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风湿
肌肉风湿是指风湿侵犯肌肉以疼痛为主的表现。
【导读】根据肌肉风湿的病变证机是营卫寒湿,治以乌头桂枝汤益气散寒、调和营卫;又因寒湿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麻黄加术汤合方治之。
解某,女,39岁。有多年肌肉风湿病史,近因肌肉重着疼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四肢肌肉酸楚重着疼痛,汗出,恶风,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浮弱。辨为营卫寒湿郁滞证,治当温阳散寒、除湿通脉。给予乌头桂枝汤与麻黄加术汤合方加味:生川乌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麻黄10g,白术12g,杏仁12g,川芎15g,羌活10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汗出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酸楚重着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疼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六诊:未再出现明显不适,以前方6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四肢肌肉酸楚重着辨为湿,再根据苔白略腻辨为湿,因汗出、脉浮弱辨为寒夹虚,以此辨为营卫寒湿郁滞证。方以乌头桂枝汤温阳逐寒、调和营卫;以麻黄加术汤散寒除湿、益气止痛;加羌活散寒除湿、通脉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乌头汤合方
乌头汤由“麻黄三两(9g),芍药三两(9g),黄芪三两(9g),炙甘草三两(9g),川乌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五枚(10g)”所组成,是益气散寒、通利关节的重要治病方,可治一切气虚寒湿证。
湿疹
湿疹是指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导读】根据湿疹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治以乌头汤散寒胜湿;又因湿郁比较甚,故与五苓散合方治之。
赵某,女,58岁。有10余年慢性湿疹病史,多次服用中西药,可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表现,病情反复发作,近因病症复发前来诊治。刻诊:丘疹,瘙痒,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皮纹增宽加深,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辨为寒湿郁结证,治当祛风散寒、除湿止痒。给予乌头汤与五苓散合方加味:黄芪10g,麻黄10g,白芍10g,川乌10g,猪苓10g,泽泻12g,白术5g,茯苓5g,桂枝5g,荆芥12g,防风12g,薏苡仁30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煎药时加入蜂蜜30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丘疹减少,瘙痒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苔白腻减退,以前方6剂。四诊:瘙痒止,以前方6剂。五诊:皮肤粗糙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六诊:诸症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20余剂,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2个月。随访1年,一切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口淡不渴辨为寒,再根据皮肤肥厚粗糙辨为寒郁不通,因苔白腻辨为湿,以此辨为寒湿郁结证。方以乌头汤温阳逐寒、益气化湿;以五苓散渗利湿浊,兼以化气除湿;加荆芥、防风祛风散寒,薏苡仁健脾渗利湿浊。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指具有某些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但又不符合任何一种特定疾病的诊断标准,未发现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发病年龄多在18~67岁,以育龄期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4~6)。
【导读】根据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的病变证机是阳虚,治以乌头汤温阳散寒益气;又因病变证机有痰湿,故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生化汤合方治之。
党某,男,51岁。4年前被诊断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皮肤盘状斑块,关节晨僵疼痛如针刺,麻木肿胀,手足不温,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弱涩。辨为阳虚痰瘀证,治当温补阳气、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给予乌头汤、苓桂术甘汤与生化汤合方: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生川乌10g,茯苓12g,桂枝10g,白术6g,当归24g,川芎10g,桃仁3g,干姜2g,炙甘草12g。6剂,水煎服(煎药时加入黄酒10mL,童便2mL),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关节僵硬略有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较前转温,以前方6剂。四诊:麻木肿胀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疼痛缓解,以前方6剂。六诊:麻木肿胀消除,以前方治疗80余剂,诸症较前又有明显改善。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6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脉沉弱辨为阳虚,再根据痛如针刺、舌质暗淡瘀紫、脉沉弱涩辨为瘀血,因肢体困重、苔白腻辨为痰阻,以此辨为阳虚痰瘀证。方以乌头汤温阳散寒、益气通脉;以苓桂术甘汤健脾益气、温阳化痰;以生化汤温阳散寒、活血化瘀。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游走性多发性关节(膝、踝、肩、肘、腕)疼痛为主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的一种疾病。
【导读】根据风湿性关节痛的病变证机是寒湿,治以乌头汤;又因病变证机有郁热,故与白虎加桂枝汤合方;更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又与蛭虻归草汤合方治之。
苗某,男,47岁。有多年风湿性关节炎病史,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膝关节酸楚重着疼痛,因寒湿加重,关节附近皮肤色泽较暗,口干不欲饮水,舌质暗红瘀紫,苔薄黄,脉沉细涩。辨为寒湿夹瘀热证,治当散寒除湿、清热化瘀。给予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与蛭虻归草汤合方: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生川乌10g,当归12g,水蛭6g,虻虫3g,知母18g,石膏48g,粳米18g,桂枝9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膝关节酸楚重着减轻,可仍然疼痛,改生川乌为6g,加生草乌6g,以前方6剂。三诊:疼痛较前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诸症较前均有减轻,以前方6剂。五诊:酸楚重着疼痛基本消除,以前方治疗4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3个月,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疼痛因寒湿加重辨为寒,再根据膝关节酸楚重着辨为湿,因舌质暗红瘀紫辨为瘀热,又因口干不欲饮水、苔薄黄辨为寒湿夹热,以此辨为寒湿夹瘀热证。方以乌头汤温阳散寒、除湿止痛;以白虎加桂枝汤清热通阳;以蛭虻归草汤破血逐瘀、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头坏死性疾病是指骨头血供障碍引起的骨头骺部分或全部的骨活性成分死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腕舟、月骨缺血性坏死。
