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一章是说,人生宠辱境界的根本症结所在,都是因为我有身而来。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宠”是得意的总表象。“辱”是失意的总代号。“若”在这里作“亦”讲,得之亦惊,失之亦惊。当一个人在获得意外的成名、成功的时候,或心仪已久的事实现了的时候,除非平素有淡泊名利的真修养,一旦得意,便会欣喜若狂,甚至喜极而泣。如果修养太差,还会得意忘形。
例如,流传清朝的一则笑话就是很好的说明。有一个老童生,每次考试不中,但年纪已经步入中年了。这一次正好与儿子同科应考,到了放榜的那一天,儿子看榜回来,赶紧向他父亲报喜,他的父亲正好关在房里洗澡,儿子敲门大叫说:爸爸,我已考取第几名了!他父亲在房里一听,便大声呵斥说:考取一个秀才,算得了什么,这样沉不住气,大呼小叫的让别人笑话!儿子一听,吓得不敢大叫,便轻轻地说:爸爸,你也是第几名录取了!父亲听到,便打开房门,一冲而出,呵斥儿子说:你为什么不先说。像他这样考了多少年,终于录取了,惊得连衣服都忘记穿了。这便是“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的一个写照。
“宠”是大家都想要的,但不会那么轻易地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比较意外,或苦盼而来,比如范进中举。有意外得到的,比如某人随手买了一张彩票往那一放,自己都忘了那一码子事,不曾想过了一段还中了一个大奖,都有得之若惊的感觉。再一个就是,大贵大富本身就已经把人置于深危之地,安有不惊之理。“辱”是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的事,一旦来临,或手足无措,或魂飞魄散,是人修养达不到一定境界时的真实表露。一个人真能做到“宠辱不惊,坐看云卷云舒”,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宠为下”一句,在许多版本也做“辱为下”,究竟哪个对,哪个错,恐怕老子自己也记不清了。实际上用哪个字意思都是一样的,因为“宠”和“辱”是一个事情的两面。比如一个人意外得了100万,肯定特别地高兴。如果又意外地损失了100万,肯定是特别地痛苦。高兴指数和痛苦指数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