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104

第104章 榆林市城区土地资源特点

(一)地势

榆林市区位于黄土高原的北端,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城东有驼山,西有黑山,北有红山,榆阳河、芹河、沙河由东西汇入榆溪河,榆溪河自北向南流过,城市主要呈南北走向分布于榆溪河各级阶地上。

城市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040~1165米,高差约120米。总的地势是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基本地貌单元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黄土高原型:该种类型位于老城区东部(东沙),由黄土状亚砂土、亚粘土互层组成,为市区最高地形,在局部地段有沙丘覆盖,地面切割强烈,为梁峁地形,在秦家沟一带冲沟发育,地形破碎。

2.风积沙丘型:分布于市区北部、南部和西部(含经济开发区),由不同类型的活动性和半活动性沙丘组成,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高出河面30~70米,沙丘高3~10米,沙丘以下大部分为Q3和Q2黄土状亚砂土或黄土状亚粘土。

3.榆溪河四级阶地:分布于市区南郊公路两侧,呈南北向狭条形,高出河面40~60米,地面起伏不太大,局部地段冲沟发育,地形破碎,在斜坡地段,地面坡度达10%~30%,基岩埋藏较深。

4.榆溪河三级阶地:分布于老城以南四级阶地以西,南北向断续分布,高出河面约20米,冲沟较发育,地形较破碎,基岩埋藏较浅,局部地区出露地表,阶地组成物为黄土类河流堆积层。

榆溪河二级阶地、一级阶地和漫滩在旧机场、老城以西和沿河床两侧分布,地面平坦,分别高出河面3~8米、1~5米和1米。地层以中细砂为主,局部地段为亚砂土和淤泥,底部为砂砾石层。

(二)地壳稳定,有利于工程建设

榆林城区在土地构造上属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地质构造简单,断层不发育,几乎无褶皱,地层平缓,倾角1°~3°,倾向西南,属平缓的单斜构造。本区地震烈度为6度,属少震区,在全国地震烈度区上属低烈度区,为地震不设防城市。土层力学性质好,承载力度大。除东沙、西沙地势较高外,第四系黄土孔隙度小,结构均匀,湿陷性不明显,压缩性小,地基允许承载能力大,一般在18~36T/m2。地下水位除一级阶地埋藏较浅(0.12~2.3米)外,其余地段均埋藏较深,二级阶地3.8~11.65米,三级阶地大于7.8米,四级阶地大于20米,黄土塬区更深。地下水均无侵蚀性,适于建设大型工业项目、高层建筑及其他工程项目。

(三)冻融作用强烈,地面易遭破坏

市区最低气温-32.6℃,年平均气温8.1℃。冬季受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影响漫长而寒冷,有近5个月土壤封冻期,季节性冻土最厚可达146cm。气温变化幅度大,春季升温快,土地冻融作用强烈,常使地面遭到破坏,引起道路、桥梁出现多边形裂缝,建筑物地基易受冻胀的影响,一些低洼地带的道路易发生翻浆现象。各种供水、供气、供电管线都要铺设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否则将发生管线冻裂、扭曲、断裂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