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115

第115章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情况

中国设立开发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于90年代中期,目前已进入成熟发展期。综观世界各国开发区管理体制,不外乎三大类型,即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混合主导型。我国开发区管理体制大都采取政府主导型,即由政府或政府经济部门委托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管理,或由政府的业务部门直接管理,开发区成为一级相对独立的自治实体,组建管委会等类似地方政府的机构,全面负责开发区的行政和经济管理事务。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其管理模式、发展思路对榆林经济开发区有许多可供借鉴的地方。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郊,地处北京市总体规划中亦庄卫星城的核心区,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西至西环路,南至凉水河,北至北环路。一期规划面积23.5平方公里,二期扩建区面积24平方公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于1991年。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管委会,代表市政府对开发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享有与北京市政府同等的项目审批权限。开发区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优惠政策。

建区10年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吸引工业项目为主、外资为主、出口为主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方针,截至2002年7月,入区企业已超过1000家,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投资规模占投资总额的75%以上,“三资”企业平均投资额超过1000万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40家落户开发区。

目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药、新能源与新材料及软件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并形成了“星网工业园”、“北京药谷”等由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机构组成的“产业航母”。1995-2001年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9.6%。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7亿元,税收收入19.5亿元,工业总产值423亿元,销售(营业)收入467亿元,出口创汇12.4亿美元,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同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又在积极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国土资源部国有土地资本运行试点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北京市社区建设试点区。据统计,北京开发区在国家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中,综合指数排位由2000年的第十位上升至2001年的第七位,综合经济实力指数由2000年的第十二位上升至2001年的第五位,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开发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