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亚洲——朝鲜
42873200000013

第13章 盛放的文艺之花(1)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朝鲜人民经过劳动与生活,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到了近代,由于朝鲜政府提倡文艺革命化、文艺大众化、突出文化艺术的政治功能,尤其是音乐、歌曲的特殊作用,使朝鲜人民能歌能舞,基本上都是艺术家,即使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也独放光芒。

第一节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朝鲜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阿里郎》、《春香传》、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及独具朝鲜特色的革命歌剧与音乐,构成了朝鲜灿烂的民族文化。

1.朝鲜民族史诗-《阿里郎》

《阿里郎》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名曲,表现了朝鲜族对爱情的忠贞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台表演通过描写朝鲜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艺术地再现了朝鲜族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和平与爱的向往、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及坚定意志。

《阿里郎》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常听到的是流行于京畿道一带的本调阿里郎,这版本的流行是因为它成为了1926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后来该曲目更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做韩国和朝鲜代表团的进场音乐。

阿里郎,翻译成汉语是“我的郎君”。阿里朗是高丽时期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类似于我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生活清苦,丈夫为了让妻子过上好日子,想外出打工挣钱,但妻子不肯,妻子说只要两人守在一起她就满足,但丈夫并不那么想,在一天夜里丈夫悄悄地走了。妻子的美丽在十里八村都很有名,丈夫走了以后,她经常遭到村里一个地痞的骚扰,地痞让她改嫁,她拒绝了。一年后丈夫挣了钱回来,正值夫妻俩高兴地团圆时,地痞又来了,当时村里传着有关妻子和地痞之间的闲言碎语,所以丈夫起了疑心,以为妻子不贞,就又要离开,妻子怎么解释也拦不住,丈夫走了,妻子在后面追,追不上了就唱了一道歌曲。歌曲内容是对丈夫的关心、思念及被误会的委屈。妻子唱的这段就是“我的郎君”,即阿里郎。后来阿里郎这个故事与歌曲流传开来,成为朝鲜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牌,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朝鲜人就有阿里郎,一唱阿里郎就知道此人是朝鲜人。

阿里郎流传到今天已经有很多个版本,朝鲜的大型歌舞表演是一个版本。讲述了朝鲜族苦难的历史与今天的建设成就及朝鲜人民在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领导下的幸福生活。朝鲜的大型团体操《阿里郎》每四年一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团体操艺术演出,10万人参演,气势宏伟、蔚为壮观。10万名演员中,仅有极少数专业演员,大多数是青年人,主要由小、中、大学生组成。他们都是从各地学校里筛选出来的,每年皆要换一批新演员。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10万名群众演员水准极高,几乎能达到专业舞蹈演员水平。队形不断变换,使观众眼花缭乱,演员却能保持整齐有序。其中一幕讲述南北朝鲜统一的故事,数百名身穿白色长裙的女郎,在几秒钟内组成一个朝鲜半岛地图,站位非常精准。

最使人惊叹的莫过于由18000人组成的巨幅翻版背景画。翻版的人主要是来自平壤的青少年,每个人手持一本数百页厚的画册,他们根据10余名指挥员的旗语信号,翻动画册,展现出构图复杂、色彩纷呈的巨幅背景画卷。参演《阿里郎》是政治任务,零报酬。但朝鲜人民认为能够参演《阿里郎》就是莫大的荣幸,尽管近半年的排练和演出使演员们非常疲惫。《阿里郎》表演已成为朝鲜吸引游客的主要项目,为朝鲜赚了不少紧缺的外汇。

2.文化艺术的瑰宝-《春香传》

《春香传》是朝鲜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古典文学名着,是朝鲜人民宝贵的文学遗产,它深为广大朝鲜人所喜爱,至今它仍给我们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在长期口传中形成的一部古典文学名着。故事据说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直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李朝英、正(英、正时期系指李朝21代王英祖1724~1776与22代王正宗1776~1800统治时期)时期才最终形成一部完整的作品。先后出现过全州土版《烈女春香守节歌》、京版《春香传》、汉文版《水山广寒楼记》、《汉文春香传》与抄本《古本春香传》等不同版本。1954年,朝鲜作家同盟出版社以《烈女春香守节歌》为底本进行整理、校注,题名《春香传》出版。

