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从事”是指学习、研究、遵循。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只有遵循道的人才能和道融为一体。
德者,同于德。是说修养德行的人才能和德行融为一体。
“道”和“德”作用是不一样的。“道”主要发挥生的作用。“德”主要发挥养的作用。老子在五十一章中说:“道生之,德蓄之。”
失者,同于失。是说自取失败的人总是和失败的因素融为一体。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是说能和“道”融为一体的人,“道”也喜欢帮助他。所以我们学了“道”,还要按照“道”去做才会有效果。如果说一套,做一套,反而惹人很讨厌。这不是“道”出了问题,而是自己出了问题。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是说与德行融为一体的人,德行也喜欢帮助他。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是说与失败因素融为一体的人,失败也喜欢帮助他。我们观察现实就会发现,失败的人总是和失败的人在一起,倒霉鬼总是和倒霉鬼在一起。一个人一旦陷于失败困境,几乎所有失败的因素都会凑上前来。
孔子说:“观其友,而知其人。”一个人如果身边是一群倒霉鬼,这个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先要从改变自己的朋友圈开始,厚着脸皮往好人堆里钻。俗话说:“近朱者赤。”如果自己口袋里就那几百块钱,旁边围了一圈比你还穷的朋友,你口袋的钱就可能会一天比一天少。相反,你虽然很穷,但你人做得很好,能交上一两个有钱的朋友,说不定你哪一天就发了。
学了这一段以后,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即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知道什么事和什么人商量。要想创业多和有“道”的人商量,要想守业多和有“德”的人商量。比如有些朋友好不容易想了一个致富的点子,结果回家和老婆一说,第二天就毫无信心了。《穷爸爸富爸爸》一书中,将从事经济的人分为四大类:
其中雇员,自由职业者最大的特点是害怕风险,看不到风险背后隐藏的机遇。如果你的家人是从事雇员、自由职业者,你要创业就不要指望你的家人给你出主意、想办法,在他们那儿得到的只能是兜头冷水或冷嘲热讽,最好是向企业家和有投资人观念的人去请教。
这一章,从文字上看内容关联的不是太紧密,实际上它是通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在说明天地尚且不能避免飘风、骤雨不终朝的结局,何况人呢?要想长久,唯一的办法就是与道德融为一体,否则,可能就是辛苦半辈子,红火一阵子的结局,要不就是父辈们打下的江山在自己手上三下五除二完了。在写作手法上也是前后照应,从很少有人说道开始,以“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结尾。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虽然相信这个道理,却不能一以贯之,所以他说:“信不足也”;有的人是根本就不相信,此谓“有不信焉”。
老子在上一章中说:“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是说天下的事无一不在遵循“道”的法则,可惜世间的人很少研究“道”。有的人是半信半疑,有的人根本就不信,所以难免有“飘风不终朝”的结局。据有关科学研究,每个人一生都有五至七次机会,有的人是害怕失败失去了机会。我们大家都喜欢好运,但好运在哪里呢?在动的过程中。你不动怎么会有运呢?有的人虽然抓住了机会,因自己的自见、自是、自矜、自伐又失掉了。“运”虽然在“动”中,但不能乱动,乱动不但得不到运,还会丢掉运,所以要“动善时”。
一个人如果得到了一次机会而不能很好地把握,则意味着以后很难获得机会。比如有的人找关系弄了官,但是干不了,以后想提拔就困难了。所以聪明的人在能力没提高之前,一般不找关系弄官,因他怕断了自己的后路。现实中,很多人愿意走直线,不愿意走曲线。殊不知直线看着快、走起来反而慢;曲线看着慢,走起来反而快,走得远。
名和利往往如孪生姊妹,有名就有利,有利也可有名,这些东西能否保持得住,靠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在许多人眼里钱是好东西,钱花对了,可以积德,花错了,它积的是怨,怨到一定程度就是恶,恶积得多了就开始灭身了。自见、自是、自矜、自伐毛病犯得多了,同样也会积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