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50

第50章 天下大同的梦想

大同这个词,现在出现的频率蛮高的,实现大同世界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查了一下,大同这个词最早出自儒家经典《礼记》中最为有名的《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可见,“大同”是儒家学说当中“天下为公、四海一家”的最为美好的理想时代。

中国古代大王朝的皇帝公开以“大同”为年号,并表示要以“大同”为目标,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算是第一人,也大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的一次,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耶律德光的雄心壮志。

无独有偶,在清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康有为也曾以“大同”为标题,写下了著名的《大同书》,集中阐发他所理解的理想社会。当代的一位伟人还不无惋惜地评论其人其书说:“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大同的路”。

耶律德光在与中原的后晋政权几次较量后,他终于成功了,胜利了,对于在不久以后,就能统治梦寐以求的中原土地和百姓,他充满了憧憬和欣喜。

契丹会同十年(公元947年)一月,耶律德光率军在进入后晋首都开封城之前,他让人精心准备,第二天,他已一副汉族天子的威严仪仗进入开封城,耶律德光这样做,就是要让中原百姓们看看,契丹国也是文明之邦,他耶律德光也是英明君主和知书达理之人。

在进入开封城后,他还专门登上了开封高大的城楼,任由开封的民众围观,耶律德光将自己和契丹国视作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可是开封市民不给耶律德光面子,在他们脑海中,还以为契丹人都是青面獠牙的野兽,吓得到处乱跑乱叫,场面一时相当热闹和混乱。

耶律德光见此情景,命翻译向惊慌奔走的开封市民喊话:我率契丹大军来开封,是为了让你们过上太平的好日子。我虽然是契丹人,也和你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大家都不要害怕!

在后晋的皇宫中,耶律德光对后晋群臣谈到他的未来治国理想和策略:从今以后,我决定不整治兵器,不购置战马,要减轻赋税,少征徭役,这样做天下就能太平了!他废除了开封的东京建制,降开封府为汴州,任原府尹为开封防御使。

对于和他作对,那个违背他意志又任性的孙子石重贵,耶律德光决定将石重贵和他全家人暂时迁到开封城外的封禅寺,他派大同节度使兼侍中,河内人崔廷勋领兵负责看守。耶律德光为显示宽大,多次派使者前去探望问候,作为俘虏的石重贵,当他每次听说契丹的使者到来,还以为是契丹人要处死他们,全家都惊恐担忧,成为惊弓之鸟。耶律德光光顾了庆贺自己的胜利了,对于石重贵的生活来源问题也忘记解决了,当时开封的天气不太好,雨夹雪已经下了十几天,寺庙外断绝了粮食供给,全家老小又冷又饿。石重贵只好偷偷地哀求看守,才得到一点食物。

耶律德光既然想当中原的皇帝,那就必须按照汉族皇帝登基继位的程序走。在举行登基大典之前,他又政治作秀了一把,他在皇宫召集后晋投降过来的百官提起:契丹国土地辽阔广大,方圆数万里,有部落酋长共27人,而中原的习俗和契丹国不一样,我想选你们其中的一个人做中原的君长,你们看谁愿意当啊。后晋的大臣们被契丹人赦免无罪,已经很感激他了,谁还敢有非分之想当皇帝啊。于是大家都纷纷表示:天上没有两个太阳。无论夷族、华夏人,我们心里都愿拥戴您为皇帝。如是反复推让了三次,耶律德光再也不让了,欣欣然坐上了早就想坐的皇帝宝座上。

在开封的朝臣们都赞成自己做皇帝,那些在中原各地,握有军权的节度使们态度是怎么样的,耶律德光在举行登基大典之前,当然也想摸清楚,以防他们起兵反对自己。耶律德光命令征召在各地的后晋节度使们入朝表态,大多数的藩镇节度使虽然各拥兵马,但对于契丹新主子的召唤,也不得不应付一下,他们都应召进京,争先恐后地向耶律德光上表称臣。耶律德光将他此前非常欣赏的老滑头冯道找来,诚心实意地请教他:你们既然愿意让我当皇帝,那么现在要办的事,第一项是什么?。

冯道装模作样的答道:皇帝刚刚得到天下,应该大赦罪人,以争取民心。于是,耶律德光传下命令,大赦天下。面对后晋皇宫内琳琅满目的财宝和奢华的器具用品,耶律德光私下对侍卫们讲:没想到中原的物质文明这么丰富了,这里比契丹皇宫要强上百倍,我再也不想走了,要永远呆在这里。

会同十年(公元947年)二月初一一大早,后晋朝臣和契丹文武百官都聚集到皇宫之内,耶律德光在后晋皇宫内的崇元殿内举行自己的继位大典,在大典仪式上,汉族大臣们穿汉服,契丹人穿他们的民族服装,耶律德光为了显示自己是中原的皇帝,他特意头上戴着通天冠,身穿褐色龙袍,外罩黄色轻纱,俨然是一副汉家天子的气魄。耶律德光望着匍匐在地的满朝文武,真是得意忘形啊,他得意洋洋地对大臣们炫耀,你们看看我有没有中原大国皇帝的气魄啊!

