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安静地回自己房间并关上门。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下来,想着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小孩的房间:“你睡了吗,孩子?”
“爸,还没,我还醒着。”小孩回答。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该发脾气——这是你要的10美元。”
“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生气地问。
“因为在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说,“爸,我现在有20块钱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
人的一生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去投入精力和时间,有时候确实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无论如何,有些事情是一定要永远排在首要位置的,这些事情就是我们生命中最为重要和最科学的投资。对于这些事情,不同的人,会排列出不同的组合,在此,我给出一个参考答案:一是教育,二是健康。有调查表明,中国人储蓄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两项内容。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往往会走入下面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循环: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不惜透支身体健康,不惜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惜牺牲对孩子的关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为上好学校而大把花钱,或者孩子有什么别的问题,像第一个故事中那样,为到处求人而花钱,自己的身体在步入中年后逐渐地同自己“秋后算账”,又花钱又受罪——辛辛苦苦赚的钱就这样痛苦地花没了,还说:幸亏我有远见,当年辛苦地赚了些钱。其实正是当初为了赚这些钱,今天才不得不大把花钱,而且花钱还未必有好的效果……也许我说得极端了些,你今天对身体、对孩子教育一时的疏忽并不一定意味着将来就如何如何,这并不是必然的充分条件。但我敢说:孩子、自己的家庭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未来,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将来少去医院少吃药,少花些“痛苦钱”,肯定需要我们今天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这是必要条件。
也许今天在这些方面付出时间和精力的确让我们少赚了些钱,可我们今天所有透支赚来的钱,将来有一天肯定会连本带息地花出去。与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投资于身体和孩子呢?而且,当你意识到你的身体、孩子需要你关心的时候,很有可能就是到了已经需要花钱的时候,最好是从现在起就开始积极地“投资”——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幸福、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给你的最大回报。
赚来的钱有很多的用途,不仅仅是这两个方面。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牺牲那些将来用钱都难以买回的东西。
要求别人,不如改变自己马克·吐温说:“最不应该去做的事情就是企图去改变别人。”
刘易斯·普雷斯诺尔说:“也许你会认为别人的行为像是傻瓜,但是每个人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行动,即使他们的行为真的非常愚蠢。”
当别人的行为让我们不满意时
有时别人的行为对于我们总是很大的考验。而且跟别人的关系越近,你会发现越是容易发火。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冲别人发火呢?也许是因为别人的习惯、行为方式、讲话方式、观点或是人生态度惹怒了我们,另外一些人也许对我们非常失礼,粗鲁、邪恶、喜欢谩骂别人,或者我们因为自己认为别人应该怎么做而他/她没有那样做而感到恼怒万分。只要别人的行为冒犯了我们,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去左右别人,即使是有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来做事情。
自己如果不满意别人的行为,总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改变别人。有时,我们单单指出别人的错误,以为只要他们懂得了自己的缺陷以后就可以改正自己。我们常常以请求的口吻来请求别人改正自己的错误,告诉别人我们对他们的做法多么不满意,多么希望他们能够改变这些行为。这样做还不够的话,我们会不断地来重复自己的意愿,而且口吻会越来越强烈。如果还不能使他们改正缺点,我们甚至会对他们报以不满的眼神,闷闷不乐、生气、耍小孩子脾气,比较极端的人则会大发雷霆。事实上,我们会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变别人,我们会纠正他们的错误,提醒、催促他人,或是哄骗、祈求、鞭策,甚至会使用辱骂、恐吓、威胁等等手段来改变他们。暂且不说我们想尽了多少办法企图改变别人,单是我们这样费尽心机地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变别人就是多么令人讨厌的啊!
改变别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企图
改变别人的人很容易会有一种受挫感。别人往往无法体会你的“良苦用心”,反而会对你产生敌意。最糟糕的就是,我们很少会成功,别人很少会按照我们的意志来改变自己。回顾自己的经历,我们发现失败远远多于成功。尽管有时我们似乎成功了,但这只不过是暂时的;正当我们庆幸帮助别人改正了缺点的时候,不曾想缺点又以另外的面目重新出现了。即使真正改变了别人,那么你与他人之间也总会别别扭扭的,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而且有时候你的努力还会事与愿违,获得完全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越是强调他人的缺点,越是希望他们改掉这些缺点,无论你的建议多么有益,他们反倒会重复自己的错误做法。我们越是期望能够尽快实现自己的目标,越会发现事与愿违:我们的一切努力反倒是助纣为虐了。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啊。
除非已经是一败涂地,否则我们会继续不厌其烦地去“修正”别人,那是因为我们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我们已经失败了,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仅是非常难的,而且成功率几乎是零。无论你准备花多么大的气力来改变别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令人沮丧的失败,让人感到自己的尝试毫无意义。
为什么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为什么企图改变别人时总会失败呢?与其他难题一样,因为这个思路本身有问题,是有悖于事实的。因此,关于我们总会失败的原因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第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他人应当遵守我们的行为准则。
理所当然地,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富有智慧,在评价对与错方面比别人更优越,我们富有公正感,承袭了善良的德行,总之,在智慧或者心理方面别人总是不如我们的。我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如果没有这种想法的话,就不会对别人如此敏感、那么苛刻了。有这种观点的人几乎都是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认为自己在智慧或者心理方面总是比别人优越,因此会如此强烈地要求别人遵照他们自己的行为准则来行动。这种做法、这种意识即使不会对别人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足以让人觉得非常滑稽。
我们能不能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确比别人强呢?能不能证明我们的想法比别人的想法更有价值呢?或者能够拿出什么证据来证明我们的观念、行为方式优于别人吗?不能!因此,当我们企图把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强加给别人时,所得到的结果总是非常令人失望的,因为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有他们自己的评价标准。尽管我们自己相信我们懂得如何去改造别人,但别人总是坚决拒绝我们的建议。就他人而言,我们是从望远镜的另外一头来观察他们的行为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观察角度是错误的,因此非常容易曲解别人。其实,可能他们的行为方式是正确的,我们的反倒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一直在期望别人能够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念,别人跟我们一样,他们也期望我们能够接受他们的价值观念。
别人的行为准则与我们的迥然各异。只要记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二种错误观念:认为所有人都会乐于改变自己。
如果你这样认为的话,那么你就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人跟我们并没有任何区别,正如我们喜欢固守自己的习惯性行为一样,他们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是挺好的呀,为什么非要改变呢?而且即使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那也是能不改就不改了吧,改正错误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情啊。除非可以让他们十分信服我们,否则很难让别人改变自己。
这并非因为别人无法改正自己的错误,他们是可以改变自己的;但是我们必须让他们感觉到这种改变对他们非常有利,并且应该让他们明白,如果改正错误的话,他们的生命会发生什么奇迹性的变化。然而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到我们的一片苦心,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我们如此的良苦用心完全是为他们考虑的。
如果希望别人能够按照我们的意愿来改变自己,那么便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激励条件,给他们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