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的实质是缺乏对他人的基本信任,猜疑者从他人的行为表现中得出错误判断,偏执地认为他人表里不一,对自己可能有所欺骗。因而对他人反复考察,希望证实自己的疑心,但在现实中很多事情都是难于查证的,于是猜疑者就更有理由去怀疑。由于一旦对方发现他在查证一些事情时,就已经觉察到他的不信任了,所以猜疑者只能偷偷地考察,偷偷地怀疑。
猜疑产生的心理效应,是给人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即让人觉得他人是不可靠的,有问题的。我国古代有一个“疑人窃斧”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种暗示作用。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古时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就开始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走的。于是他特别注意观察那小孩的一举一动,从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到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动作,怎么看那个小孩都像个贼,怎么分析都觉得是小孩偷了他的斧子。后来,这个人在山里找到了他的斧子,这时再看邻居的孩子,言谈举止便没有一点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了。
猜疑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对人持不正确的观念。猜疑者认为,人生来都是自私的,不可信任的,基于这种观念,猜疑者总是以一种怀疑的目光看人,对他人怀有戒备之心,在与人交往中不讲真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假面具将自己伪装起来。另外,对人和事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也是产生疑心的原因,猜疑者总是以局部代替全面,总是片面地从自我的主观想象出发,去分析问题,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请听听如下一对夫妻的对话:
“刚才打电话找你的那女人是谁?”
“是我们公司里的同事。”
“不对!她为什么不称你为主任?而称你……”
对于此情此景,男人除了苦笑,就只能跟妻子吵架了。
再有些女性看到丈夫的衬衫上染有红颜色,口袋里有酒吧或旅馆的火柴,就胡思乱想;看到邻居的人在窃窃私语,以为人家在说她的坏话。日常生活中,这些场面和体验多得不可胜数。当然,对这些女性来说,这些瞎猜并不是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但她们就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猜疑之心。尽管这样做也许会成为家庭纠纷或婚姻危机的起因,但毕竟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那么,女性这种容易瞎猜的心理背景,到底是什么呢?
担负着料理家务事、养育儿女,且又行动力弱的女性,必然与外界接触少,所以她们迷信于“情报”。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女性有各种暧昧的联想,是因为暧昧不确实的情报,使得她们产生各种臆测和猜想。而女性之所以喜欢瞎猜,一方面起因于女性情报量的不可靠和不确实;另一方面,假如男人不时常给她们暧昧的、容易引起猜忌的情报,女性也就不至于如此瞎猜狐疑了。
下面几点,可以帮助女性有效地治疗自己的多疑病:
1.开阔自己的心胸
不要把一些人的事,尤其个人小事,看得那么重,更不要斤斤计较。这样,许多不尽如人意的事就都可以放得开,化解开。
相反,时时瞪大眼睛看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竖起耳朵听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心里老琢磨着别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东西南北四面防“敌”,岂不活得太累?世上的事不可能件件能使自己满意,不可能件件都成功,失败了也不一定是别人造成的。周围的人毕竟好人占绝大多数,这些都是最普遍的事实,而且都是真理。懂得这些最普遍的真理并用来指导生活,才能心胸开阔。
2.学会分析问题
有些女性考虑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她们很相信直觉,常根据直觉做判断,也爱凭经验看待周围的一切,判断是非曲直。她们认为一个原因应导出一个结果;或者反过来,一个结果必由一个原因产生。这样就很容易把事情看偏了,看错了,怎么能不自找麻烦、自寻烦恼?
