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朝鲜
42873200000014

第14章 盛放的文艺之花(2)

农乐舞分情节表演和技巧表演两种,情节性表演现在已不多见,常见的是群众性表演活动。《农乐舞》的表演队伍由“令旗”与“农旗”为先导,其后是持小锣的男子。舞队由持小锣的男子来指挥。在他指挥下,手持太平箫、喇叭、大小扁鼓、长鼓类的乐队以及各种乔装人物(官吏、猎人、执事、农妪、舞童等)各司其职,进行表演。小锣敲出不同节奏意味着表演开场。

作为《农乐舞》的开场节目是青年男子表演的小鼓舞,接着是一群舞童的表演。他们在乐曲的伴奏下,快速旋转变换各种队形队列。然后是多人表演的扁鼓舞,扁鼓舞是一种不限男女的持扁鼓表演的舞蹈。

扁鼓是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逐渐发展成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接下来是长鼓舞,长鼓舞在朝鲜民间是男女皆可表演的舞蹈形式。

长鼓是朝鲜族乐器中最普及的一种乐器,音色优美、独具特色。长鼓是两面鼓,鼓面的音色高低不同,舞者右手持长约尺许用细竹制成的鼓鞭,两手同时击打两个鼓面,发出不同节奏的鼓点,鼓声清脆和谐。

舞者用鼓鞭按慢鞭拍节边击边舞,舞到高潮时,抽出插在长鼓上的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敲打出强烈且快速的节奏,舞蹈随鼓乐进入矫健而奔放的技巧表演阶段。长鼓舞之后就是手持大型花扇的女性群舞扇舞,这是源于古代女巫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舞蹈者以单扇或者双扇在自由自在的表演中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与造型。

象帽舞在农乐舞中是舞姿最精彩、技巧最高超的一种舞蹈形式。象帽舞的舞帽是在圆形帽的中心顶部系上彩色飘带,通常是彩纸做的,帽带长者可达12米,短者仅1.5米。象帽舞是一种独特的技巧表演,舞者边跳舞边摇头,使飘带左摇右摆,划出漂亮的弧线圈,圈形随着舞者的动作变化,一会彩环旋转,一会象群龙戏珠,变化莫测,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据说帽带舞是从狩猎时使用工具诱捕野兽的活动中演变而来的,现在这一高超的舞蹈艺术已成为舞台上的压轴节目。

《农乐舞》集演奏、演唱、舞蹈为一体,反映传统农业生产生活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充分体现了朝鲜族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农乐舞》常常是在朝鲜族新年伊始或喜庆丰收时进行表演,表演根据参演农民的水平取舍《农乐舞》的内容、演员数。其伴奏音乐由十二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农乐舞给人以欢快、热烈而跃动的感觉,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朝鲜族人民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小百科

朝鲜族自古以飞鸟为民族图腾,在道教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将鹤视为天界神仙相依的飞鸟而称做“仙鹤”。随着科学的进步,虽然人们思想中宗教色彩日趋淡化,但对仙鹤的喜爱与崇敬却始终存在。人们把仙鹤作为长寿和幸福的象征,将仙鹤栖息之地当做是吉祥之地。据传说,朝族男子在一身素白衣裤外另罩一件黑色背心的传统服饰,是来源于对“仙鹤”白羽黑翅的仿照。而且,在出席正式场合时,还要特地戴上一顶犹如“鹤冠”的黑色纱帽,给人以高贵、素雅的感觉。

2.长鼓舞-朝鲜舞坛上的一颗明珠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又叫“杖鼓舞”,是源于传统“农乐舞”中的个人表演。长鼓舞最早以男性独舞为主,后来,舞台上的即兴对唱表演影响了长鼓舞的发展,使其有了男女长鼓舞、双人长鼓舞及长鼓群舞等多种形式。长鼓舞向来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誉,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

