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114

第114章 几点建议

(一)研究确定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功能作用和总体发展战略

根据我区经济现状和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区位条件,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可确立为“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突出主体,一区多园,滚动发展”。具体发展思路是: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以榆林地区丰富的煤、气、油、盐等矿产资源为依托,以矿产资源深加工的重化工项目为主体,以区内荒沙地综合开发治理、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为突破口,实施“政策推动与体制创新并举,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自主建设与招商引资建设并举”的发展战略,实现“一区多园”的建设目标,引入全新的管理运作机制,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力争“九五”末起步,“十五”期间建成集农业、工业、商贸、科技、教育、居住、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型经济示范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尽快组建榆林经济开发区组织管理机构

一是成立“榆林经济开发区管理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行署主要领导担任,地委、行署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地区各有关部门、榆林市政府和横山县政府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开发区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开发区主要领导的任免,协调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二是成立“中国共产党榆林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作为地委的派出机构,负责开发区内党务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三是组建“榆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行署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的规划建设、项目审批、劳动人事、土地出让、管理服务、优惠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四是组建“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总公司”。作为开发区直属公司,实行企业建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任务是协助开发区管委会搞好土地平整、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开发建设总公司可下设建设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后勤保障等分公司。

(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原则,开发区宜采用“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

区内建立“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服务体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由行署任命,其他工作人员采用面向社会在全区范围内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竞争上岗。开发区内部机构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需要自行设置,不与政府部门对口,减少扯皮,提高办事效率,以全新的管理体制进行运作。

(四)抓紧开展土地划拨与调拨工作

土地是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将开发区范围内国有荒沙地一次性划拨给开发区。对已划拨给当地乡、村和单位与个人的土地重新划拨给开发区,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审批出让,并尽量减少和降低开发使用土地的植被补偿等费用,给开发区提供一个好的启动环境。

(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

在编制开发区总体规划时,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多功能”和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的思路,实施“富规划、穷开发”的战略。在完成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规划及专业规划,力求规划的完备性与科学性。

(六)积极筹措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结合榆林经济开发区的现状,开发区首先要从生态农业、房地产开发入手,进行土地平整、荒沙地治理。其次,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将供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榆林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尽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能立项,进入全省、全国总盘子,争取国家投资建设。再次,要建立土地开发基金,把开发区占用农民土地的补偿费先不付给农民,只付给略高于银行的利息,由开发区集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七)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我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开发区要启动发展,必须要制定比其他开发区更优惠的政策,才能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应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在借鉴别的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区的实际,研究制定出我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除了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和引资奖励办法以外,还应该提出资源利用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我区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

(1999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