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们在打制石器工具时,就从石块中区分出“石之美者”,并将其琢磨加工,作为原始装饰和器物,这便是宝玉的滥觞。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发现的28件用玉和萤石制作的装饰品,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玉饰件,它们的年代距今约7000年。良渚、红山、龙山文化时期,已初步形成了我国的玉文化体系。一些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在石器和青铜器时代之间有一个玉器时代,形成了一个北起燕山、南到广东的新月形文化圈。
中华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以玉分赐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标志。自先秦时代,祭祀朝聘,礼仪大典,都非玉莫办。《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
王执镇圭(一尺二寸),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六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在商周,玉为礼天祀地之礼器,据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圭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玄璜礼北方。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射以祀山川。”以后历代许多帝王的“传国玉玺”,都是以玉刻制的。我国皇帝秦始皇,就是用“白”、“玉”二字组成的“皇”字表示他拥有最高的权力,并用古代最有名的“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他临终还要他的儿子到宗庙里郑重地接受。
夏商周三代有专治琢玉的“玉人”,掌握玉器的“玉府”。
商代是嗜玉的时代,奴隶主贵族佩玉、玩玉的习俗很盛,不论男女,都要佩带玉饰。玉制的礼器种类增多,有璧、琮、圭、璋、璜等,并出现了玉制的生产工具和戈、矛、戚、钺、刀等仪仗用器。有的青铜器上也装配有玉质部件。在玉雕工艺上,商代已掌握了阴刻、浮雕、圆雕、透雕等方法,并首创了立体玉雕人像和各种动物。周武王灭商时,“得旧宝玉万四千”。可见商代制玉发达的程度。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最能说明殷人嗜玉如命。墓中共出土750余件玉雕,奇姿异态,种类多样,包括礼器、仪仗器、工具、生产用具、装饰品及艺术品等,其中的龙、凤、虎、熊、牛、鹿、狗、兔、鹤、鹦鹉等动物,形象生动,造型简练,运用了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十分精湛。殷人爱玉,但中国的东半部并不产玉,那些玉石材料大部分来自西域和田。为了玉石贸易,以和田为基点向东向西,在公元前13世纪时即已形成一条“玉石之路”,它比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早1000年。
周代,玉器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孔子言:君子之心如玉。古书上说玉有“六德”,它“温润而泽比于仁;缜密以栗比于智;廉而不刿比于义;垂之如坠比于礼;扣之其声清越以长,比于乐;瑕瑜不掩比于忠;孚尹旁逵比于信”,玉德比君子,完善得无以复加,故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冠上的“旒”,是一串串小圆玉;发髻上的笄,用玉制成;
服饰所用的佩玉和带钩都是玉石,人死后口中要放“玱玉”,贵族死后脸上覆盖“缀玉面罩”,汉代死者有金缕玉衣。凡国家祭祀、宴飨、朝礼、聘礼、无一不用玉;自天子至庶人,未有身不佩玉者;国家重典,社会礼文,未有不以玉成之。真是无处不用其玉。
玉在文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山西侯马晋国的祭祀坑中,玉圭上留下不少朱书盟誓文字。战国行气铭玉珮上,周身刻有“行气”铭文,是我国最早关于气功运动的记载。《诗经·淇澳》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记载着古代的制玉方法。一些美好事物总是与玉联系在一起,在一些词语中广泛地流传下来。例如称颂人才为“璠玙器”、“怀瑾握瑜”;颂扬一个人的操守,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
硬玉中的翡翠,呈柔润、娇艳的绿色,有“玉中之王”的美誉。翡翠极为珍贵,以前多为帝王豪富所占有,慈禧太后殉葬的珠宝中就有大量的翡翠是珠宝、首饰、玉器、古玩中的上品。我国翡翠工艺品载誉世界,早在30年代琢成高七尺的翡翠塔,在美法等国展出,轰动一时。
我国自古视玉为宝,西周金文中的“宝”字,就是室内藏有玉和贝,素有“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战国时,楚人的和氏璧价值连城,唐代的夜光杯,明代的“一棒雪”梅花玉杯,在文学中流传着脍炙人口的故事。今天,北京故宫珍宝馆中展览的《大禹治水玉山》,重达5300公斤,是用整块巨型碧玉雕成,其上层峦叠嶂,古木苍森,众多人物在劈山开石,费时十年完成,是我国玉雕之冠,有“玉王”之誉,被列为一级国宝。1989年间问世的举世瞩目的翡翠四宝,琢技新颖,旷世无比,亦定为国宝。
秦汉之际,礼制丕变,玉器的政治、宗教意义为之大减,但玉的神秘色彩却大增。方术之士认为,玉可为生者避邪,为死者保尸。《后汉书·礼仪志》规定,皇帝死后用金镂玉衣,列侯始封、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魏晋南北朝时期,炼丹大盛于时,“食玉”以求长生之风也随之兴起,并延及隋唐。
早期玉器的礼仪观念和美学价值消失殆尽。宋代,徽宗嗜玉成癖,精巧仿古玉器层出不穷。明代御用监设有玉作,专为皇室制作玉器。苏州是著名的民间玉雕产地。清代玉琢业更见发达。
玉石中含锡、锌、锰等微量元素,佩玉长期接触、按摩人体,有利于体内各器官功能的平衡,但尚未证明食玉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事实证明,以玉保尸也无任何科学根据。
正如英国著名自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所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