《春香传》的故事情节在朝鲜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它分上、下两卷。上卷写退妓(退妓指改籍的艺妓)月梅之女春香清明游春于广寒楼巧遇两班翰林之子李梦龙,二人互相倾慕,私自结为夫妇。不久李翰林调任京师,命梦龙先行,春香、梦龙不得不依依惜别。下卷写新任南原使道卞学道到任后强迫春香为其守厅(守厅是作妾之意,但又不是正式之妾),春香不从,被迫下狱,命在旦夕。梦龙在京应试中举,任全罗御使,暗察南原。他查明卞学道作恶的真相,微服亲赴卞学道寿宴,丢下讽刺诗一首予以抨击。事后,把卞学道革职惩处,春香、梦龙重获团圆,共赴京师。

因为《春香传》表达了当时朝鲜人民的思想与情绪,朝鲜人民要通过《春香传》反映他们的爱憎和愿望,所以李朝末期广为流传,最终演变为是型小说《春香传》。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李朝封建社会,贵族阶级骄奢淫逸,统治黑暗腐朽,人民群众倍受迫害与剥削。农民起义、市民斗争及实学思想家对封建制度的揭露和抨击,都已经进入高潮,李朝封建制度已濒于崩溃。《春香传》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人民的口传中臻于完善的。

3.独特的音乐政治

歌曲和政治联系在一起,被赋予更重要的意义在朝鲜是不争的事实。在朝鲜人民的生活中,歌曲绝非单纯欣赏与消遣的一种艺术,而是一种武器与斗争的手段,更是一种政治。“音乐政治”由此成为朝鲜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

“音乐政治”是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提出的命题。金正日格外喜爱音乐,他曾说:“音乐是我的第一个恋人。”金正日曾撰写《音乐艺术论》等着作,并且在年轻时亲自创作了《祖国的怀抱》、《祝福之歌》、《我的母亲》、《大同江迎日出》、《朝鲜啊,我要为你增光》等歌曲。这些歌曲如今被朝鲜媒体誉为“不朽的经典名曲”。在“音乐政治”的命题下,朝鲜媒体公开发表了金正日有关音乐政治的许多语录,例如,“离开音乐的政治犹如没有灵魂的肉体,离开政治的音乐如同没有根茎的花朵”,“革命没有歌声就不能胜利”,等等。

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样的歌曲。朝鲜现在正处在金正日提出的“先军政治”时代(军事第一时代)。

因此,热情歌颂领袖,强调加强国防保卫祖国,反映部队生活,突出军民一心的歌曲,自然成了“音乐政治”的主题。这些歌曲大都慷慨激越,豪情满怀,充满斗志。《正日峰的雷声》、《我们的将军是第一》、《先军长征之路》、《白头山啊,你说吧》、《复兴强盛阿里郎》等歌曲,已成为朝鲜“先军时代”广为传唱的名曲。而在这些名曲中,歌颂领袖的歌曲最多,其中最着名并且几乎每个朝鲜人都会演唱的自然是《金日成将军之歌》与《金正日将军之歌》。朝鲜电视台每天下午5时开播时,首先播放的就是功勋国家合唱团演唱的《金日成将军之歌》与《金正日将军之歌》,而在重要的庆祝活动开始时,也往往首先演奏这两首歌曲。

自古以来,朝鲜族就以能歌善舞闻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鲜文艺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文艺作品也以其深刻的思想性、生动的艺术性与鲜明的民族性在世界舞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金日成主席亲自创作的《血海》、《卖花姑娘》、《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等作品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其中《卖花姑娘》在第18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与特等奖章。