耶律德光将自己的年号也改成“大同”元年,还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帝国,这个国号“辽”,在契丹语中是镔铁的意思,耶律德光改国号的做法,意思是指自己要实行“蕃汉一家”的民族政策,这与后来忽必烈改“大蒙古国”为“大元”,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意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淡化本民族的色彩,表示自己要做中国华、夷的共主。

在继位大典上结束后,对于前朝那个投降的孙子石重贵一家的安置问题,耶律德光经过深思熟虑后,将他封为负义侯,在中国古代,胜利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屈辱的名字强加到失败者的头上。巧合的是,这个封号和180多年后,北宋徽宗、宋钦宗被女真人封为昏德公重昏侯一样,充满了贬低意味。

此时,中原各地不断有人打着迎接石重贵复位的旗号起义造反,耶律德光觉得留着石重贵在中原地区对自己没有好处,他将石重贵封到渤海国界的黄龙府并命令立即出发,石重贵一家被契丹士兵押着被迫踏上北行之路,在押解途中,石重贵等人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宫女、从官只好采集野菜、橡实供食,有时被逼急了,只得杀骑着的牲畜吃,石重贵一家受尽磨难。在途经恒州中渡桥杜重威十万兵众曾经驻营的连营大寨,见到这个伤心之地,石重贵仰天大喊:“我家祖上犯了什么罪孽,被这个贼给害成这样!”他嚎啕大哭而去,可见,此时的石重贵对于他一味信任杜重威是多么的懊悔了!

最后,石重贵一行人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倍受契丹人的凌辱,好容易走到了北国的黄龙府,刚到黄龙府,石重贵的幼子和幼女及内官十数人均被抢走做了奴隶,不久,他的宠姬赵氏、聂氏也被契丹贵族强掠而去。

契丹太后述律平又下令将石重贵押往更远的怀州。怀州在黄龙府西北千余里,石重贵只得重新上路,在怀州,石重贵被分配到50公顷土地,自种自吃,最后石重贵在契丹苟活了十八年,受尽契丹人的侮辱和压迫,这个昏君得到自己应有的下场。

我认为对于古代的亡国之君,其实他们是最悲惨的一个群体,近者如后晋石重贵,远者如宋徽宗、宋钦宗,但是以他们的无耻行为来讲,最后落得国破家亡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的。

耶律德光刚当上皇帝,开封一大帮子地主和富商家的男女老幼就都穿着孝服,拿着哭丧棒跑到皇宫门口来跪着,他们边哭边告御状,求新皇帝为他们做主,耶律德光通过翻译人员一翻译,才知道原来都是告张彦泽抢了他们的家产,杀了他们的家人。耶律德光刚刚继位称帝,他正想收买中原百姓的民心给大家看看,此时,张彦泽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他来个杀一儆百,命令众臣马上对张彦泽的罪行,拿出一个处理意见来,后晋大臣们早就恨死飞扬跋扈的张彦泽了,都赞成立即杀头,耶律德光二话不说,叫人将张彦泽推出斩首。

张彦泽的暴虐行为实在是遭人恨,在他押赴刑场的时候,从前被张彦泽杀害的士大夫的子女们,手举木棒和手杖,跟在他后面边骂边打,在刑场行刑时,张彦泽手上还戴着枷锁时,契丹刽子手嫌麻烦,不等给他开锁,就拿刀把他的手脚都砍下了,张彦泽的尸体瞬间被愤怒的百姓捣烂了,撕碎了。

随契丹军队前来中原来的,还有个更大的卖国大汉奸赵延寿,他一路上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就是因为契丹人许给他一个中原皇帝的热罐子抱着,现在,他看见耶律德光已正式称帝,内心很不满意,但是却没法明说,就通过人和耶律德光摊牌,要求做皇太子。耶律德光不屑地说:皇太子要天子的儿子才能做,赵延寿怎么能做啊,听到这些话,气的赵延寿差点没当场背过气去,不久就蹬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