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43

第43章 年轻人的困惑

后晋皇帝石敬瑭受气窝火,最后窝囊死了,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了帝位,这位新皇帝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亲侄子,他的亲生父亲叫石敬儒,原为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骑兵将领,因为死得较早,石敬瑭就将石重贵收为养子。

少年时的石重贵做事谨慎,为人厚道,石敬瑭非常喜爱他,在自己到各处任职时,总是将石重贵带在身边,几年后,石敬瑭开始让石重贵管理民事,但石重贵却喜好骑马射箭,很像他死去的父亲。

石敬瑭镇守太原的时候,给石重贵请了一个老师,教他读《礼记》,石重贵不爱学习,平时连学堂都不去,有一次,石敬瑭要检验一下儿子和侄子们的学问,看到别人都对《礼记》对答如流,石重贵不上学,根本弄不懂其中深奥的含义,眼见自己在叔叔面前要现眼,他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他大义凛然地对石敬瑭说:“我们石家是武将家庭,骑射是我们的本业,这读书识字,不是我家子弟要从事的事业。”石敬瑭听后,非常赞叹,还觉得这个淘气的侄子不简单,其实石重贵是不喜欢读书。

不过,石重贵还是有些本领的,等到石敬瑭被张敬达部队围困在太原城里时,石重贵身先士卒,每天冒着如雨点般的弓箭和石头,冲锋杀敌,毫无惧色,解围后,叔叔石敬瑭愈加看重他。后来,石敬瑭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将要领兵去洛阳的时候,要留一个儿子镇守太原,这般大事,儿子石敬瑭当然要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请示,究竟留谁最合适,耶律德光说:“你把儿子们都叫来,我给你选一个。”

等石敬瑭的儿子们来了之后,耶律德光就指着石重贵说:“这个眼睛大的就行。”于是,就让石重贵留下来守卫太原,全权管理河东地区的事物。石敬瑭对他这个侄子很是器重,不断给他加升官职,直到封为郑王,后又封齐王。

要说按照常理,石敬瑭死后,应该立自己的亲儿子当皇帝,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剩下两个儿子,大儿子被后唐李从珂在洛阳给杀了,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

本来石敬瑭在病中让幼小的石重睿搂着冯道的脖子,他的意思是像刘备托孤给宰相诸葛亮那样,意思是要冯道拥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是石重贵的师傅,他站出来要求立年长的石重贵当皇帝,狡猾透顶的冯道老头,见势不妙,也将托孤的事情抛在脑后,冯道也随声附和,最后,景延广擅自立石重贵为帝,石敬瑭这个儿皇帝算是白折腾了,到头来自己挣来的江山社稷,还是让侄子给享受了。

石重贵继位时,后晋的社会状况比石敬瑭的时候更糟。由于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屡屡发生。朝廷的腐败又使地方的贪官污吏竞相仿效,搜刮百姓,鱼肉乡里,再加上中原地区老打仗,水利设施常年失修,每遇天灾,百姓更是背井离乡,没有安居乐业的地方。

就在石敬瑭死的这一年,公元942年,山西和陕西一带发生了大的蝗灾,灾害所至,庄稼顿时被吃得精光,粮食绝收,逃亡他乡的难民无数,饿死的人也遍地都是。第二年,蝗灾继续发生,波及河北河南等地,开封一带的飞蝗遮天蔽日,满山遍野都是,草木的叶子眨眼间就被吃尽了。

在天灾人祸降临之时,后晋朝廷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石重贵派文武大臣三十六人到各处去征集钱帛,然后用于给军队开饷。虽然没有入了自己的腰包,但他不体恤百姓疾苦,却是自毁江山的做法。虽然他继位时为收拢人心,宣布免收当年的秋税,也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大灾之年,他还在开封等地,继续搜刮百姓粮食,百姓为了生存,偷偷藏起一点来,被官府知道后,立即杀死。这些****,使得老百姓怨气冲天,完全丧失了民心。

石敬瑭对待契丹,真的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卑躬屈膝,平常事事都的早请示、晚汇报,这种情况在中原许多官僚阶级产生了不满情绪。在后晋出帝石重贵上台以后,朝中的大投降派桑维翰因为和石重贵上位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被石重贵从宰相的宝座上踢下来,他让支持自己当皇帝的大功臣景延广当了宰相,景延广上台后,总觉得大臣们对于自己并不服气,他总想给那些朝臣们展现一下自己的政治才干,于是他将改革的矛头对准了契丹,将埋藏已久的反契丹思想表现出来。

就在后晋新皇帝继位时,契丹与后晋的矛盾终于爆发了,依照以前石敬瑭与契丹的决定,后晋新皇帝登基应该向契丹皇帝上表汇报。在用什么身份给契丹上表的问题上,宰相景延广和许多大臣发生了矛盾。许多人认为应该像石敬瑭在世的时候那样称臣,景延广极力反对,他说原来称臣是石敬瑭万不得以才那么做的,现在国家实力雄厚了,不应该再做这种屈辱的事,按照父亲称儿来算,新皇帝称孙就可以了,出帝石重贵听到后,认为景延广说的对,极力支持,群臣见皇帝赞同,也都沉默言语了。

大家一定要怀疑,古人对人称臣难道比称儿子、称孙子还丢人吗。这话说对了,在中国古代,对别人称臣比给人家当儿子、孙子还丢人,这和我们现代人的观念不太一样。

于是,后晋只给契丹写了一封通报新皇帝继位的表章,在这份表章里,出帝石重贵只对契丹称父亲,不对契丹称臣子,石重贵自称“孙”,这下可激怒了耶律德光,他马上派专使来斥责他们。

契丹派的专使是一个老奸巨滑的人,名叫乔荣,他原是跟随赵延寿投降契丹的,契丹封他为回图使,让他到后晋了解情况。景延广面对乔荣的责问,毫不示弱,大声训斥了这个投降求荣的小人,让他回去转告他的新主子:“我们的先帝是你们北朝所立,称臣可以,但现在的新皇帝却是我们中原自己所立,作为邻居称孙就很照顾你们了,没有称臣的道理。你们北朝不要小看我们中原,也不要随意侮辱我们,如果不服那就来好了,我们现有十万口横磨剑,正等着你们呢,但将来如果不幸被孙子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归,后悔就来不及啦!”

宰相景延广对这个投降契丹的乔荣非常愤恨,他说服石重贵将乔荣关进了大牢里,并且把在后晋经商的契丹人也都杀死了,没收了他们的财产与货物,但有些后晋大臣认为这样做太过分,纷纷说乔荣毕竟是契丹使臣,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使者不能杀,于是景延广终于放了乔荣。

乔荣为了保住性命,狡猾地忍住心中的怒火,等到他被释放,要出发返回契丹的时候,他对景延广说:“我记性不好,恐怕到了契丹会忘了你说的话,请你在纸上写一下吧。”景延广根本没想到这是乔荣使出的一个诡计,于是就写在纸上交给了他。没想到日后乔荣拿出这个来,使景延广无法再为自己狡辩,最终送了命。

乔荣回到契丹,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对太宗耶律德光添油加醋地汇报了他到后晋的遭遇,转述了景延广因骄横而看不起契丹国的话,耶律德光听了大怒,当即将后晋的所有使者都关押起来,然后开始准备讨伐这个不驯服的后晋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