长鼓起源于中国宋代,后来流传到朝鲜半岛,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舞者两手要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特点是由慢板起拍,渐渐加快,几经跌宕,最后在飞快的旋转里嘎然而止,使观者热血沸腾、情绪激动。“长鼓”是朝族乐器中,音色最优美和独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它体形硕长、细腰,两端鼓皮音色高低不同,并且以鼓槌、鼓鞭和指掌配合敲击,从而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特色。“长鼓”是乐器,同时也是备受人们喜爱的舞具。在悠扬的伽椰琴伴奏下,朝鲜族妇女右手持长约30厘米的细竹“鼓鞭”,在左手指掌的配合下,从左右鼓面敲击出清脆、和谐而又不同鸣响的鼓声。乐曲声中,一队胸前系着“长鼓”的舞者,踏着淙淙泉水般的轻柔舞步流转于舞台。她们那松肩提臂的婀娜舞姿,柔如蜡焰、动如垂柳的轻盈体态,如只只白鹤跃跃欲飞,悠然起舞,令人陶醉而神往。一段慢板之后,舞者抽出另一只木质鼓槌,敲打出强烈而快速的节奏,舞蹈随鼓乐进入狂放的急旋,矫健且奔放。

每至此刻,沉醉于高潮中的表演者便开始纷纷亮出显示个人“鼓舞”技巧的“绝活”,从而把表演气氛推向最高潮。

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种为女舞者用鼓鞭(一尺许细长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圆粗,长约尺许的木槌);另一种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持鼓鞭随乐起舞。

朝鲜族长鼓舞世界闻名,艺术水平相当高,真正代表了能歌善舞的朝鲜民族的艺术特色。长鼓作为民间打击乐器,在农乐舞队里由长鼓手击打,起伴奏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当情绪激昂时,长鼓手常随着众人一起翩翩起舞,因其身前挎着长鼓,所以在起舞时侧重于击鼓的形体动作,逐步创作出挎跳“大蹦子”等技巧,由此而被称为“长鼓演戏”。

后经历代艺人创造丰富,长鼓舞在20世纪初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每逢佳节,朝鲜民间常出现跳长鼓舞者,深受群众欢迎。

长鼓舞不仅鼓技惊人,花样经常翻新,亦在于表达喜悦、欢快的气氛,以优美的舞姿和娴熟的鼓技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小百科

扇子舞

扇子舞是持花扇表演的女性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子表演,后发展成单扇舞和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有持一把或两把扇具的不同形式,它具有朝鲜族特有的节奏、含而不露的内在情绪、曲线性的律动和自由自在的表演,随着队形的不断变化,舞者将手中的扇具可组合成丰富多样的图案及造型。

3.朝鲜女性的绝活-顶水罐舞

顶水罐舞因舞者头顶水罐起舞而得名,是朝鲜民族女性表演的传统舞蹈。

舞者顶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实物,后为了便于起舞,多用纸糊的罐型道具,在表层上绘以漂亮的花纹,轻巧且别致。随着道具的变化,舞蹈动作也相应发展。顶水罐舞以“挫垫步”、“踏波步”和“碎步”为基本步伐,主要动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弹珠”等。舞蹈通过模拟顶罐行进中的各种生活动作,抒发欢乐喜悦的内心感情,舞姿轻松优雅。

4.感人肺腑的《卖花姑娘》

《卖花姑娘》被誉为朝鲜五大革命歌剧之一,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该歌剧蕴涵着把充满泪水孝心的花篮转变为革命的花篮的深刻哲理,体现了要解放自己的民族只有革命才有出路的思想。

《卖花姑娘》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朝鲜,主要讲述了花妮一家为了偿还地主家的债,自祖父辈起就在地主家当长工。

到花妮这一代眼看债务就要还清了,而狡猾的地主却又变着法儿添出了许多算不清的利息。小妹顺姬因为饿极了偷吃了地主家的一只红薯,遭到地主婆的一顿毒打,绊翻了正在炉子上炖着的参汤,烫瞎了双眼。哥哥哲勇一怒之下烧了地主家的粮仓,之后被警察抓走,送入狱中。花妮顶替重病的母亲做了地主家的女佣。

白天干活,繁重劳累,晚上偷偷到镇上卖花挣钱,为母亲买药。不料又被地主发现,地主把她卖给了人贩子。

花妮带着药回到家里,地主和狗腿子紧追着赶来要把她拉走。卧病的母亲挣扎着上前拦阻,却遭到一阵拳打脚踢,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花妮在中途逃跑,跋涉700里的路程去探望狱中的哥哥。她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监狱,看守却说她哥哥已经死了。花妮悲痛欲绝,想投河自尽。