【导读】根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变证机是阳虚寒湿,治以乌头汤;又因阳虚寒湿比较重,故又与阳和汤合方治之。
韩某,女,29岁。3年前因外伤引起股骨头缺血性(无菌性)坏死,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髂关节僵硬疼痛,活动障碍,下肢冰冷,肌肉萎缩,因活动及受凉加重,肢体沉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弱。辨为阳虚寒湿证,治当温阳益气、散寒燥湿。给予乌头汤与阳和汤合方: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生川乌10g,熟地黄30g,肉桂3g,麻黄2g,鹿角胶10g,白芥子6g,干姜3g,生甘草3g,炙甘草6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髂关节僵硬略有改善,以前方6剂。三诊:髂关节疼痛减轻,以前方6剂。四诊:下肢冰冷趋于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下肢转温,但仍感怕冷,以前方6剂。六诊:活动较前灵活,以前方150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6个月,诸症悉除。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下肢冰冷辨为寒盛,再根据因活动加重辨为气虚,因肢体沉重、苔白腻辨为寒湿,又因僵硬疼痛辨为寒湿阻滞,以此辨为阳虚寒湿证。方以乌头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以阳和汤补阳散寒、养血通络。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支气管哮喘
【导读】根据支气管哮喘的病变证机是寒痰气虚,治以乌头汤散寒化痰益气;又因气虚病变证机比较重,故与四君子汤合方治之。
夏某,女,53岁。有多年支气管哮喘病史,近因哮喘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哮喘,喉中痰鸣,咯痰不爽,手足冰凉,动则气喘,舌质淡红,苔白略腻,脉沉弱。辨为寒痰夹气虚证,治当散寒化痰、健脾益气。给予乌头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生川乌15g,红参12g,白术12g,茯苓12g,蛤蚧1对,射干12g,生姜15g,蜂蜜(冲服)10mL,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哮喘减轻,以前方6剂。三诊:喉中痰鸣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较前温和,以前方6剂。五诊:哮喘缓解,以前方去蛤蚧,6剂。六诊:苔腻消退,以前方6剂。七诊:病情稳定,未有明显不适,以前方12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变汤剂(仍用蛤蚧)为散剂,每次5g,每日3服,治疗半年。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哮喘、手足冰凉辨为寒,再根据动则气喘辨为气虚,因咯痰不爽、苔白略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寒痰夹气虚证。方以乌头汤逐寒宣肺、益气化痰;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杜绝生痰之源;加蛤蚧益气摄纳,射干降肺化痰,生姜宣肺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乌头赤石脂丸合方
乌头赤石脂丸由“蜀椒一两(3g),乌头一分(0.8g),附子炮、半两(1.5g),干姜一两(3g),赤石脂一两(3g)”所组成,是温阳逐寒通脉的重要代表方,可治一切阳虚寒凝证。治病若用汤剂,可在原方基础上酌情调整用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梗阻,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对40岁以上的人危害较大,男性发病多于女性。
【导读】根据冠心病的病症表现及病变证机是寒凝,治以乌头赤石脂丸;又因病变证机有瘀血,故与失笑散合方治之。
夏某,女,66岁。有数年冠心病病史,尤其是近3年来心肌缺血比较明显,近因心痛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夜间痛甚如针刺,手足不温,因凉诱发,因劳加重,舌质暗紫,苔薄白略腻,脉沉涩。辨为寒凝血瘀证,治当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给予乌头赤石脂丸与失笑散合方加味:蜀椒6g,生川乌3g,附子3g,干姜6g,赤石脂6g,五灵脂12g,蒲黄12g,人参10g,炙甘草10g。6剂,水煎服(每剂药第一次煎35分钟,第二次煎2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疼痛程度与频率均明显减轻,复以前方6剂。三诊:诸症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手足温和,能在空调房间停留,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得到有效控制,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之后,为了巩固疗效,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服2g,每日3服,用药约半年。随访2年,一切基本正常。
【用方提示】根据手足不温、因凉诱发辨为阳虚,又根据夜间痛甚如针刺、舌质暗紫辨为瘀阻;以因劳加重辨为虚,又因苔薄白略腻辨为寒痰,以此辨为寒凝血瘀证。方以乌头赤石脂丸温阳散寒、通脉止痛;以失笑散活血化瘀止痛;加人参益气帅血而行,炙甘草益气缓急止痛,并制约温热药伤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动脉压力驱使血液经此缺口进入主动脉壁,破坏中层,将中层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夹层血肿的疾病。
【导读】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难治性疾病,合理选用中药则能明显控制症状。根据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变证机是阳虚寒凝,治当选用乌头赤石脂丸与桂枝汤合方治之。
夏某,女,76岁。在1年前出现心痛如撕裂样,欲窒息感,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经多家医院数次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次服用西药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可患者又拒绝手术治疗,近因病症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痛呈撕裂样(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倦怠乏力,手足不温,因活动、受凉及夜间加重,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为阳虚寒凝证,治当温补阳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赤石脂丸与桂枝汤合方加味:花椒12g,生川乌3g,附子6g,干姜12g,赤石脂3g,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2枚,生姜10g,炙甘草6g,人参10g。6剂,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3服。二诊:心痛略有减轻,复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不温好转,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症缓解,又以前方治疗60余剂,诸症悉除。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服3g,每日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半年,一切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