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34

第34章 基地建设对陕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陕西经济结构调整要有新思路、新举措,通过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的率先突破,推动区域经济特色化发展。

(一)基地建设是陕西跨世纪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1999年,榆林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达1707.37万吨标煤,占全省的58.68%。煤炭生产能力达到2800万吨,产量1318万吨,占全省的54.2%;天然气形成30亿立方米的生产净化能力,产量达到12.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100%;石油形成154万吨的产量和20万吨的加工能力,占全省的23%;电力总装机容量52.5万千瓦,发电量12.65千瓦小时,占全省的5%;石油化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占全省的8%。

(二)榆林是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的重点地区

榆林是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重点地区。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714亿吨,探明储量166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环保煤和化工用煤。天然气,预测储量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近4000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气田。目前,已实现向北京、天津、西安、银川和榆林供气,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运;国家有关部门还规划在榆林建设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规模的火电基地。榆林是国家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重要的电源点和气源点。

(三)建设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是加快调整陕西乃至全国工业布局的需要

榆林矿产资源丰富,作为建设中的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其产业发展不仅对振兴榆林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陕西省经济的发展和我国能源化学工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化肥项目的建设可解决以榆林为中心半径300公里内无优质化肥厂的缺憾;15万吨醋酸项目的建设可填补整个西北地区空白;大甲醇项目现已有20万吨基础,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建成全国性的大型甲醇基地;利用就煤近水的优势建设大型火电厂条件十分优越。因此,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高技术、大规模、新机制、抓转化”战略,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积极引进和大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提高项目的装备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大规模开发煤炭、天然气资源,形成煤炭生产基地,发展大型煤化工、天然气化工项目,形成甲醇、醋酸基地,建设大型火电基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资源、项目引资金、换技术、聚人才,只求所在,不求所有,转变观念,建立“你图利,我发展,共受益”的新型开发建设机制;注重资源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输出与就地转化并举,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形成具有特色、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榆林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

榆林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又处于东西部的结合带,区位优势明显,发展能源重化工产业条件得天独厚,而且资源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完全有条件成为西部大开发首选的项目、政策承接地和投资热点地区。随着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条件将更为方便、快捷,煤炭、甲醇、醋酸等产品和原料的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能源重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