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走进榆林开发区
42937700000068

第68章 以适应和符合国际惯例为目标,围绕提高效率抓改革,优化开发区体制创新

榆林经济开发区属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管理机构实体,是一个特殊的行政主体,但又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十分规范的政府管理框架。这种体制模式极易陷入政企不分的困境。因此,必须以“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创新服务体制,这既是保持开发区旺盛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推进开发区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核心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政府、企业、社会服务、公务员队伍等管理机制的创新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惯例相符合的规章制度,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是推进管理机制的创新。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按照精简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要求和诚信服务、规范行政、降本增效三条准则,逐步建立和形成行政决策和信息咨询、区域经济调控、社会事业发展、中介服务组织、监督约束五大行政管理系统,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二是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创新。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法人实体,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与经营活动的增强。

三是积极推进社会服务机构的创新。包括中介服务机构在内的所有服务机构,都要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发挥协调、监督职能的要求,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开发区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是积极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创新。不断完善对外公开招聘、对内竞争上岗的用人制度,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等相关规章制度,拓宽选用优秀人才的渠道和民主公开选拔的范围,建立严格的公务员培训、考核和监督机制,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真正建立起一支既懂市场经济,又懂国际惯例,还懂现代化管理的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