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辽朝那些事儿
44405700000051

第51章 打草谷的失误

充足的后勤物资供应是军队在战争中能取胜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战时参战军队没有充足的军资做保障,即便将帅富有谋略,军卒英勇无比,也难以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

契丹军队在建国初期,每逢外出征战,国家都不给士兵提供粮草,这与其当时国内的经济状况、结构有关.辽朝是以契丹族人为主建立的政权,契丹属游牧民族,平民百姓都以畜牧渔猎经济为主,而农业经济还很落后,契丹国内耕地很少,造成其军队出征不备粮草的客观原因之一。

契丹军队在进入敌国境内,需要士兵自己骑着马出去抢掠,当时契丹人管这种行为叫做“打草谷”,顾名思义,草是给马吃的,谷是给人吃的,这成为辽朝早期特有的一种后勤补给制度。在小说《天龙八部》里,金庸先生也提到契丹人打草谷的事情,正因为朝廷不给士兵发放粮饷,抢到那里算哪里,所以,契丹军队不能进行长期的战争,旷日持久的战争是辽朝统治者最怕看到的现象。

在开封城里当皇帝的耶律德光,有一天闲来无事,他突然想起那个狡猾异常的老滑头冯道来,于是就派人兴致勃勃地将他找到皇宫来,他笑嘻嘻地问冯道:“你先事燕,又事唐,再事晋,这是为何?”,冯道没想到耶律德光会劈头问这样的话,就愣愣地望着耶律德光不知该如何回答。耶律德光见冯道没有回答,就接着问道:“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头子?”冯道多奸诈啊,他故意装傻充愣地回道:“我是一个无才无德痴笨愚顽的老头子。”

见到冯道老头这么自贬自己,耶律德光很高兴,他又问:“你看如今的天下百姓,如何才能救得?”冯道应声回道:“此时的百姓,即使一个佛祖出世,亦恐救不得;只有皇帝你尚可救得。”冯道老头这顿无形马屁功夫将耶律德光拍的找不着北了。

但是,接下来的时间,事实证明了野蛮的契丹族人根本不是什么佛祖。耶律德光自以为后晋的主力部队都在滹沱河边都投降自己,开封城也让他给占领了,这个中原皇帝他是坐定了,得意忘形之际,他就下令契丹兵以牧马为名,四出抢掠“打草谷”。

契丹兵四处大杀大掠,开封、洛阳附近数百里间,老百姓都被杀光了,住宅被烧光了,放眼望去真是一片白地,耶律德光又以犒军为名,严令后晋官员到民间括钱,不论任何人,都得献出钱帛,所得财物,并不分给契丹兵,而且准备运回契丹国内,自己吃独食。

契丹的汉族大臣张砺,也随着觉得契丹这样做,对统治中原不利,于是上奏耶律德光,张砺提出:现在大辽刚刚得到中国,应该任用中国人治理他们,不能专用我国人及左右亲信。倘使政策和法令出现差错,那么人心就会不服,即使暂时得到中原也还是要失去的。对于这个正确的建议,耶律德光哪里听得进去,依然让军队抢夺,可是,耶律德光大大低估了中原百姓的抵抗意志。

你说契丹人在开封周边抢一抢也就算了,他们还抢出花来了,当时,耶律德光让人接管陕西陕州时,契丹的一位接收大员刘愿带兵进入陕州城,忠卫都校指挥使侯章正好驻守陕州,他卑躬屈膝跑去迎接刘愿,刘愿见面后,竟然指着候章身上的毛衫和腰带不错,二话不说就要索要,候章气愤不过,坚决不给,契丹人野蛮脾气上来了,叫人将候章扒了个精光,候章一气之下,卧床不起,唉声叹气。候章手下有两个军官一个叫张晖,另一个叫王晏,他们两个还有点骨气,半夜拎着东西来看主帅,他们见候章气成这样子,他们早就对契丹人接管陕州不满了,他们撺掇候章说:“如今契丹南侵,天下动荡,英雄豪杰应当借此机会成就大业。听说太原刘知远有威德,很受民众拥戴,如果我们杀掉刘愿投奔太原,为天下人反契丹开个好头,那么取功名富贵也就易如反掌了。”

候章觉得契丹人欺人太甚了,听两人的话有道理,王晏于是率领几个敢死的军士深夜入城,直奔府衙,杀了刘愿,然后紧闭城门,举行反契丹的起义。

契丹军队的野蛮抢掠,遭到中原各地百姓的坚决抵抗,原来当杜重威投降时,不愿跟随他一起投降的部分后晋军人偷偷跑了出来,他们聚集在各地,成立了起义军,这时,他们趁着各地纷纷举行起义的混乱的机会,与当地人民结合起来,组建的大点的部队有数万人,小点的部队也有一千多人,到处攻打州县,在澶州、丹州、晋州、宋州等都发生攻击契丹接收人员的暴乱事件。契丹士兵走到街上到处都是骂声,成了过街老鼠,再也不敢出去抢掠了。

耶律德光每天面对的是雪片般的告急文书,他曾经自信的对后晋投降的大臣们夸耀:我对你们中原的事情了如指掌,可是你们对契丹国的情况却一无所知啊,这就是我战胜你们的原因,可是耶律德光的大话说的太早了,现在他在中原遭到如此的打击后,不得不叹息着对他的侍卫说:没想到汉族人这样难对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