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02

第2章 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999年年初,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将榆林经济开发区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这是陕西省在毛乌素沙漠设立的第一个开发区,也是榆林的一项跨世纪工程。榆林经济开发区的创立不仅对加快榆林资源开发和《陕西省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强化榆林在西部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榆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尽快启动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榆林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能源重化工建设项目为主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坚持“政策推动与体制创新并举,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并举,自主建设与招商引资并举”,走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开发和招商引资三者协调发展的路子,妥善处理开发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其管理、开发、辐射作用,力争“九五”末起步,“十五”期间建成以能源化学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示范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从全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出发,结合开发区的土地现状和建设条件,编制开发区总体发展建设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资金筹措情况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编制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量力而行,分期实施,滚动发展,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建设一片。

――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的原则。开发区规划和产业发展,要有超前性,取众家之长,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规划要指导项目建设,项目建设要符合规划的要求,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支撑服务体系健全、功能结构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既具榆林独特风格、又有现代化特色的对外开放窗口。

――面向市场、效益优先、规模竞争的原则。开发区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建设,特别是在资金筹措、项目引进和土地开发等方面,要完全采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运作。通过市场供求关系指导产业发展,通过规模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力求企业和产品始终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开发区总体规划要纳入榆林城市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开发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工程和公用工程要先行建设,取得突破,为开发区全面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资源就地转化、综合利用的原则。以煤、油、气等资源就地转化为主体,注重产业之间相互关联配套,注重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形成具有鲜明特色、有比较优势和竞争能力的产业结构和商品结构。

――制度创新、以开放促开发的原则。坚持制度创新,全方位推进改革开放,走多元化、多层次联合建设开发区的路子。建立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形成超常规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吸引国内外各类投资者,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入区办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技术、资金和人才。

(三)建设目标

根据陕政函[1999]24号文件精神,开发区建设拟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九五”末和“十五”期间,为启动建设和功能开发阶段。通过五年多的建设,完成起步区的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吸引或启动一批项目开工建设,进入规模化生产,初步形成开发区建设的雏形。第二阶段:“十一五”期间,为实现规划建设目标和功能完善成熟阶段。主要是强化和扩大资源的深加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效化,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形成15万吨醋酸、20万吨二甲醚、20万吨焦炭、60万吨甲醇和60万吨合成氨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