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24

第24章 李嗣源的突袭

按照先前的计划,李嗣源领兵并没有直接扑向幽州城,而是先进驻幽州南边的涞水县。

在这里,有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闫宝将军正率领河北镇、定两个州的兵马紧随在李嗣源部队的后面。

但是,李嗣源觉得,单纯依靠自己和阎宝的这些兵力,面对30万骑兵的契丹人,毕竟杯水车薪,难以取胜,他又请求李存勖再想法设法挤出一点兵力来,李存勖对于李嗣源的话还是听得进去的,他命正在沧州驻防的大将李存审,率兵前往增援李嗣源。

下面,我要介绍一下这位名将李存审,李存审虽然也姓李,但是他和李存勖压根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他是典型的农民出身,年轻的时候,李存审性格豪迈,不喜欢庄稼活,当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在庄稼地里刨石头时,李存审对此不屑一顾。

俗话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喜欢谈论兵法。当时正值天下大乱,少年李存审在老家拉起团练,保卫桑梓。后来李存审带着一把祖传的宝剑,投身行伍,开始刀头舔血的日子,他一路冲杀,最后才爬到镇守一方的地方节度使的高位。

据说,李存审年老的时候,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

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李存审至少生有六子,他们一个个都继承了父亲的才智,让我们看一看李存审儿子的简历,看看这个战功赫赫的家族。

符彦超,历任汾州刺史、晋州留后、北京留守、昭义节度使、泰宁军节度使。

符彦饶,历仕后唐、后晋,历任曹州刺史、沂州刺史、金州防御使、滑州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傅。

符彦图,早年曾为骑将,其后历官经历不详。

符彦卿,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官至凤翔节度使、守太师、中书令,封魏王。

符彦能,官至楚州防御使。

符彦琳,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官至金吾上将军。

现在社会上最流行的一个词叫做家风,李存审孩子们这么有出息,我只能说是李存审的良好家风所致,只有良好的家风,才是一个家庭的传家宝,才能让这个家族历经百年而长盛不衰,这比父母给孩子们存多少金银财宝要重要的多,李存审的家风值得我们现在的父母充分借鉴一下。

李嗣源、闫宝、李存审这三位晋军将领成功会师于河北易州,幽州救援战正式打响了。

双方兵力对比是:后唐共有步骑兵7万人。契丹有骑兵30万人。此时,幽州城已被围困二百多天,形势万分危急,周德威真的要坚持不住了,要是再得不到城外的支援,城里守军就真的顶住不了。

李嗣源立即组织人员突围,他在战前考虑到敌众我寡的客观情况,结合契丹骑兵骁勇善战,善于平原作战,晋军步兵善于利于山险作战的特点,李嗣源三人召开紧急战前研讨会,商议确定,大军从幽州北边的燕山山脉悄悄潜行到幽州城,与城中晋军里应外合,如果在行军途中遇到契丹军队,就找险要的山头,以上势下,展开攻击。

十七日,李嗣源率兵从易州出发北行,二十三日,翻越幽州北边的大房岭,沿山涧向东挺进。李嗣源让其养子李从珂率3000名精兵为先锋,在李从珂走到距幽州60里的地方,突然与契丹军相遇。

契丹大军做梦都没有想到,晋军会突然从北边过来,因此大吃一惊,双方展开激战。当时契丹兵在山上,而晋军在山涧下,每到山谷口,契丹军奋力阻击,李嗣源父子拼死冲杀,终于成功冲出山口。

李嗣源军刚至山口,契丹1万多骑兵突然赶来支援。李嗣源在危急时刻,亲自率领一百余名骑兵,策马扬鞭冲锋在前,他边打边大喊道:“晋王让我们杀光你们这些进犯我边疆的契丹杂种!你们要不要命就放马过来吧”。

看到主帅玩命了,李嗣源手下三千人都豁出命去,呼喊着扑向敌人,面对饿狼一样的晋军,契丹军队顶不住了,潮水般败退下去。

此时,晋军后续大部队及时赶到,1万多契丹骑兵被迫后撤而去。李嗣源的开头炮算是成功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