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27

第27章 榆林自身拥有的区位优势、相对优势和绝对优势,是发展特色经济的潜在资源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究竟有无优势,最根本的不在于地理环境,而在于有无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有无培植形成现实生产力的潜在资源。按照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理论分析榆林的现状,榆林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和生产力优势。

首先,从区位看,榆林地处我国东部的西部,西部的东部,东可借神华铁路出海,南可通过西南铁路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相依,西和新疆、兰州能源化工带相连,北和内蒙古火电基地相邻。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原料供给、运输成本等区位条件较好,与区位理论要求相吻合,可吸引东部公司或跨国公司直接在榆林投资。

其次,榆林资源丰富,劳动力工资率低,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理论分析,榆林在煤炭、电力等产品的生产上,制造成本绝对低于东部地区的同类企业,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第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赋予理论认为,无论是在一个地区内还是在一个国家内,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所有的商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都是由它们各自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各国资源赋予的不同,即生产要素的供给情况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从生产要素的密集性和生产要素的赋予来分析,贸易的首要条件是有些商品在某一地区比在其他地区能够更便宜地生产出来。一个地区的出口商品含有相对大量的、比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要素,而进口的是其他地区便宜的生产的商品,其国际贸易的流向应该是:

1.劳动力众多的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应集中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劳动力相对缺乏的国家(西欧、北美等)去。

2.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地区(如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应集中生产像谷物、牛羊类畜产品等土地密集型产品,出口到土地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西欧、日本)去。

3.资本相对丰富、技术相对领先的国家(日本、美国)则应集中生产机器设备、钢铁、汽车、计算机等需要大量资本及先进技术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到资本相对缺乏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去。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尚且如此,榆林也要借鉴国际贸易的经验,一是发挥自己的绝对优势,开发成本低廉的产品,获得绝对利益;二是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利用广阔的土地资源和地下资源,吸引外资上一批项目,获得比较利益,加快构筑榆林特色经济的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