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平民之道
42977300000088

第88章 “四不”哲学

不自见故明。“见”是看的意思。“明”是看得远和清楚的意思。“不自见故明”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想看得远和清楚,就不能有“自见”这个毛病。从主观上讲,我们都希望将事情看得清清楚楚,但恰恰相反,“许多人在面临很多困境、很多问题的时候往往搞不清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往往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心理学研究就发现,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并不是物质的客观世界影响了我们,而是由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才最终影响了我们。”所以,每个人对外部世界都有一个“自见”,少数人能克服“自见”,曲己从人,多数人却很固执。有一个成语叫“固执己见”。这里的“自见”应和固执己见是一个意思。自见的人,受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驱使,总是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对的。例如,我一个朋友给我说,他们的领导老和他们唱对台戏,比如在放假这个事情上,因工作需要他给领导提出这个礼拜不休息了,但领导说,没事,休息吧!过一段,机关没有事情,他给领导汇报说,这一礼拜没事,放假休息吧!领导却说,还有事情呢。但上了班,又没有具体事情。再如,一些人在讨论问题时,对别人的意见总是不愿听取,即使表面上接受了,在行动时仍会按照自己原来的设想去做,事情做坏了,又找许多理由来搪塞。这种“自见”的事例在生活中比较普遍。这如果发生在当权者的身上就严重了,因他们手中可驱使的资源很多,一旦错了而又固执己见,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经常反省,努力克服自身这个毛病。

不自是故彰。“彰”是彰显于世的意思。“自是”就是自以为是。在词典上,“固执己见”和“自以为是”是同义词,但它同中有异。“固执己见”的人虽然不会采纳别人的建议,但你说他还听一听。“自是”就绝了,完全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别人,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其他人都是村妇愚夫。命令给下属,只能是绝对地执行,没有讨价还价的份儿。“不自是故彰”,是说一个人能够谦虚不自以为是,就会使他的事业得以彰显发达起来。凡有“自见”和“自是”毛病的人都难以将事情看清楚,当然也就难把事情做好,彰显于世自然就谈不上。

前面我们说过,尽管我们自己很聪明,但在一些具体事情上远远比不上专业人员。就像种田我们不如农民,种花我们不如老圃(花工),所以,要“善听,择善而从”。不能因为自己是一把手就要说了算,或者对方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就要自己说了算,如果这样,你就犯了“自见”、“自是”的毛病了。

不自伐故有功。“自伐”就是自我吹嘘。“功”是功劳、功德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个人想得到大家的赞美,就不能自我吹嘘。如果有点成绩就到处吹嘘,反而会遭别人的讨厌。对于一个人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众人是能看得见的,心里也都有一杆秤,在适当的时候会给你相应的评价或回报。但有些人不懂这些道理,自己有了成绩,一见别人没有反应,生怕大家不知道,就会有话没话的找话说。俗话说:“话说三遍比屁都淡。”大丈夫做事,特别是有恩于别人的事,完了就不要再提了。

不自矜故长。“自矜”就是自尊自大。“长”是长远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想事业做得长远,就不能自尊自大。我们常说,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如果自尊自大,就不会进步,事业就会往下掉。“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四句话,是我们为人立身处事必然要记住的道理,如果能记在脑子里,经常对照反省,则终身受用不尽。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这一段话是说,一个有道的人,他能熟练运用“曲则全”这个道理来处理各种事情,他就能处处事事都处于极好的位置,虽然他从不和别人争什么,但所有人都争不过他。这并非虚言,实在是天下之所归,众望之所属。总之,这一段是说有“道”的人在社会上做事手段很高明,获取名利如探囊取物。

这一章实际上是讲“无为”的最高境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为”并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简单的把它定义为不做或少做,而是积极地审时度势,或乘势、或造势,制其机先,先人一步,坐收渔利。真正有作为的人,能做到“剖粒为饵,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条为杆,引盈车之鱼于百仭之川,纶不绝、钩不申、杆不挠——因水势而施之”。意思是:把一个麦粒一剖两半,作为鱼饵,用独根蚕茧丝做钓鱼用的线,用麦芒做鱼钩,随便用一根荆条为鱼竿,都能把一车鱼从很深的河川里面吊上来(古时一仭为八尺),就这样,钓鱼的线还不断,鱼钩还拉不展,鱼竿还不弯。为什么呢?完全是因水势而实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