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异常导致心理疾病
现代人在每天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不知不觉忽视了自己的心理健康。心理异常将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疾病,间接或直接地威胁我们的身体健康。
1.紧张是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工作紧张是威胁许多在职人员健康的因素。”
医学心理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
人的神经如果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胆固醇等脂质便易于积聚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长期过度的紧张与焦虑不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失调,抵御癌症的自身免疫系统削弱,从而使体内某些细胞发生癌变。
科学家们还发现,人在情绪正常时,胃壁红润,而在紧张时,则胃壁苍白,胃液分泌也增多,从而破坏了胃的正常工作秩序,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
2.“皮球性格”是潜在的致病因素
有的人情绪易变、喜怒无常,专家称之为“皮球性格”。对美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皮球性格”的人30年后患高血压、心脏病和癌症的占77.3%,而性格开朗、活泼、稳健的人发病率为26%左右。
3.情感障碍
所谓的情感障碍也叫心境障碍,从字面意思理解,只要存在较长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情绪问题,和周围人相比、和自己过去相比或者过于亢奋或者过于忧郁,高于或低于正常人状态,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都属于情感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世界卫生公报当中,曾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全球每4个人当中就会有一个人在精神的某一阶段出现问题。
专科医生认为发生情感障碍若不就医也可以勉强进行社会活动,但生活质量肯定要下降。长此以往,有些人就可能发展成需要医疗干预的躁狂或抑郁发作。
属于情感障碍高发人群的有:血缘的亲属中有遗传情感障碍或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的;有过自杀的;本人性格属于情感基调高的,如特别活泼、爱动,爱搞恶作剧的或者情感基调过低的、多愁善感的,遇事容易往坏处想,容易责备自己的;遇事容易兴奋或悲观的;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的;长期受疾病困扰的。
情感障碍初期,有些人可以通过自行调解或心理治疗缓解病症。当人们情绪不好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缓解情绪。
①向社会寻求帮助。和亲人、朋友、老乡一起聊天、打牌、旅游,舒缓自己过于高亢或低落的情绪。
②培养或巩固原来的兴趣,让自己能投入地做一件事。
③正视自己的状态,不要怨天尤人,给自己打气,增强自信心。
④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只有将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改变自己的状况,以实现正性循环,而不是负性循环。
慢生活有助于心理健康
一只小老鼠拼命奔跑。乌鸦问它:“小老鼠,你为啥跑得那么急?歇歇腿吧。”
“我不能停,我要看看这条道的尽头是个啥模样。”小老鼠回答,继续奔跑着。一会儿,乌龟问它:“你为啥跑得这么急?晒晒太阳吧。”小老鼠依旧回答:“不行,我急着去路的尽头,看看那里是啥模样。”
一路上,小老鼠从来没有停歇过,一心想到达终点。直到有一天,它猛然撞到了路尽头的一棵大树桩,停了下来。
“原来路的尽头就是这棵树桩!”小老鼠喟叹道。更令它懊丧的是,它发现此时的自己已经老迈:“早知这样,好好享受那沿途的风景,该多美啊……”
你是否在工作中忙碌不堪,放假时通宵看电影?你是否拼命冲向未来,却忘了享受此时此刻?你是否想过要改变现在的生活,到宁静优美的大自然中去?
