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金顿对这最巨大的灾难是如何反应呢?命运怎么能这样捉弄他呢?他是否觉得:“完了,我的人生彻底完了!”完全不是的,令大家惊讶的是,他的心情还很愉快,他甚至充分发挥出他的幽默感。一些浮游的斑点阻挡他的视线,而当大斑点晃过他的视野时,他会说:“嗨!又是这个大家伙,不知道他今天又要游到哪儿去!”完全失明后,塔金顿说:“我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可以去勇敢面对任何状况了。”
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内必须接受12次以上的手术。手术只是采取局部麻醉,他也不会抗拒。他了解这是必须的,不可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优雅坦然地接受。他放弃了私人病房的条件,而和大家一起住在大众病房,想办法让大家高兴一点。当他必须再次面对手术时,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运,“多奇妙啊,科学已进步到连人眼如此精细的器官都能动手术了。”
平凡人如果接受了12次以上的眼部手术,到最后还是忍受失明之苦,可能早就崩溃了。然而,塔金顿却说:“我不愿用快乐的经验来替换这次的体会。”也就是说,他学会了接受。他相信人生没有任何东西会超过他的容忍力,就像约翰·弥尔顿所说的那样,这次经验使他懂得了“失明并不悲惨,无力容忍失明才是真正悲惨的”。
新英格兰的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这句话是:“我接受整个宇宙。”汤斯·卡莱尔在英国听说此事时说:“她最好如此”。是的,你我也最好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有太多愿望不能实现,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我们的旅途不总是一帆风顺,如果我们不接受现实,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同时又不能改变分毫事实,就会感到生活是多么的艰难。事实上,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面对现实,生活才不总是充满痛苦。
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一件不可改变的事情。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黑夜,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多少名人且是如此,他们正是接受了生活中的无奈与磨炼,才使他们有了更好的选择和追求,有了更大的成功。
作为平凡的和即将不平凡的我们,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应该学会接受,应该学着做到像诗人惠特曼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
哥伦比亚大学的堆克斯教务长有一个值得所有人记住的从儿歌改过来的座右铭:“面对任何病痛,先看有无药方;有,就去寻找!没有,那就算了。”这句话内容简单,但却意义深刻,它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坚持追求和接受现实的辩证关系。生活中我们要做有追求的人并坚持不懈。然而,面对客观的现实生活,我们同样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不是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那只是宿命论。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就应该追求,去实现我们的所想所愿。但是,当我们发现形势已不能挽回了,我们就最好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接受现实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别为小事抓狂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较为重大的事情,如丧偶、离婚、退休、更换工作、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等,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使我们为此忧心或焦虑。但是,这些事情并不会经常发生,我们平常面对更多的则是许许多多的小事。可不要小看这些小事,如果处理不好,它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
尽管小事小,但小事情多,总为小事抓狂,最终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后果。医学研究表明,人若经常处于烦恼和忧愁的漩涡之中,频频激发人体的“应激反应”,不仅会加速衰老,而且会引起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事情呢?
(1)认真对待,及时处理
人们对待事情的方法和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遇到事情时积极面对现实,尽力克服困难,对于超出自身能力的事能客观对待,不求超出现实的结局,即使面对麻烦,也能平和处之。反之,如果该努力的却退缩,该回避的却硬顶,会使问题越积越多,小事情也会变成大事情,那时就不好处理了。
因此,我们要学会合理评估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事,不要一遇到小事就急躁、抓狂。首先,应该想一想发生的事情是好还是坏的,会不会产生压力。然后,考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并用想好的方法去应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所用的方法可做适当调整。通过对问题进行合理评估,我们可获得良好的情绪及平衡的心态。
另外,学会调整想法很重要。有的人讲究完美主义,凡事求全责备,以为大难当头,不可收拾,实际上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理智地思考一下,改变角度去看问题,则发现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2)视而不见,糊涂处之
如果是生活中的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就不必去认真计较了,可以对之视而不见,糊涂处之。从心理学角度看,对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随听、随看、随忘,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岂非养生的妙法?