但想到家中孤苦失明的妹妹顺姬,她毅然踏上了归途。

地主婆正在闹病,常产生可怕的幻觉。地主说,这是花妮母亲阴魂作祟的缘故。于是狗腿子将顺姬骗去冰天雪地的荒山沟里,让双眼失明的小姑娘无法回家。花妮回来不见了妹妹顺姬,认定是地主搞鬼,遂冲进地主家,举起火盆往地主砸去。地主管家毒打花妮,把她关在库房里。哥哥哲勇其实并没有死在狱中,而是越狱参加了革命军。他同几个战友去侦察的途中,听到荒山沟里的哭声,救出了顺姬。哲勇怒不可遏,他和战友们带领村民冲进地主庄院,打倒地主,救出了花妮。兄妹三人终于团聚。获得了新生的花妮又抱着花篮上街了,但那些花却分外艳丽。

花妮三兄妹和村民们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打倒那些骑在他们头上的压迫者和剥削者,劳动人民才能过上美好的日子。

《卖花姑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可歌可泣,故事催人泪下。剧中似虎如狼的地主和身世可怜的“卖花姑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跨越时间与空间,《卖花姑娘》带给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一样的内心感受,该剧以其深刻的哲理性、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世界歌剧中的杰作,堪称经典。

5.《红楼梦》漂洋过海,搭起友谊桥梁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即1784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着之一,作者曹雪芹。

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120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至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以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中国的《红楼梦》怎么会传入朝鲜?这里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1961年,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在访问中国时观看了上海越剧团上演的越剧《红楼梦》,当年秋天,上海越剧团又带着越剧《红楼梦》访问了朝鲜。在金日成的倡议和指导下,朝鲜曾以民俗戏剧“唱剧”的形式改编并演出《红楼梦》,他曾四次亲临排演现场指导,并陪同邓小平等中国老一代领导人观看演出。

为了迎接中朝建交60周年,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提出对《红楼梦》进行再创作,将50年前的原作进一步润色,让歌舞剧《红楼梦》重回舞台。金正日还在创作过程中多次亲临现场直接指导。2009年9月25日,歌舞剧《红楼梦》在平壤大剧场正式公演,一经推出便受到朝鲜观众的热捧,2009年10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平壤大剧场和金正日一同观看了朝版《红楼梦》。

朝鲜歌舞剧《红楼梦》分六场十景,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在林黛玉香消玉殒、贾宝玉离家出走时达到高潮,该剧于2010年5月开始于中国巡演,时间大约一个月。演出该剧的剧团是2008年曾带着歌剧《卖花姑娘》访问中国的血海歌剧团,共198名成员参加演出,该剧主要演员都是当今在朝鲜家喻户晓的明星。其中,饰演贾宝玉的金日煌是本次来华演员中最为知名的,不但因为他获得过朝鲜最权威的民歌比赛金奖,更为传奇的是,金日煌的爷爷金正华在50年前的第一版《红楼梦》中也曾经饰演过贾宝玉这一角色,当时在朝鲜观看完演出的周恩来总理还亲自接见过他。祖孙二人都结下的“宝玉缘”,在朝鲜国内已经传为佳话。

朝鲜歌舞剧《红楼梦》对情节的处理以及对人物感情的把握上,都基本尊重原着。剧中歌曲全部采用朝鲜民谣唱法,字幕大多引用《红楼梦》原文,观众们能够欣赏到用朝鲜语演唱的“葬花吟”。剧中朝鲜演员的衣着打扮和动作台步,都和中国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非常相似,舞台布景、亭台楼阁和几案床凳也照搬中国模式。舞台布景极为奢华,还原了荣宁二府的盛世景象,舞美立体极富层次感,这样精致的灯光舞美绝不逊于任何一部百老汇音乐剧,让中国同行惊叹不已。

“血海歌剧团”演出的音乐歌舞剧《红楼梦》和上海越剧团的《红楼梦》的剧情基本相似,而服饰化妆又和1987电视剧中的大体相仿。

值得指出的是,朝鲜的这个《红楼梦》,其场面之壮观,置景之独到,歌唱演员的阵容之强大,歌舞演员的唱功和表演功夫之专业,都不是中国越剧和电视剧所能单独与之相比的。在朝鲜的这个《红楼梦》的舞台上,溪水于假山上流动,花儿从树上飘落,鸟儿放声鸣叫,演员于云海中起舞……从第一场“黛玉投亲”到第六场“宝玉出家”,六场十景,场场精彩,景景动人。演员的唱腔字正腔圆,共鸣十足,气息沉稳,音色优美;角色的表情因情流露,动作随景而行;紫鹃的表演,声声催人泪下,步步摄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