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某,男,46岁。3个月前出现高热、寒战、咳嗽、气喘、咯痰夹脓血,在某市级医院诊断为肺脓肿,经静脉用药治疗半个月,症状虽有改善但未恢复正常,又到某省级医院门诊经中西药治疗,症状表现仍未解除。刻诊:咳嗽,咯吐少量脓血痰,胸中隐隐痛,神疲乏力,口干咽燥,自汗,舌红,苔薄黄,脉浮无力。辨为肺痈气虚、热痰蕴结证,治当清肺消痈、补益肺气。给予桔梗汤与人参蛤蚧散合方加味:桔梗10g,生甘草18g,蛤蚧1对,杏仁15g,红参6g,茯苓6g,贝母6g,桑白皮6g,知母6g,山药15g,葶苈子15g,桃仁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咯吐少量脓血痰未再出现,咳喘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胸痛已除,精神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得到有效控制,以前方治疗6剂。五诊:诸症悉除,欲巩固治疗效果,以前方3剂,病症痊愈。
【用方提示】根据咳嗽、咯吐少量脓血痰辨为肺痈,再根据神疲乏力、自汗辨为气虚,因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辨为热,以此辨为肺痈气虚、热痰蕴结证。方以桔梗汤清热宣肺、益肺排脓、止咳化痰;以人参蛤蚧散补益肺气、清热化痰、止咳平喘、消痈祛脓;加山药补益肺气,葶苈子泻肺止逆,桃仁活血祛瘀。
橘皮汤合方
橘皮汤由“橘皮四两(12g),生姜半斤(24g)”所组成,是温中理气、化湿降逆的重要基础方,主治脾胃寒湿气逆证。
神经性呕吐
神经性呕吐是指因心理障碍引起的以呕吐为主的临床特征。
【导读】根据神经性呕吐的病变证机是脾胃寒湿,治以橘皮汤温化寒湿;又因寒湿气逆比较重,故与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方治之。
吴某,男,51岁。有多年神经性呕吐病史,近因呕吐加重前来诊治。刻诊:恶心呕吐,甚则吐痰涎,胃脘痞满,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辨为脾胃寒湿气逆证,治当温中理气、化湿降逆。给予橘皮汤与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方加味:陈皮12g,生姜24g,姜半夏24g,茯苓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恶心呕吐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胃脘痞满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12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恶心呕吐辨为胃气上逆,再根据手足不温、苔白腻辨为寒湿,因胃脘痞满辨为气滞,以此辨为脾胃寒湿气逆证。方以橘皮汤温中行气降逆;以小半夏加茯苓汤醒脾燥湿、利湿降逆;加炙甘草益气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橘枳姜汤合方
橘枳姜汤由“橘皮一斤(48g),枳实三两(9g),生姜半斤(24g)”所组成,是行气宽胸的重要基础方,主治气郁胸痹证。
慢性支气管炎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气郁,治以橘枳姜汤行气、温化寒湿;又因病变证机夹气伤,故与桂枝人参汤合方治之。
文某,男,67岁。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在3年前又出现心悸、胸闷,虽多次治疗,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痰多色白,心悸,胸闷,动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为气郁伤气胸痹证,治当行气宽胸,兼以益气。给予橘枳姜汤与桂枝人参汤合方加味:陈皮48g,生姜24g,枳实10g,桂枝12g,红参10g,白术10g,干姜10g,薤白24g,全栝楼24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咳喘、胸闷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心悸减轻,痰量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咳喘、心悸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悉除,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咳喘、痰多辨为痰阻气逆,再根据胸闷、苔腻辨为痰阻气郁,因心悸辨为痰扰心神,又因动则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气郁伤气胸痹证。方以橘枳姜汤行气宽胸化痰;以桂枝人参健脾益气、温阳燥湿;加薤白行气通阳,全栝楼宽胸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橘皮竹茹汤合方
橘皮竹茹汤由“橘皮二升(48g),竹茹二升(48g),大枣三十枚,人参一两(3g),生姜半斤(24g),甘草五两(15g)”所组成,是益气清热,和胃降逆的重要基础方,主治虚热气逆证。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病以冬季,或寒冷地区、高原地区、潮湿地区为多发。
【导读】根据支气管哮喘的病变证机是虚热气逆,治以橘皮竹茹汤清热益气降逆;又因病变证机有痰热,故与小陷胸汤合方治之。
许某,男,47岁。有多年支气管哮喘病史,近因咳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咳嗽,气喘,痰多色黄,胃脘痞闷,恶心,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口苦口渴,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沉弱。辨为虚热痰扰伤气证,治当清热降逆、益气化痰。给予橘皮竹茹汤与小陷胸汤合方加味:陈皮48g,竹茹48g,大枣30枚,红参3g,生姜24g,黄芩12g,胆南星12g,姜半夏12g,黄连3g,全栝楼30g,生甘草1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胃脘痞闷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咳嗽、气喘减轻,痰减少,以前方6剂。四诊:咳嗽、气喘、痰多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饮食转佳,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缓解,未有不适,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3服,治疗3个月。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咳嗽、气喘、痰多色黄、苔黄腻辨为痰热,再根据恶心、不思饮食辨为胃气上逆,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辨为虚热痰扰伤气证。方以橘皮竹茹汤清热益气、降逆化痰;以小陷胸汤清热化痰降逆;加黄芩清热燥湿,胆南星清热涤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苦酒汤合方
苦酒汤由“半夏洗、碎如枣核、十四枚(5g),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一枚”所组成,是清热涤痰利咽的重要基础方,主治痰热咽伤证。
慢性扁桃体炎
【导读】根据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变证机是痰热,治以苦酒汤清热涤痰降逆;又因咽肿病症比较重,故与桔梗汤合方利咽消肿。