有些人抱怨说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有些跟不上,哪里还有时间放慢脚步呢?快节奏生活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不仅是健康,还包括对生活的热爱、激情和享受,对周围的一切丧失了新鲜、好奇、体会与感动,生活的细节已被完全地忽视。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人很累,我们要返璞归真,不再“拼命”,要让生活变成“慢板”,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和品味生活的细节。
1986年意大利罗马的西班牙广场上,意大利作家卡罗·皮逖尼为了抗议在广场上新建的一家麦当劳,在小镇巴沃罗发出“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享受家乡美食”的呼吁。后来,这次呼吁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慢生活”浪潮。现在,全世界的“慢生活”支持者已经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些“慢腾腾”的人拥有一套独特的方式,让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慢下来。
慢生活是一种利用时间资源来补充生命资源的过程,象征了生活的高品位与高质量,而且似乎要比上气不接下气的忙生活来得更酷。慢生活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慢生活的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人们期望能沉下心来慢慢享受生活,但是现实似乎并没有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
我们正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如果不想成为快节奏的奴隶,就赶快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开始重视身体和精神健康,勇敢地让生活“慢”下来。慢生活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介入人们的生存状态后所产生的诗情画意。因而慢生活是个人的、审美的、愉悦的、健康的、积极的、非常主观的。
慢生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慢生活有助于维护心理的健康。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没有人可以倾诉烦恼,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人一旦慢下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品味生活,丰富阅历,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
慢生活可以保证生理的健康。近年来,许多企业家、教授因工作繁忙、压力过大而年纪轻轻就与世长辞。压力会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
坚持慢,还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反而是一种反常现象,会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正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的好办法。
慢生活最简单的就从慢吃饭开始。平时习惯于草草对付、狼吞虎咽每一餐的你,在周末一定要安心坐下来享受每一餐。在轻松的环境下吃精心烹制的食品,别像平时一样边吃饭边接听手机,或者查看掌上电脑的信息。我们没必要像意大利的“慢一族”一样,喜欢每天花两个小时来吃午餐;或者像法国的“慢人”们一样,每天三顿饭都精雕细镂,法式大餐该有的程序一个都不能少;也不必像某些有情趣的美国人一样,还在自家院子里种菜,从头到尾地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慢吃饭讲究饮食的营养搭配和制作工艺,在轻松优雅的音乐声中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每一块食物的香甜。在放慢了饮食速度的同时,更放慢了心态,形成了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
慢阅读也是放慢生活速度的好方法。平时我们习惯了看报纸的一览而过,习惯了看材料的一目十行,似乎都成了泛读和速读的高手。但是,放慢读书的速度、“细嚼慢咽”地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细节更多的关注,对书中的问题作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不仅阅读效果好,也能够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坐在窗边,舒服地倚在摇椅上,品一杯清茶,捧一本耐读的好书,慢慢地一页一页翻过,当夕阳透过窗子给你一道火红色的问候时,你的一天就在安静的阅读中宁静地度过了。
慢休闲,让“高兴”更安静一些。很多现代人的休闲方式是一群人出去狂欢一把,然后一哄而散;或者是出入高档商场之间,不停地试穿、比较,逛商场逛到大汗淋漓。在“慢一族”看来,这不叫休闲。晚饭后把手机关掉,和家人聊聊天;或者找一个好天气的时候,和家人朋友相约外出,去看看大自然,或者钓鱼、野餐,在清新的环境里慢慢享受亲情和友情的美好。
慢运动更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运动代表了“速度与激情”,但“慢人”们也有办法让它慢下来。他们一般选择太极拳、瑜伽或者“超慢”的举重等运动,而不是一下就弄得满身大汗。平日里,他们喜欢散步,而不是一路小跑或者干脆来个累死人的马拉松。很多平时经常做的动作和姿势,稍加注意,也可成为有效的慢运动方式: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精神爽快、烦闷消除;适当地站立,可激发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地疏通经络,还能使精神振奋,有利于大脑的休息,使全身舒适;不拘形式地从容步行,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享受慢生活,经常去逛逛书店吧,让自己的心灵在城市的喧闹中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歇一歇。经常到茶楼坐坐,放慢节奏、放松神经,适度放慢节奏,对人自身来说,是一种和谐。有没有想过,到山林度一个宁静的假期,在广袤的草原骑马放羊,或者住在海边某个小屋静静看潮起潮落?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哲学,转而过一种放慢步调的生活,所带来的回报,也许比荣誉和利益更有价值。
试着放慢说话的语速,让温柔的轻声细语索绕在耳际;试着放慢咀嚼的速度,让食物的香甜在口中留住;试着放慢走路的速度,看看路边的小草长高了没有,别错过了身边最美丽的风景;试着放慢微笑的速度,让嘴自然地有一条直线产生弧度,然后让眼睛也眯起来,露出一个完整的微笑;试着放慢思考的速度,只想想吃什么、玩什么,烦人的事情留给工作时间再考虑。
放慢节奏,也许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何乐而不为呢?太过实际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见生活中最精彩动人的细节。慢下来,细心欣赏一朵花的盛开,沉醉于一阵微风掠过,细想人生况味,咀嚼生活点滴,何其简约和透澈!