1971年,歌剧《血海》的成功上演开辟了朝鲜歌剧艺术新时代的里程碑,它和此后创作的《卖花姑娘》、《党的好女儿》、《密林啊,说吧》、《金刚山之歌》被赞誉为朝鲜的五大革命歌剧。在电影、歌剧艺术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同时,音乐、舞蹈、美术及杂技等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世纪70年代,作为文艺创作的全盛期为朝鲜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在布景、美术和配乐方面都强调要符合时代美感的全新话剧《城隍庙》的上演又推动了话剧艺术的革新,它和《血喷万国会》、《女儿的来信》、《三人一党》、《庆祝大会》被称为朝鲜的五大革命话剧。进入80年代,朝鲜文艺工作者编排了创作形式新颖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光荣之歌》、《幸福之歌》、《乐园颂》及《第13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之歌》,这些表现了朝鲜音乐舞蹈最高水平的作品被誉为“纪念碑式的杰作”。90年代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根据新时期进一步繁荣与发展文艺的要求,创作出了大型系列故事片《民族与命运》。同时,杂技《空中飞人》以高超的技艺在1997年与1999年连续获得摩纳哥国际杂技艺术节与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金奖。在2002年纪念金日成主席诞辰90周年之际,推出的大型团体操和艺术表演《阿里郎》,以恢弘的气势、独具匠心的构思将团体操、杂技、音乐、舞蹈与巨型人工背景台、电影画面等多种艺术形式巧妙融合,使这部有15万人参与表演的巨着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充分展示了朝鲜民族文艺的优秀表现力与无穷魅力。

小百科

朝鲜画家

朝鲜画家非常朴实,他们的社会地位很高,待遇也相当优厚,但他们创作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国家。

对朝鲜画家来说,创作领袖宣传画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作画前皆要精心准备几个月。专门从事领袖宣传画创作的画家,均要经过层层选拔,不但要技巧高超,还要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能成为专门的领袖画画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第二节 歌舞之乡

朝鲜族能歌善舞,歌舞是朝鲜族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性格爽朗、活泼、富于幽默感的朝鲜族人民的象征。朝鲜族的歌舞艺术历史悠久,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朝鲜族往往老少三代一起歌舞,且喜欢饮酒伴舞,常边歌边舞,舞毕饮、饮毕舞,通宵达旦,有时甚至连日不休。当歌舞到高潮时,有人则拿起餐具充当乐器。

当端午节来临,插秧结束之际,来到朝鲜族聚居的乡村,你就会感到那简直是歌舞的海洋,当你沉浸在伽耶琴的乐曲声中,当你置身于歌舞的气氛里,就会感到不会唱歌跳舞是终生遗憾。在这歌舞之后,即使你唱不好、跳不好也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歌舞的激情之中,和主人分享快乐。

娶亲之日,新娘临门,公公婆婆要跳舞迎接,新郎新娘更要亮出“拿手好戏”,亲朋好友也要载歌载舞,庆贺新婚之喜;孩子百日纪念,老人生日纪念也往往邀来全村人一起歌舞,共享快乐。平时,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工地休息,倘若一人领唱或敲起长鼓,大家就踩着节拍引吭高歌,翩翩起舞,一片欢乐。如果有远方来客,或由于某种喜事全家老小便高歌起舞,形成有趣的“家庭舞会”。

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和动作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着名的朝鲜族民间舞蹈有农乐舞、长鼓舞、扇舞和顶水舞等。

1.民族舞蹈奇葩-《农乐舞》

朝鲜族能歌善舞,不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朝鲜族民间舞蹈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是《农乐舞》,它极富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集《长鼓舞》、《扇舞》、《扁鼓舞》、《象帽舞》等舞蹈形式为一体,深受朝鲜人民喜爱。

随着农业尤其是水田生产的发展,农乐舞日趋完善,逐步演变成推动农业生产的一种娱乐形式而承袭下来。在古代,农乐舞带有些许宗教色彩。农历年初的农乐舞有祈天保丰收的“场院巫”、驱逐鬼魔的“灶炕巫”、经过水井旁表演“井巫”、过桥时表演“桥巫”等。近现代以来,在春耕插秧结束和秋收后的农闲时节,朝鲜族都要举行农乐舞的活动。主要由农乐队的舞者表演小鼓舞、帽带舞、长鼓舞与童舞,其中分群舞、独舞以及哑剧表演等。舞姿兼具柔婉袅娜、刚劲跌宕。音乐节拍富于变化,忽而急骤,忽而舒缓,旋律轻快优雅。

舞蹈动作富有力度而又轻灵,如,中国书法之行出的行云流水。舞蹈动作与情节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大都是模拟生产动作与根据生活经验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