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纲
44878300000050

第50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

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分清正确与错误、文明与愚昧、真善美与假恶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扬好的传统,同时要不断加以改进,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讲假话、空话和大话,不搞形式主义。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结合起来。

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娱乐活动,使人民在紧张劳动后的休息中,得到高尚趣味的精神上的享受。这些可以概括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增强我国综合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江泽民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制订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2.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理论创新、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要坚持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努力使宣传报道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要把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加强互联网上的宣传,使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3.发展文学艺术事业,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要

社会主义文艺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力量。发展文学艺术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这就是保证文学艺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要坚持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尊重文艺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支持文艺工作者施展聪明才智,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实现体裁、题材、主题的极大丰富。作家、艺术家应该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高尚职业,把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努力创作更多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奉献最好的精神食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党的十六大还就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作了阐述和部署。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这一指导思想规定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精神文明的任务和方向。党的十六大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强调,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先进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先进的思想道德特别是先进的世界观,它们决定着先进文化的根本性质和社会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马克思主义既以先进文化为基础,又是一切先进文化的旗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和伟大代表。如果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全党和全国人民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搞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就会导致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是我们党在21世纪继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谓“统领”,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规划和检验文化建设,充分实现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用“三个代表”指导整个文化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统一起来,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文化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把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发展、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各种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保证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才能创造性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其次,要把“三个代表”贯彻到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无论推进文化建设还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无论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定符合发展先进文化要求的方针政策。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妥善处理文化领域的复杂矛盾和问题,努力排除各种错误言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