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42796400000033

第33章 青楼or官场,柳永一生中的抉择

北宋年间,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因此社会较安定,经济比较繁盛,因此,是在温柔乡里优游还是要去波云诡谲的官场挣扎,恐怕很多读书人都选择前者。所以出身官宦之家的柳永开始并不着急做官,直到三十岁才开始他的科考生涯。当时的柳永已是举国闻名,无论皇宫夜宴、妓馆歌舞还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柳词”的痕迹。本以为很轻松就能拿到名次开始做官,但命运似乎要和他开玩笑,柳永第一次考举居然不中!

柳永第一次失败之后,只是笑笑,相信自己总会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那一天。柳永的自信,体现在一首词中,其词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可在五年之后,朝廷第二次开考,柳永又名落孙山。于是柳永就纳闷了,紧锁双眉,像任何一个怀才不遇却自命不凡的文人一样发起牢骚,挥笔写了《鹤冲天》一首,其中有一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不幸的是,这首词传到了当朝皇帝宋仁宗的耳朵里,这让宋仁宗很不舒服,在柳永下一次中举御批时批了几字:“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皇帝的这道“圣旨”断了柳永做官的梦。

可是古代读书人都想获取功名利禄,通过科举踏上当官的第一跳板。柳永也不例外,三次落榜之后依然准备考试,还想用自己的才华拍皇帝的马屁,以谋求官职。偏偏他时运不济,偏偏拍在了马腿上。天上出现了老人星,柳永以此为祥瑞,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有“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太液波翻”等句,这与宋仁宗以前作过的词极为相近,更致命的是,那是宋仁宗为自己的父亲宋真宗写的挽词。柳永此举实在是触霉头,这又让宋仁宗大为恼火。

其后果就是不再提拔柳永,柳永只能低声下气,上门拜访枢密使晏殊,看能不能求得官职。晏殊也是大宋才子,他问柳永:“阁下喜欢写词吗?”柳永赶紧回复:“同相爷一样,喜欢写词。”晏殊翻了翻白眼:“我是喜欢写词,但从来不写靡靡之音”。柳永被呛了一肚子气,只好无功而返。

文人在政治上失意,就会开始重新寻找出路,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举不胜举,而且完全可以理解。宋代勾栏瓦肆之发达,几乎任何朝代都不及。对于青楼女子来说,有才华的人可以给她们写词,做宣传,炒作一下,提高市场关注度。

青楼女子因柳永的词曲迅速蹿红,因此把柳永看成亲人,自己有烦恼与不幸,都愿意向柳永倾诉。当时青楼里广泛流传的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由此可见,柳永在青楼里的地位非同一般。柳永在青楼里与青楼女子一起吃住,对她们的感情、命运都有深深的了解,但更多的是对她们的理解。

柳永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置于勾栏青楼,却也造就了一代艺术宗师。柳永去世后的场景是:青楼小姐倾资捐囊为他置办丧事,然后是全部出动,在墓前为他献上最后一把泪水。每年清明,她们都穿戴整洁,到墓地献上洁白的花瓣。人间的温情从青楼女子的身上射出了熠熠华光。后有人作打油诗祭之曰:白衣卿相柳屯田,青楼裙钗妩媚娘,唱和知己成千古,绿水青山相思长。

苏东坡曾说:“柳屯田(柳永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的智商绝对不在我之下。”纪晓岚也说,学诗应学杜甫,学词应学柳永。可见其影响之大。柳永在勾栏青楼之中,真正扔掉了浮名,换成了浅斟低唱,整天与姐妹们偎红依翠,但心里的暗恨却在潜滋暗长:你皇帝抛弃我,可青楼的姐妹们接纳我;你不让我施展自己,我就做给你看一看。在青楼的十七年里,柳永最后的总结恐怕是:青楼比政府高尚得多,妓女比政客纯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