慢生活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优雅的心态,是一种顺其自然的价值观,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大方,是一种彻悟的安详,是一种富得充实、穷得快乐的写照,是一种让人生充满快乐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换个活法,不必匆忙地过日子,把自己变成一部上了发条的机器,而是放慢生活的脚步,好好享受生活赠予的一切。
不要感到活得“累”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乃至使人出现头昏脑涨、全身乏力、嗜睡或失眠、容易激动、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冷漠和不顺眼、思维迟钝、逻辑推理能力受阻、食欲减退、情绪不稳,甚至出现一些机体组织器官的形态改变。因而,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感叹:“活着真累”。
其实,感到活得累与不累与人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很大关系,下列行为往往会导致一个人感到活得“累”:
①以抱怨的态度对待生活上的事情,怨天尤人,很少有满足感;
②没有做人的原则,凡事听命于人,从无个人主见;
③生活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几经拼搏也无法实现,挫折感由此而产生,以致最终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④做事有头无尾,见异思迁,好高骛远,永远不用认真的态度对待任何事;
⑤经常怀疑别人的所作所为包藏不良动机,心胸狭窄,难以与人沟通思想感情,人际关系紧张;
⑥企图取悦所有的人,让别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本想八面讨好,结果却处处不落好;
⑦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拒绝尝试新的事物,以消极、被动的态度对待生活,经常躲在生活的角落里;
⑧希望别人能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不同意见,喜欢发号施令,甚至成了“孤家寡人”;
⑨依赖性过强,无病呻吟,小病大养,“娇”“骄”二气严重,时时处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⑩不能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终日忙忙碌碌;
总感到有做不完的事,时间不够用,找不到修整、调节生活的“港湾”。
由以上种种行为和想法而造成的让人感觉活得“累”是一种典型的“心累”,它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是造成“内耗”,形成不易觉察到的身体内在器官(尤其是心、脑、胃等重要器官)及功能的慢性削弱和损伤,它动摇了人体健康的“根本”,如果得不到及时警觉和关注,临床恢复的难度会增加,且恢复过程往往变得比较漫长,容易导致多种现称为“头号杀手”的疾病产生。
其实,克服“心累”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有一颗乐观的心,能够发现一些生活中的美好事情和情感,对未来充满信心并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明白人是在为自己而活着。这样看问题的眼界就会宽广很多,不会去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和已经过去的挫折而耿耿于怀,自我折磨。另外,我们还要用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过分地在意别人的掌声与称赞,在不断扩大自己心理空间的同时去体验生活本身的意义和愉快。
认识弱点才能排除压力
什么是导致我们害怕压力的根源?是我们内心的弱点。如果能从根本上了解自己的弱点,对它们不是藏着,而是正视它们、克服它们,或者避开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的话,压力就会由坏转好,变成我们的动力。
在你的周围,你肯定能经常听到有些人这样说:“不行,我哪能干得了这个工作。”分析一下,说这种话的人,不外乎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他们确实不想干这个工作,所以才那样说;另一种则是知道自己的弱点,并且发现了这项工作确实是自己的弱点之所在,如果接受这份工作的话对自己的压力太大,他们推掉这个工作,也就为自己避免了压力。我们的弱点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如果仅仅是这些的话也还好,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受到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扰,我们会感到自己生活得不愉快。解决这个困扰最好的办法就是克服它。不过要克服就要先找到它的根源,它的根源就是你自己的弱点,对自己的弱点无从知晓,克服也就无从谈起了。
要认识自己的弱点,就得在发现自己的弱点时,问一下自己:我难道是这样的人吗?诚实地告诉自己,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要欺骗自己的话,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痛苦。要学会面对它,接纳它。
要认识自己的弱点并不是无迹可循的,以下这些暗示可以帮助你达到坦然接纳你的弱点的目的。掌握了这些方法,你就能够游刃有余地调整自己的内心了。
1.明白你的极限在哪里
人都有一个自己不能承受的崩溃点,不管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这些崩溃点也因人而异。有些人可以承受这种压力,却承受不了那种压力。而有些人却能承受那种压力,不能承受这种压力。因此,不要过分批评自己性格不坚强,你要养成承认自己的极限的习惯。
2.不要试图超越你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