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产生的效果有很大区别!它使孩子们产生了一种同你合作的欲望,没有怨恨,没有反感。他们没有被强制服从命令。他们保全了面子,他们觉得好。“我也感觉很好,因为我处理这件事情时,考虑了他们的观点。”罗克说。
如果要让别人都敬重你,你就应该记住要真诚地尽力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
以全部的感官知觉去爱别人
试问,最近你曾为生命付出什么?你曾以笑容对别人吗?你曾和他人分享欢笑吗?还是曾和人拥抱过?再问,你最近曾赞美过别人吗?你告诉过朋友他对你是如此特别吗?你曾以眼睛用心观察、以耳朵用心聆听吗?三问,当身边的人受到伤害时,你会伸出援手吗?你曾辛苦工作,只为了对人示好吗?你愿意和他人分享你的时间及生命吗?
这一生里,我们都在接受别人的施予:婴儿时期双亲对我们的喂哺,青春时期同胞手足、同学朋友对我们的提携,都是他们对我们的施予。他们是因为“爱”,才愿意付出,而不是希冀你的回报。然而,我们对他们付出了多少?
真情相待,是我们期望与亲近的人相处之道;而惟有不计回报的互惠,才算是真情相待。如果尽是对方付出,而你老在接受别人的施予,这种单向的施予绝不能长久。
生命中有些人应该要被珍惜,当你错失了表达的机会,你就是错失了生命。长期为你付出的人,就是你该珍惜的人,没有了他们,还有谁可以与你互相扶持一生?没有了他们,你将丧失依存于世的脐带;没有了他们,你生命的意义也将无从展现。
而“珍惜”又该如何表现呢?“施予”就是最好的展现方式。施予并不仅指有形的付出,更重要的是无形的感情表露。许多人不吝于有形物质的施子,却吝于感情的付出。殊不知,对这些不求回报的人而言,简单的感情投注,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呢!
《圣经》上有一句话鼓励我们要多多施予他人,要比自己预期的多做一些,要比我们力所能及的多施予一些,要比他人所求于己的多做一些。
有一个精彩的演说,演讲人称多多施予叫做“爱的施予”,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因为非得这么做才心不甘、情不愿地付出更多的时间、金钱及努力,应该是因为你在乎、你有爱才这么做的。这是多棒的生活方式啊!
有人是真喜欢这样,他们总是为了别人而特地有所作为,他们常说:“要是有需要就打电话给我。”这句话是真心的,要是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会第一个来到你眼前,他们也似乎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们不是坐等别人来请求,他们是自愿的,这些人就是爱的代名词。他们除了做那些该做的事以外,还会主动多做一些。
要是我们的世界里有这样的人,那我们实在算得上幸运。而且,他们是无所不在的,要是你瞧瞧四周,你一定会看到他们的。不过,你用不着瞧了,他们不是那么喜欢招摇醒目的。
那么,这些人究竟都做些什么呢?请看:婚丧喜庆的场合里,餐后洗碗盘的人就是他们;当家人同心协力刈草时,他们会主动带来餐点和镰刀;当他们知道你为照料生病的亲人而守候整夜时,他们会主动分摊你的工作;当你需要找个人谈谈时,即使再怎么忙,他们也会抽出时间倾听。
谁是这些施予者?就是那些施予再施予后还愿意多给一些的人。我们也应该以全部的感官知觉去爱别人:
以你的眼睛深情地看着他们,让眼中散发的“爱的光芒”闪耀在你所爱的人身上。“眼神”是最能表达感情的,温柔的眼光会换来温和的对待,关爱的眼神会得到虔敬的回报。爱,就在眼波流转之间。
以你的耳朵依附在他们嘴边,真正倾听别人说些什么。你毋需多言,只需聆听,因为你的言语只会阻碍他的表现机会,惟有聆听,才能知道他心里在说些什么。只有“倾听”,才会告诉你:“他们是你世界里最重要的人。”
以你的触觉去感受他们,我们都是因为别人的抚触才能茁壮,不要错过了任何一个拥抱的机会。别忘了,惟有肢体的接触,才能体会实际的温柔,透过体温的传达,我们才不会感受到这世界的冰冷,才能感受到温暖的爱意。
以你的气味去迷醉他们,洒上最钟爱的香水,让这香气代表你,在他们的脑海里制造点回忆。当你远去,这专属于你的味道还会在这地方缭绕不去,他们可凭借这气味追溯到你曾驻足的日子,他们也不会觉得你遗弃了这地方。
以你的味觉品尝一下眼前的时刻,就如同品尝你钟爱的食物那样,让他们真实地留存在你的记忆之中。不论你身处何处,那情意的美味还仿佛留在齿间;闭起眼来,香味依稀还在……
五感之外的第六感,就是“直觉”。你要能敏锐感受到别人的需求,在他们未开口前就先去做;在他们未曾希冀前就说出来;在他们期盼你出现前就现身在他们面前。“直觉”,是你和他们沟通的最佳利器,也是最有效的工具。
试着相信他人
韩国励志电视剧《大长今》中的崔尚官是一个极不快乐的女人,因为在她眼里,家族以外的人无一例外都是敌人,不仅不值得信任,而且一有可能就会来加害于她以及她的家族。于是,她就如一只惊弓之鸟,在苦心经营家族事业、谋取家族最大利益的同时,时刻圆睁双目环顾着四周,一旦发现有人走近,不由分说就扑将上去,把来人啄个措手不及。胜利之余,她顾不上歇息和品尝自己通过战斗获得的所谓“安全感”,就又得投入下一次“战争”,防范下一个来犯之“敌”……
有人说:“这年头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哪还有什么可靠的人啊!亲戚之间会因为互相攀比而变得冷漠,朋友之间也会因为同时喜欢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而干戈相向,同事之间就不用说了吧,那根本只是一种冠假面游戏而已!”是啊,这些情况我们可能都体验过,甚至正在体验着。但是,在为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看似冷漠的行为感到愤满懑不平、灰心失望的时候,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吧!