李某,男,7岁。有3年慢性扁桃体炎病史,咽肿咽痛反复不愈,曾多次静脉用药,可未能取得预期治疗目的,近因咽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咽肿(扁桃体肿大),咽痛,声音嘶哑,舌质红,苔黄腻,脉略数。辨为痰热伤咽证,治当清热涤痰利咽。给予苦酒汤与桔梗汤合方:半夏5g,鸡蛋清(入药液冲服)1枚,醋(苦酒)50mL,鸡子壳1个,桔梗10g,生甘草20g。6剂,每日1剂,水醋合煎,少少含咽,每日6服。二诊:声音嘶哑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咽肿、咽痛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缓解,以前方6剂。之后,又以前方20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咽肿、舌质红辨为热壅,再根据声音嘶哑、苔黄腻辨为痰热,以此辨为痰热伤咽证。方以苦酒汤清热涤痰利咽;以桔梗汤宣利咽喉。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苦参汤合方
苦参汤由“苦参(30g)”所组成,是清热燥湿的重要基础方,主治湿热证。
外阴湿疹
外阴湿疹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临床特征为多形性病损、炎性渗出伴剧烈瘙痒。
【导读】根据外阴湿疹的病变证机是湿热,治以苦参汤清热燥湿;又因湿浊比较重,故与矾石汤合方治之。
李某,女,23岁。有多年外阴湿疹病史,曾外用内服治疗,可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瘙痒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外阴瘙痒,抓破流黄水,潮湿,时而阴肿,舌质红,苔黄腻,脉略数。辨为湿热浸淫证,治当清热燥湿止痒。给予苦参汤与矾石汤合方加味:苦参20g,白矾10g,鸦胆子(打碎)3g,花椒10g。6剂,水煎外洗,每日1剂,每日2次。二诊:外阴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潮湿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瘙痒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得到控制,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12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瘙痒、潮湿辨为湿热,再根据阴肿、舌质红辨为热壅,以此辨为湿热浸淫证。方以苦参汤清热燥湿解毒;以矾石汤燥湿止痒。加鸦胆子解毒消肿,花椒温化燥湿止痒。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葵子茯苓丸合方
葵子茯苓丸由“葵子一斤(48g),茯苓三两(9g)”所组成,是通阳利水的重要基础方,主治阳郁水气证。
膀胱术后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是一种多见的不适反应,由于全身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排尿反射受抑制;切口疼痛引起膀胱和后尿道括约肌反射性痉挛等都是常见原因。
【导读】根据膀胱术后尿潴留的病变证机是阳郁水气,治以葵子茯苓丸通阳利水;又因水气内盛,故与十枣汤合方攻逐水气。
杨某,男,58岁。有2年膀胱术后尿潴留病史,近经朋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小腹拘急,小便不尽(尿后留100mL残尿),轻度头晕目眩,畏寒怕冷,手足温和,口中和,舌质淡红,苔滑薄黄,脉沉。辨为阳郁水气证,治当通阳利水。给予葵子茯苓丸与十枣汤合方加味,葵子50g,茯苓10g,大戟1g,芫花1g,甘遂1g,大枣10枚,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二诊:小便较前通畅,以前方6剂。三诊:小腹拘急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畏寒怕冷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3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小便不尽辨为膀胱气化不利,再根据畏寒怕冷、手足温和辨为阳郁不通,因头晕目眩辨为阳郁水遏,以此辨为阳郁水气证。方以葵子茯苓丸通阳利水;以十枣汤攻逐水气;加炙甘草益气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理中丸合方
理中丸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9g)”所组成,是益气散寒的重要基础方,可治疗一切气虚寒证,且不可将理中丸主治病症局限于脾胃。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使其呈现不可逆的扩张与变形。该病以冬季或寒冷地区、高原地区、潮湿地区为多发,以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发病常常有明显外因。
【导读】理中丸是辨治中焦脾胃虚寒证的重要基本代表方,可根据理中丸方药组成,得出理中丸主治并不局限于脾胃虚寒或阳虚,临证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虚夹寒,均可依法选用;又因支气管扩张出现阳虚出血,故与黄土汤合方治之。
邱某,男,41岁。有多年支气管扩张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治疗效果不明显,在2个月前因咳嗽、咯血量多住院治疗,出院后仍有轻微咯血,虽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出血。刻诊:咯血少许,咳嗽,痰多清稀,烦躁,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阳虚咯血证,治当健脾益气、温阳摄血。给予理中丸与黄土汤合方加味:红参9g,干姜9g,炙甘草9g,白术9g,生地黄9g,附子9g,阿胶(烊化、冲服)9g,黄芩9g,灶心黄土30g,棕榈12g,侧柏叶12g。6剂,水煎服,先以水煮黄土,然后取药液去黄土,再煎其余方药,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手足转温,烦躁已除,未再出现咯血,复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较前均有好转,未再出现咯血,又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悉除,将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巩固治疗2个月。随访2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咯血、手足不温辨为阳虚,再根据咳嗽、痰多清稀辨为肺虚不降,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出血证。方以理中丸温暖阳气、固摄止血;以黄土汤温阳健脾、益气摄血;加棕榈、侧柏叶以收敛固涩止血。
矽肺
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导读】矽肺是难治性疾病,若能从中医诊治,则能明显改善症状表现,减轻痛苦,延长寿命。根据矽肺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当选用理中丸和海蛤汤合方温补阳气;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阻滞,故又与枳实薤白桂枝汤合方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