其实,人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纠纷常常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聪明的人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常常用“不置可否”、“顺其自然”的方法,因而矛盾常于无形之中随之化解。倘若过分热衷于搞清谁是谁非,一味地斤斤计较,或只顾发泄心中的怨恨,结果反而会激化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由此可见,人们在处理某些感情冲突时,在适当的情况下,“糊涂”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当你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之时,“糊涂”更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它会帮助你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甚至逾越难以想像的鸿沟。这是因为,“糊涂”也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当然,“小事糊涂”绝非事事糊涂,处处糊涂。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性,那就成了糊涂虫了。总之在生活中,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能使你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刺激,故郑板桥的一句名言“难得糊涂”堪称养心妙招。
增添自己的个人魅力
一个有魅力的人处处受欢迎,自己也充满自信和快乐。如果你想让自己充满个人魅力,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1.内在魅力
你要学会放松,自由地抒发情绪。拥有一颗开放、真诚的心,随时与人做情感的分享与交流,会让生活更有趣,而且让别人更容易接近自己、喜欢自己。
有故事的人最有魅力。有勇气去尝试角色,体验新的生活。很多有魅力的人物,都是生活经验丰富的人,正是经验培养出了他们那开阔的眼界。无论你扮演的角色是多么不起眼,都要竭尽全力、满怀热情、卓有成效地去做,去体验其中的乐趣。
你的魅力也来自于你周围的人。走向人群,投身于各种社交场合,与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交往,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成功技巧。虽然说你可以通过练习来磨炼技巧,但是,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惟一能让你成为一流高手的最佳途径,便是直接走进球场,面对着强劲的老手相对厮杀。”经常有意训练自己,你会成为一个魅力四射的人。
当然,培养内在魅力不要心浮气躁,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步登天。受了挫折别气馁,有了点成绩就鼓励自己一下。宠辱不惊更有气度,也会增添你的魅力。
此外,还要让思想充满朝气。记得一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对什么事情都很忧愁。这种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于是,他离家出走了。经过一个教堂时,他听了一场讲道,觉得好像是专门讲给他听的。讲题是“能征服精神的人,强过能攻城占地的人”。他静静地听到这样几句:“我知道你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因为你还带着你所有麻烦的根源——就是你自己。无论你的身体或是你的精神都没有不对的地方。因为并不是你所遇到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你的思想已经陷入了自卑的境界。”
听到这样的话,他忽然发现自己从前太愚蠢了。当他看清楚了自己,觉得非常羞愧。他本来还想改变这个世界和全世界所有的人呢——其实惟一需要改变的,就是他头脑中的消极思想。
让自己的思想充满朝气,会使一个处在不如意境遇中的人头脑中的颓废和自卑的念头都祛除。充满朝气的思想,是治愈心理疾病的灵丹妙药。
当然,你一定还要选择正确的思想。生活由思想产生,所以你思想的正确与否决定你生活得是否快乐。
人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人们的心理状态。可以说,人的一生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人们做到这一点,那么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外在魅力
人多半不是由当时的情绪来决定服装,而是由服装来决定情绪的。因此,忧郁时穿上华丽、活泼的衣服,你的情绪也会像服装一样,变得明朗、明亮。
有人会说,穿一身怪怪的衣服,别人都会注意我的。其实,只要你放心大胆,勇敢地穿上醒目服装到街上看看,你就会发现,事实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没有人会特别注意你的。除了你较亲密的人会比较留意你身上的服装之外,不论服装华丽或朴素,都不会引起别人对你太多的关心。况且,就算别人真的注意你,你也可以借此培养一下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当你习惯被人注目,你将会更有自信,情绪也将越来越好。
不同的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懂得这一点就能用颜色体现魅力,就能用颜色改善心情。大体来说,红色代表血、火焰,使人产生兴奋、活跃的感觉;蓝色系列是海洋、草木的颜色,给人平静、安定的印象。
英国泰晤士河上的勃拉克法尔桥是由黑色改漆成绿色的,因为黑色在心理上给人以消极、烦恼、压抑、恐怖、阴森的感觉,使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情绪更加颓唐、暗淡。改成绿色之后,和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使人感到优雅、安宁、慰藉。
“颜色”既然对我们有这么大的影响,为了配合自己的心情和日常作息,可以把衣服的色彩加以调整。比如:要提高情绪、努力奋发,就穿红色;要控制焦躁、紧张感,那么改穿蓝色,或者将工作岗位布置成蓝色的环境也未尝不可。
心底无私天地宽
有的人遇到一点点委屈或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耿耿于怀:
有的学生听到老师或家长一两句批评的话就接受不了,甚至痛哭流涕;有的人对学习、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失误就认为是莫大的失败、挫折,长时间寝食不安;有的人人际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
狭隘的产生同家庭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父母狭隘的心胸,为人处事的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对子女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子女狭隘的性格完全是父母性格的翻版。另外,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教育方法往往易形成子女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等性格特点,自然受点委屈便耿耿于怀,对“异己”分子不肯容纳与接受。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阅历浅、经验少,遇到问题后容易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复杂,加之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对事情感到无能为力,因而容易紧张、焦虑,放心不下。
狭隘的人,不仅生活在一个狭窄的圈子里,而且知识面也往往非常狭窄。因此,开阔的视野很重要。如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参观一些伟人、名人纪念馆,听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等,这能使你在亲身经历中感悟很多人生道理。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参加多种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兴趣范围,使自己时刻感受到生活、学习中的新鲜刺激,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陶冶性情,从而在健康向上的氛围中增强精神寄托,消除心理压力。
狭隘的人,其心胸、气量、见识等都局限在一个狭小范围内,不宽广、不宏大。受情绪、认识等影响,这种人会产生一些盲动的行为,甚至会导致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多与人接触,使自己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从而积累经验,从中明白许多对与错的道理。
与人相处应热情、直率,善于团结互助,融“小我”于“大我”之中。交往的增多,可加深彼此的了解与沟通,更透彻地了解别人与自己,开阔心胸。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要充分地挖掘生命的潜能,为自己、给别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一旦把眼光放在大事上,自己一时的得与失则算不上什么,对整体、全局有利的人与事就都能容纳与接受,使眼光从狭隘的个人圈子里放出去。抛开“自我中心”,就不会遇事斤斤计较,“心底无私”才能“天地宽”。
人不但要学会记忆,而且要学会遗忘。遗忘,对痛苦是解脱,对疲惫是宽慰,对自我是一种升华。一个人如果把什么都记得很清楚,大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记忆,那实在是很恼人的事,而且有害于身心健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脑子特别好使,把什么鸡毛蒜皮、恩恩怨怨的事都记得一清二楚,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结果不但事业无成,还成了个病秧子;而另一些人则该记的记,该忘的忘,精力充沛,胸怀坦荡,事业有成,身心健康。由此可见,遗忘不仅是一种风度,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把什么成败得失、功名利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等都牢记心中,让那些伤心事、烦恼事、无聊事永远萦绕于脑际,在心中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那就等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无形的枷锁,就会活得很苦很累,以致精神萎靡,心力憔悴,生命之舟就会无所依存,就会在茫茫的大海中迷航,甚至有倾覆的危险。如果我们善于遗忘,把不该记忆的东西统统忘掉,那就会给我们带来心境的愉快和精神的轻松。
遗忘是一种能力,一种品质,不是随便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要学会遗忘,就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要胸怀天下,心想大事,破除私心杂念,克服个人主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经常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想大一点,想远一点,想开一点,从名利得失、个人恩怨中解脱出来,对已经过去的无关紧要的事物,要糊涂一点,淡化一点,宽容一点,朦胧一点,及时将这些东西从大脑这个仓库中“清除”出去,不让它们在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人学会了遗忘,就能放下过去那日益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精力充沛地面对现在,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未来,就能开拓新境界,创造生命的亮丽风景线。
一些青年人心理还不成熟,遇事易受情绪控制,一旦受了委屈或遇到挫折,容易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傻事来。因此,遇事都要先问问自己,“这样做对不对?”“这样做的后果如何?”多问几个为什么之后,可以有效地克服“豁出去”的想法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