不管是亲戚之间,还是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只要条件上允许、情理上讲得通,我们自己不也是乐于事事都争当优胜者和赢家吗?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辛苦经营着,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渴求着社会对我们给予相应的回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这样的回报越可观,我们的成就感越强烈。这种种成就感往往会成为我们在社会上继续打拼的动力,那么,谁又能无端端地放弃获得它们的机会?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让别人放弃呢?
大多数人会将自己追求利益的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尺度之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固有能力以及正当的途径去获得。所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在现实社会中毕竟是少之又少的。而且,人们通常只是想通过展示自己的能力而使自己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并不是要对别人不利。
对于与自己发生利益冲突的人,我们首先要确定他是否想以正当手段跟我们竞争,如果是,那么这样的人就是值得我们信任和与之交往的。双方把自己的立场讲明了,竞争就是竞争,以能力取胜,将来不管谁胜谁负,凭相互在对方心目中的好印象,维持友好的关系是绝不成问题的。一番较量之后,彼此之间更加了解,说不定会产生一种特殊的默契,感情也更为深厚了,在人生大舞台上,你无形当中又多了一个支持者。所谓“不打不相识”,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看来信任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真是无法估量的。
为了正确地对待和分析客观方面的原因,提升对他人的信任度,克服主观上不正当的猜疑心理,不妨采取如下方法克服它:
1.坚持宽以待人
宽容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因为有了宽容,才能真诚,才有信任。一般来说,猜疑心重的人,私心是很重的,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自己的言行举止随随便便,却总是怀疑别人的言行另有意图;总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放过别人一点点的差错。所以,有一颗宽容的心,相信别人的真诚,也就会拥有真诚与信任。
2.打破封闭性思维
一旦出现了猜疑,一定不要盲目冲动地质问别人、指责别人,要冷静地分析那些“可疑点”为什么可疑,它对你究竟有没有危害或威胁。这时应避免设定假想目标,而要多想想几种可能和目标,跳出封闭式思维的循环怪圈,只要一种方案或可能性突破了怪圈的束缚,你的理智就会清醒。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猜疑都是荒唐可笑的,但在弄清楚之前,猜疑往往因为猜疑者的封闭性思维而被看做是顺理成章的事。
3.开诚布公的交谈
如果在冷静分析后,你仍然找不到可以释疑的理由,不妨同你所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诚待人,世上没有化解不开的矛盾。猜疑最大的坏处在于它以疑点为中心无限扩散,不仅伤害当事人,而且还伤害许多无辜的人。世界上完全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误会迟早都是可以弄清楚的。尤其是一个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矛盾,如果夫妇二人在产生怀疑时能平心静气地、诚心诚意地谈开来,那么夫妻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感情会更深厚,他们的家庭成员也会因为生活在一个融洽的家庭中而倍感幸福。
4.要懂得自我控制
就是用自己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发现同事有造谣中伤你的可疑行为时,当发现情侣、爱人有背叛你的可疑行为时,你可能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愤怒,此时此刻最重要的就是让理智控制情绪,以防止由于感情的一时冲动做出不理智行为而留下遗憾,以致抱恨终生。
驱除猜疑,提升对他人的信任度
猜疑的人往往对别人的一言一行很敏感,喜欢分析深藏的动机和目的。好猜疑的人最终会陷入作茧自缚、自寻烦恼的困境中,结果还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紧张,失去他人的信任,挫伤他人和自己的感情,这对心理健康是极大的危害。
猜疑是在没有确切根据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地作出他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当人希望了解事实真相而又无恰当的依据时,往往会猜测、怀疑,有时还会在猜测、怀疑的基础上产生对他人的偏见。在同事、朋友的交往中,在恋人、夫妻的关系中,猜疑心理十分常见。猜疑使志同道合的合作者分道扬镳,使朋友隔阂,使夫妻反目,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