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要用“三个代表”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在当代中国,是不是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要看是否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社会的前进方向,是否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看是否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用“三个代表”要求审视文化领域各项工作,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完全符合的就积极调整补充,不符合的就实事求是地加以纠正。
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来,集中到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上来,集中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上来。必须始终坚持我党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第一,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我们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保证。全面贯彻党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这些基本方针,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艺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努力创造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坚持用科学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既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代创新精神,既立足本国本民族又大胆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总之,无论是对待民族文化还是对待外国文化,我们都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使它不断发扬光大。江泽民指出:“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第二,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色彩的落后文化,甚至存在一些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思想文化领域,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去占领。
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城乡文化阵地,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品位和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决不允许它们自由泛滥。同时要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它们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通过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教育管理,逐步缩小和剔除它们借以残存和滋生的土壤。
第三,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特有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好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文化保持旺盛活力的内在要求和不竭动力。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先进文化的精神和特质。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推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在文化上不断打开新视野、开拓新境界。要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从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从党和人民与时俱进的最新实践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贴切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开拓能够极大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人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的发展过程概括为由低向高的三个历史阶段。
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阶段,即前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及人们生存的困难、同自然斗争的困难,谈不到有什么自由、全面的发展。
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即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冲破了人身依赖关系,但又陷入了物的依赖关系之中。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劳动者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劳动者自身却被禁锢在社会生产的狭小领域里,生活贫困,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劳动者成了资本增殖的工具,根本谈不上什么全面发展。马克思严肃批评了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的畸形、片面的发展,认为那里的劳动不是自由的劳动,而是异化的劳动,人的发展依然受到社会关系的束缚和压抑,那里的人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是片面发展的人。
第三个历史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阶段,即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人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命的个性与能力,才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奉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式的“基本原则”。可见,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理想目标,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基础上面的,是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创造的统一。
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身也不断地得到发展。而人自身的发展又是推动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础条件。所以,从动态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推动、互为条件的关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于人是社会的主体,从这一意义上说,包括文化发展在内的社会进步和发展最终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离开了这一点,社会的发展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失去它的实际内容。所以,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2.文化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物质和文化财富的创造密不可分。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就越能够得到改善,就越能够推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而人越得到全面发展,生活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文化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的。所以,文化建设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人的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表现为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提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人的全面素质提高来实现的,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目的就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全面”。因此,必须全面推进在全民族范围内的素质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保证,使全民族范围内的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实施。人是文化的产物,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人和一个政党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人的全面发展既要建立在发达的物质文明之上,即要以先进的生产力为前提,又要以先进的文化为前提。不断发展先进文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使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为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样,人的畸形发展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不仅应包含物质财富的共同富裕,也包括全体人民在精神财富上的共同享有和自身全面发展方面的共同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只有当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时,才是真正符合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不仅体现在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力,而且体现在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有许多重要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深化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明确提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追求的目标。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明确地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总体目标。