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智慧吉祥书
43672000000036

第36章 人生当有节制,灾祸自然远离——苦节,贞凶,悔亡

“原典”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易经·节》

“释义”

《节》卦象征节制,亨通;但不可以过分节制,应当坚守正固。

《彖传》说:节制,亨通,乃是由于刚柔上下区分而阳刚获得中道节制。但不可以过分节制而感到苦涩,应当坚守正固,乃是由于不如此节制之道必至穷路。物情欣悦就勇于蹈艰赴险,居位妥当就能自觉有所节制,处中守正而行事必将无阻。天地自然正是有所节制,而一年四季才能形成;君主以典章制度为节制,就能不浪费财物、不残害百姓。

《象传》说:大泽上有水筑堤为防,象征节制;君子因此制定礼数法制以为准则,详议道德行为任用得宜。

上六爻说:节制过分,令人苦涩不堪;应当守持正固防备凶险。悔恨就可以消亡。

《象传》说:节制过分,令人苦涩不堪,应当守持正固防备凶险。说明过分的节制之道已经困穷。

节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之中。由于人生存、生活的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层次不同,因而对事务所“节”的范围也各不相同。“节”可以反映在精神生活方面,也可反映在物质生活方面;既可体现在家庭、个人的生活方式中,也可以体现在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治理的手段和方针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节”涉及到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价值观念。

节是一种人生对欲望的诉求,一种克制自己的态度。人生在世,对各种欲望都要有所克制,俗话说:“过犹不及。”任何事情过了头都不会有好结果。节制也要讲求有所节制,而不是一棒子打死,要实行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认为,凡事都要持中道,要不偏不倚,要恰到好处。人生不节制会走向灾难,节制太甚也会带来凶险,所以惟有守持正固最好。

“事典”

故事一:财主的“苦节”

《儒林外史》中一个例子说明了节的程度。古时有一财主,家里很有钱、很富有,但是他在去世之前一时不咽气,但此时又不能说话,只是眼睛睁得大大的,伸出两个手指尖。他的家人都不明白他的意图。

这时有一个人看出来了,明白了他的意思。原来灯盏里点着两根灯芯,这人马上将其中一根灯芯灭了,这时这位财主终于咽气了。这种人在临死的时候还舍不得这么一根灯心,舍不得多点一点灯油,为此而不甘心咽气,这个财主的行为是一种节约、节制,但他这种节约是一种苦节,当然这是一种讽刺,不过在生活中也确实有许多这样的“苦节”。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带着酒瓶底眼镜的学生在昏暗的灯光下做作业,漫画的题目为:《节约电费买眼镜》。昏暗的灯光对眼睛不利,为节约电费把眼睛搞坏了,这种节制的结果必然是有害的。类似的道理还有“节约菜钱买药吃”,即为了省几个钱而舍不得买菜吃,结果把身体搞坏了。

《节》卦主张当节则节,不当节则不节。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规范下人们应该安于节制,但不要失去“度”而走向反面成为“苦节”。许多事情都是不能过度的,过度必然导致伤害,要引以为戒。

故事二:松江监生的贪欲太盛

明朝嘉靖年间,松江有一个监生,博学有口才,本来这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他短信炼丹术,被一个号称能炼丹的骗子骗去了一大笔银子。这个监生自然又气又恨,到各地去漫游想抓住那个炼丹的人。

事有凑巧,忽然有一天,他在苏州的闾门碰上了那个炼丹的人。不等他开口,炼丹的骗子就盛情邀请他去饮酒,并且诚恳地向他道歉,说是上次很对不起监生,请他原谅。

过了几天,那个炼丹的人又跟监生商量,说:“我们这种人,银子一到手,马上就都花了,当然也没有钱还给你。现在我有个办法,东山有一个大富户,和我已经说好了,等我的老师一来,就主持炼丹之事,可我老师一时半会儿又来不了,您要是肯屈尊,权且当一回我的老师,从那富户身上取来银子,作为我对您的抵偿,那就又快又容易,怎么样呢?”

这个监生因为急着找回自己损失的银子也顾不得许多,就答应了那个炼丹的人的要求。于是炼丹人就让监生剪掉头发,装成道士,自己装作学生,用对待教师礼节对待监生。那个大户与扮成道士的监生交谈之后,深为信服,两人每天只管交谈,而把炼丹的事交给了监生的“徒弟”,觉得既然有师傅在,徒弟还能跑了?