应该知道,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个人经验是有限的,某个结果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要学会全面看问题。根据心理学家实验统计,学会全面看问题后,90%的疑虑会自己冰消雪融。
3.学会“迟半步反应”
在受到刺激时迟半步发作,是行为学者提出的防止过激行为的有效方法。虽说是“半步”,但却能有效地躲过了最危险的“爆炸”时刻。“多疑路常窄,善虑大道阔”。想生活幸福的女性,不妨细细回味这两句话。
4.多角度了解别人
了解别人是不猜疑别人的前提。如果交往的双方互不了解,则很有可能会产生防备心理。因此,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别人,把握别人的性格特征、处事方法等,就会相信他。比如你通过交往了解到对方是一个正直、诚实的人,就没有理由再去怀疑他了。
5.抛开陈腐偏见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偏见可以定义为缺乏正当充足的理由,而把别人想得很坏。”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越多,就越容易产生猜疑心理。人应抛开陈腐偏见,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印象,不要以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推断他人。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必要时应调换位置,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这样就能舍弃“小人’而做君子。
6.用自我安慰来代替怀疑
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别人的议论或流言,这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更没有必要去怀疑一切。一旦你怀疑别人都在说自己的坏话,就应该学会自我安慰。暗示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用戴尔·卡耐基的话说,就是“没有人会去踢一只死狗”。别人议论你,只能意味着你很重要,你应该把它看做是一种变相的恭维。
赢得他人的友谊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任何人,尤其是青年人,如果想出人头地,没有什么比赢得他人的友谊与支持更重要的了。赢得朋友的友谊和支持能够奠定事业的基础,并为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支持和快乐。
掀开历史的扉页,人们不难看出,诚挚的友谊往往是改变人生的重要力量,是改变命运和前途的重要转折点。
当加菲尔德在威廉姆斯学院求学时,他和当时的校长马克·霍普金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年以后,当加菲尔德成为美国总统时,他说:“如果我能够重回童年时代,如果我能够在这样两所大学之间做出选择:一个是藏书丰富,实验仪器精良,但教授平庸的大学;一个是处于深山老林,装备简陋,甚至只有一间帐篷,但有着像霍普金斯博士一样优秀、睿智、知识渊博的教授的大学,那么我会选择上霍普金斯的课程,而不会去听那些平庸教授的课。”
事实上,如果缺少了真诚的友谊,缺少了坦诚的帮助,许多人在没有成功之前,就已心灰意冷,一蹶不振了。正是由于那些热心朋友的不断激励和帮助,他们才最终坚持了下来,取得了最终的成功。那些取得丰功伟绩,在世界各地得到荣誉的人,其很大一部分的功劳归于他们的妻子、母亲、兄弟姐妹和其他亲密的朋友,没有他们的热心鼓励与无私帮助,他们的成功就不会那么容易取得。
可悲的是,有很多人几乎认识不到朋友在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作用。他们把所有的功劳都独揽怀中,把荣誉的桂冠只戴在自己的头上,大肆吹嘘自己独到的眼光、敏锐的判断力和曾付出的艰辛劳动。
如果我们直接或间接否定朋友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无视他们曾给予的激励和建设性意见,撇开他们给予的扶持和引导,大部分人将会发现,自己的成功将会艰难许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刚刚从业的年轻律师往往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结交朋友,培植友谊,这是一种非常明智的做法,因为他知道:只有朋友能够帮助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一位年轻律师的朋友会告诉别人,他一定会成功,哪怕他成为议员、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在情理之中。这样的口碑太重要了,因为不管这位律师多么聪明能干,多么能言善辩,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多么透彻,如果没有身边朋友的举荐和支持,没有谁会委托一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来承接自己的诉讼案件。
对于年轻的医生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他的事业之初,朋友的支持至关重要。只有朋友们才能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只有他们才能纷纷伸出帮助之手。即使他经过充分准备,对自己的医术充满信心,但要想使人们相信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还是颇费周折的。只有他的朋友在别人面前称赞他的医术高明,并证明他曾很快医好了自己的疾病。这样一来,人们就会对他另眼相看,他的生意也会好起来。
友谊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极大。因此人们在选择朋友时一定要谨慎。我们的性格,或多或少会受到朋友的影响,同时会染上他们中性格好的或坏的一面。在他们的品质中,不管是高尚的,还是卑贱的,我们总是会受到影响。如果一个人与说谎者在一起,他就会谎话连篇;如果一个人与嘲弄者在一起,他就总是冷嘲热讽;如果一个人与贪婪的人在一起,他就会变成一个吝啬鬼;如果一个人与仁爱的人在一起,他也会满怀爱心。
一个心态健康、思想深刻的人可以帮助你开拓思想,不断增强你的智力和思考能力,激发你成功的欲望和灵感;相反的,如果与你为伍的是一些缺乏思想的人,那么他们会抑制你不断开拓自我的激情,他们会让你封闭,让你回到孤零零的自我世界中去。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些真正的朋友!他们可以促使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去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我们觉得自己很伟大。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他们在我们的面前开启了一扇生活之门,无论什么问题,在他们那里都能得到透彻的解答,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解力,增强我们的执行力。一个真正的朋友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就像他把他的力量输送给自己一样,使自己能够充分开发自己的力量。
真正的朋友,他会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帮助你,会在你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来安慰你,会在你最需要鼓励的时候鼓励你。对很多人来说,良师益友恰到好处的安慰和鼓励,往往就会成为重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些试图交友的人,首先应该培养这种品质,能让自己为别人所钦佩,让自己对别人有吸引力。如果你是一个卑鄙、吝啬、自私的人,没有人理会你的存在;你只有处处为他人着想,你只有做到了慷慨和大度,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友谊。如果你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想在相处中谋求私利,或只是一心想着利用别人,或只是一味想着别人的帮忙,或把别人看作是自己向上爬的垫脚石,或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摇钱树,他们一定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的。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如何更好地赢取别人的友谊,如何更多地取得别人的支持,这是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只要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点,你的人生才会是卓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