健脾、降逆和胃、安神抚思。给予桂枝人参汤与安神定志丸合方加味:桂枝12g,白术9g,干姜9g,炙甘草12g,红参15g,茯苓15g,茯神15g,远志15g,石菖蒲10g,龙齿10g,朱砂(冲服)1g,白芍12g,赤芍12g。6剂,水煎服,用黄酒3mL送服汤药,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低热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头痛头沉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失眠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四肢困重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六诊:头痛、烦躁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因病症变化酌情加减用药治疗120余剂,诸症悉除。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6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悸失眠辨为心气虚,再根据食欲不振辨为脾气虚,因肢体困重、苔白厚腻辨为痰湿,又因头痛头沉、烦躁辨为痰湿内扰,以此辨为心脾气虚、痰湿气逆证。方以桂枝人参汤温补心脾、生化气血;以安神定志丸益心安神定志;加白芍、赤芍益血敛阴、退散低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间质性肾炎

间质性肾炎(又称肾小管—间质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肾间质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变形为主的一种疾病。根据间质性肾炎的发病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

【导读】根据间质性肾炎的病变证机是脾肾阳虚,治以桂枝人参汤健脾温肾益阳;又因病变证机有湿热下注,故与四妙丸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