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是中华民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蜡染,古称蜡缬。早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就有了“绘花于布,而后染之,去蜡则见花”的工艺出现,我国西南、西北都曾有春秋、汉唐时代蜡染制品的考古发现。《后汉书》等史籍中,也有关于蜡染的记载。
盛唐时,贵州的“点蜡幔”、“顺水斑”已驰名全国,有些还曾沿着“丝绸之路”远销欧亚。贵州省中部平坝县曾发现一套仿铜鼓鹭鸟纹彩色蜡染衣裙,是1000年前宋代遗物。唐宋以后,中原经济有较大发展,新兴工艺代替了手工操作,蜡染技艺也相继失传。唯独边远的贵州由于交通闭塞文化交流受滞,加之用作蜡染的自然资源蜂腊与靛蓝十分丰富,传统工艺才得以通过口传手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特别在苗、瑶、布依等兄弟民族聚居区,更成为姑娘们传统的生活必需品。
所谓蜡染,就是蜡画与染色两种工艺的简称。传统的画蜡方法,是把蜂蜡加温溶化,用三至四寸长的竹竿或铜片制成的蜡刀,蘸上蜡液在白布上绘出各种图案。将画好的布浸进盛着蓝靛溶液的染缸,染成蓝色或靛青色,再用沸水煮去蜡质,布上就显出了蓝白分明的花纹,称冰纹。
安顺位于贵州中西部,古有“滇之喉,黔之腹”的说法。
这一带山川秀丽,坝子内田畴坦平,被游客誉为“三分桂林的姿态,两分江南的神韵”。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汉、苗、布依、仡佬等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用心血和智慧浇灌着蜡染这株古树奇葩,使得它在安顺一枝独秀。
在安顺地区的山乡村寨,各族妇女从小就耳濡目染,向长辈学到画蜡、染色的技艺。由于居住区域、民族风习的不同,各族妇女在将蜡染技艺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又掺进了不同的民族情趣和审美感受,使蜡染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安顺苗族蜡染的风格明丽活泼,图案以取材于自然花鸟草虫为主,对称中讲求灵动;安顺布依族蜡染则以素雅清新为主要特色,图案多为趋于抽象的几何形铜鼓纹、图腾纹等。在安顺里多民族村寨,户户有蜡刀(画蜡工具),家家有染缸。很多布依姑娘的名字就叫做“妹蜡”、“妹花”。
1973年,中国第一家专业化蜡染工厂——安顺市蜡染总厂正式建立。从此,古老的、民间的蜡染工艺开始走上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生产的道路。20年来,蜡染生产迅猛发展,仅安顺市内,就有蜡染厂家40余个,贵州省内的贵阳、六盘水以及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也有了蜡染厂家。蜡染,这株民族奇葩,在保持传统民族风格和冰纹玄奥的同时,正借助现代化的翅膀,飞向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