不想,那个炼丹的骗子看时机成熟,又携了大户的银子跑了,那个大户家人抓住“老师”不放,要到官府去告他。倒霉的监生大哭,说明了情况才得以脱身。像监生这样的人因为想要尽快地把自己的利益收回来,不计是否会损害别人,没有忍一时之贪,反而落得被人取笑的地步。

人有贪心,则心有私欲,这样做事就不能坚持公道,会以私废公。为官的贪婪,则百姓遭殃。为商的贪利,则断送合作前程。做人只有懂得“忍”字之径,“利”字面前也要清醒,才不失为做人之精明。

所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礼节与制度,以节制人的欲望;还以这种礼节与制度,来评论官员的德行,以节制其为官为人之行为,使其不逾规范。在这方面,以战国末期的荀子的呼吁与主张最为激烈。

故事三:唐玄宗贪恋关色而遭凶灾

唐玄宗四年,原蜀州司马杨玄琰的女儿杨太真被封为贵妃,玄宗非常宠爱她。为了取悦于杨贵妃,玄宗专门派人从南方运来新鲜的荔枝,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物力。曾有诗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玄宗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不理朝政。“开元盛世”日渐衰落,一代盛唐走向终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最后攻陷了长安。

自古有因贪恋女色误国的。西汉的枚乘,写了一首《七发》说:“皓齿蛾眉,是砍伐性命的斧子。”又说:“越国美女在前侍候,齐国女子在后逢迎,往来游宴,在曲房幽隐处任性放纵,这就是把毒药当成甜食吃,是在和猛兽的爪牙游戏。”枚乘把女色比喻成毒药和猛兽是有道理的,因为自古由于贪恋女色而遭杀身灭国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

夏朝的君主桀宠爱喜妹,听其肆意胡来,以致人心叛离,国家灭亡而自己身死。周幽王宠幸褒姒,废除了申后以及太子宜臼,招引犬戎来攻打,被犬戎杀死于骊山脚下。晋国之所以发生内乱,缘起于晋献公宠幸骊姬。吴国的灭亡,缘起于吴王宠幸西施。汉成帝沉溺在赵飞燕的美色中不能自拔,以致披香殿里传出“祸水”的讥讽。这些亡国败家的事情,常常是因为迷恋女色所引起的。

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节制内心的欲望关键在于“心静”两字,越是雄怀大志的人,越应该“心静”。有时候,物欲上的贪婪与生活上的需求完全相背离。实际生活中的需求是有限的,而物欲上的贪婪则是无限度的。有些愚蠢的人,完全脱离生活上的需求,陷入物欲上的极度贪婪之中,结果只能是走上自绝于社会的道路上去。

“吉言”

处事要有节度,行为要有节制。节制乃人之美德,放纵乃人之大恶。有时候,物欲上的贪婪与生活上的需求完全相背离。实际生活中的需求是有限的,而物欲上的贪婪则是无限度的。有些愚蠢的人,完全脱离生活上的需求,陷入物欲上的极度贪婪之中,结果只能是走上自绝于社会的道路上去。

这个世界让自己心动的东西实在太多,假如自己把握不好,成天胡思乱想,那么就会带来不幸。做人还是有节制点好,欲望太多,导致费尽心机去谋取,不但自己内心痛苦,而且容易招来不测之祸。对物质的生活自己尽量要看淡一些,有条件就生活得好一些,没有条件就将就一些。如果自己没有条件偏要“创造条件”,这就是不幸的主要根源。对于自己的欲望,要冷静地、理智地加以节制。

人的一生有太多的欲望,是源于这个世界太丰富多彩,让人们可以得到的东西太多,而如果对欲望把持不好也会带来许多不幸。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色欲熏心反遭失败;又有多少现代官员经不起物质财富的诱惑而贪污受贿,最终落个官失人去的下场。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人生有节制,生活就有幸福;人生若放纵,生活就有灾难。节制是对自己的负责,放纵是对自己的背弃。放纵自己的言行就有不必要的麻烦;放纵自己的胃口就有身体不适的疾病。放纵并不意味着自己在享受人生,而是自己对人生认识上的一种无知,更是对美好人生的一种践踏。没有节制的人生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放纵自己,自己残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