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42891700000002

第2章 (一)现代化的意旨

“现代化”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研究者主要从发展进程的视角,对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1)现代化是指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进程。(2)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3)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4)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被看做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为了厘清现代化的意旨,有必要对“现代”、“现代性”及“现代化”三个概念作必要的界定。

“现代”一词,从历史演进上说,是相对于“古代”和“近代”而言的;从发展内涵上说,则是相对于“传统”而论的。它被学者们习惯性地用来界定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特定阶段,如在西方学术界,“现代”一般的时间界定是1500年以来直到现在的历史阶段,中国学者则将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为世界历史进入现代的标志。各国在“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时期的断代上也各不相同,如在中国,有的学者把1919年五四运动视作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有的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的标志(本书赞同这种说法)。由于种种见仁见智的原因以及对现代标准难以统一界说,这种有关人类社会与各国历史何时进入“现代”社会的问题的讨论永远不会完结。毋庸置疑,人类社会历史尽管充满曲折、反复甚至倒退,但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现代”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特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会产生许多与以往历史阶段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被作为价值尺度来表征“现代”与“传统”的区别。

“现代性”,简单地说,指的是现代社会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它是人类社会自工业化以来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种种属性。那么究竟如何来区别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呢?现代社会到底具有哪些特性呢?学术界同样充满分歧。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提出现代社会的一些共同特性,诸如: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均富化、社会阶层流动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等。费正清虽然也注意到“亚洲的现代化,例如,决不具有西方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特征,他否认现代化等于西化。然而,他衡量现代化的标准——工业化、经济福利、民众对政治的参与、民族主义、科学和民主——与当时正在流行的现代化理论几乎完全一致”。我国学者何传启则认为,“现代性”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表现,在政治上表现为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层化;经济上表现为工业化、专门化和技术化;在社会领域中则表现为城市化、福利化、分化与整合;人的“现代性”如开放性、参与性、独立性和平等性等;文化领域中的宗教世俗化、价值观念的理性化等等。“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结果,其中包含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社会模式的诸多期许和追求。它涉及现代化的标准问题。一般而言,上述种种关于现代性的看法固然有其共性存在,但不能一概而论,其中的特定蕴涵各不相同,不可能千篇一律,否则这个世界也过于单调乏味,了无生机。现代性必然具有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双重特色。

“现代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变迁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个变化既是结果又是过程,因而现代化也就呈现出十分宏富的景象。当然,现代化的发展与研究离不开特定的历史环境,因此,对现代化的理解必须将它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时代中去考察。罗荣渠认为,现代化作为世界性的发展进程或全球性的发展趋势,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与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浸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与社会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狭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第三世界经济落后的国家采取适合自己的高效率途径,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和适应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说,现代化进程是客观内容,是欠发达和不发达国家在现代国际体系的影响下,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加速社会发展和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罗荣渠先生对现代化内涵的历史考察向我们呈现出了现代化进程的世界情势,那就是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不同步。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已经完成,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已经步入了“后现代”或称为“后工业化”时代,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则处于初始阶段或中期。一般现在人们所理解的现代化主要指后者,即狭义的现代化。

现代化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和根本性的大变革,涉及世界各国和地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导致变化的变化:现代化,发展和政治》一文中对现代化过程中的特征归纳为以下九个方面:

(1)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这是直接依据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两者的比较而推论出来的。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必然涉及人类生活方式根本和整体的变化。

(2)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它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

(3)现代化是系统的工程。不能将现代化过程简单地归纳为某一种因素或某一个范围。

(4)现代化是全球的过程。现代化起源于欧洲,扩展到全世界。

(5)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现代化所涉及的整个变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

(6)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一切社会进行现代化的过程,有可能区别出不同水平和阶段。

(7)现代化是同质化的过程。传统社会以很多不同的类型而存在,现代社会却基本是相似的。

(8)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虽然在现代化过程中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的挫折和偶然的倒退,但在整体上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趋向。

(9)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在转变时期,现代化的代价和痛苦是巨大的;从长远看,现代化增加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